姜勇的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游記

作者: 夫子

導讀早上7點35和學英國文學的周穎儀一起從鄧迪DUNDEE出發去格拉斯哥,大約2個小時的時間抵達Glasgow, Buchanan Bus Station,下車站後步行大約6、7分鐘就到了喬治廣場,廣場上搭建了很多白色的帳篷,近前一看,原來是4月6號到9號舉辦格拉斯哥藝術節。喬治廣場(George Square)是一個如足球場般大的方正廣場,可算是個露天的雕塑博物館,廣場上有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詩人Robert Burns ...

早上7點35和學英國文學的周穎儀一起從鄧迪DUNDEE出發去格拉斯哥,大約2個小時的時間抵達Glasgow, Buchanan Bus Station,下車站後步行大約6、7分鐘就到了喬治廣場,廣場上搭建了很多白色的帳篷,近前一看,原來是4月6號到9號舉辦格拉斯哥藝術節。喬治廣場(George Square)是一個如足球場般大的方正廣場,可算是個露天的雕塑博物館,廣場上有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詩人Robert Burns、發明蒸氣引擎的Jame Watt、蘇格蘭本土作家Sir Walter Scott和喬治三世等12個雕塑。廣場四周滿是維多利亞時期留下的精致建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東側一幢朱紅建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它的赭紅與乳白相間的Council Chamber,壯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出自於William Yong的設計。西元1888年於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啟用,注意看大廳天花板上的拱頂、大理石和純白雪花石做的階梯,,處處都體現著格拉斯哥這個“最偉大的維多利亞城”的風格。然後從喬治廣場走到格拉斯哥現代藝術館(3分鐘)這個藝術館不大,地下是圖書館,上面是館藏的藝術品,都是很抽像的作品,1996年才成立,到今年剛好10年歷史,現代美術館(Glasgow Gallery of Morden Art)座落於Royal Exchange Building,建築本身出自David Hamilton的設計,完成於西元1829年,是當時商賈聚會之所。所有的展覽品架構在空氣、水、火和地球四大元素之上,除了蘇格蘭本土的藝術作品外,也有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衣索匹亞、墨西哥等地的作品,十分多元與另類。樓頂的Cafe裝潢得很前衛。出門一看居然下了雪繼之大雨,又不好老悶在藝術館裡面,只好頂風雪前行,到“NEXT”服裝店逛了一圈,出門一看雨停了,就溜達著去“人民宮”(從藝術館穿越購物步行街大約25分鐘)。

人民宮(People’s Palace)是一座有著紅色砂岩外觀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在西元15世紀末是社會史博物館,裡面的展覽品全與格拉斯哥息息相關,有社會主義家John Mclean(公元1879~1923)的“Red Clydeside”,他曾引起列寧的注意(毛澤東選集裡面提到過他——英國雖然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但是許多社會主義理論出產自英國,最俱代表的就是英國的“費邊社會主義”);還有英國本土的喜劇泰鬥Billy Connolly的“香蕉靴”。建築後方的冬季花園是野餐的好去處——這是一個很大的溫室,有小餐廳,我們進去正好遇見有人在做電視采訪。人民宮前是個大噴泉——可以與愛丁堡的噴泉相媲美。

出了人民宮就去格拉斯哥大教堂Glasgow Cathedral)是1136年為了奉獻給格拉斯哥的守護神St.Mungo而建,歷經三百年完工,是宗教改革前的哥德式建築物的典範,也是唯一的能在英國宗教改革的大破壞中能夠保存下來的蘇格蘭大教堂。目前大部分的建築都是建自15世紀,只有西塔在動亂中遭到毀壞。在15世紀晚期,大教堂中間增加了一條石制的祭壇圍屏,把教堂的間隔分成兩部份。圍屏旁邊有7對石像裝飾,用來代表“七宗罪”。最有趣的地方是有條樓梯可通往矮教堂。密布的柱子營造出一種氣勢,包圍著聖芒戈的墓碑。國王愛德華一世(Edward I)在1301年曾到過這個神殿3次。這個教堂很寬大,足以和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媲美,更好的是可以隨便拍照——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可不許,而且這裡是免費參觀的。游客很少,靜謐而悠遠,晃如隔世……

出來後在教堂左前方的St.Mungo博物館,陳列著關於宗教的生活與藝術的收藏。這裡不光只有天主教的東西,印度教的濕婆像和禪宗或庭圓在這也有一席之地。Museum對面的古老建築是全市最老的Provand’s Lordship,忠實呈現西元15世紀富商巨賈的生活原貌,從西元1471年保存至今。碰見幾個新加坡來的男女背包游客,說著蹩腳的普通話。驚喜的是這個博物館居然有中文陳列的說明介紹,還有中國娃娃和閻王爺、清朝的官服等等我們中國文化的陳列,感覺十分的親切!

然後大約3點多了,和Y一起到格拉斯哥中央火車站,Y想去看30英裡外的蘇格蘭著名作家彭斯的故居,但是因為單程去那個小鎮要45分鐘,怕往返時間來不及,所以就直接在車站坐地鐵(1人往返1。05英鎊)去2站之外的Clyde河兩岸的蘇格蘭會展中心(SECC)和科技館(Science Center)。

我們從會展中心穿過,發現正在辦展覽,是有關機械工程一類的,一個展台可以免費贈送雨傘,我和Y湊上前去看了半天還是最終不好意思去拿。

從會展館過橋去對面的科技館餐館,看見科技館對面就是BBC蘇格蘭電視台總部新樓正在建設。

Y沒有帶學生證,沒有優惠,我們2人買了張2人套票,才7英鎊。

科技館內的IMAX影院,我們叫立體影院。這樣的影院在全英也只有4家而已,分別設在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和格拉斯哥。那裡的3D電影使用世界領先技術,完全根據人眼的觀察視角和視覺原理制作。觀看者需要戴一只特制眼鏡,兩只鏡片分別收集縱波和橫波,將熒幕上的影像還原成3D圖像。

1樓是電影院,2樓是各種動手的機械或者科普展覽項目,3樓是奧莉斯漫游仙境這部小說的模擬場景

科技館下午6點關門,還有好多沒有看就匆忙離開了,坐地鐵回市中心,說起格拉斯哥的地鐵可是赫赫有名,這地鐵是世界上第三條地鐵!格拉斯哥的地鐵列車原來在軌道上用纜索牽引,到1936年才改用電力牽引。 Finniston吊車是格拉斯哥昔日榮耀的最好像征,那時格拉斯哥給全世界的火車制造機車,當時許多世界最大的輪船都是在克萊德河畔的造船廠制造的——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滅的北洋艦隊中,所有大型軍艦都是格拉斯哥造船廠建造的,中國近代海軍很多艦長都是在格拉斯哥學習造船和軍艦駕駛技術的,丁汝昌、鄧世昌等都在格拉斯哥呆過,後來的薩鎮冰就是在格拉斯哥學習的(此人很復雜,蒙古族,1877年來英國學習海軍,參加過甲午海戰,劉公島失陷就投降日軍,丁汝昌死後繼任大清朝海軍提督,袁世凱任總理大臣時任命他為海軍大臣,辛亥革命時投降革命軍,是中華民國的海軍上將,海軍部長,投靠段祺瑞曾經代理北洋政府國務總理,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他做了蔣介石的海軍高級顧問,後來又參與“福建事變”武裝反蔣,新中國成立他又投降共產黨,混了個中央政協委員,一生多叛,誰得勢他都是不倒翁,真乃奇人)。


精選遊記: 格拉斯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