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加中國之行的附加價值,在認真工作之餘,我與先生一致贊同也要認真旅遊。於是,來到深圳沒多久,我們最早買的幾本書中就有兩本自助旅行的書《中國觀光旅遊地圖冊》和《最新中國自助遊》。翻開書,展開地圖,在這片記憶中的秋海棠上,我們該從哪裡落下足跡。這時候,就是考驗歷史課本與地理課本記憶力的時候了,選擇桂林陽朔就是因為地理課本上寫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這句話兩岸學子應該都考過。因為兩本書都是全國地理統統包,關於桂林陽朔不過寥寥數十字,於是上網找資料,在搜狐鍵入「桂林」這個關鍵字,喚來172筆相關網站,我的桂林之行從網路岔入。
在攜程(C-Trip)網站上的驢友留言中,我發現joe主持的陽朔自助行非常適合我,於是發信給他,請求協助規劃兩天兩夜的行程及報價。我一邊在網路上抓緊旅遊資訊,一邊與joe討論路線。
從眾多網友的評價中得知,桂林已經是個不去也罷的城市,也許因為之前的觀光收入的確讓她比較富有,她也就暴發戶了起來,如今最讓桂林市驕傲的便是變幻萬千的路燈秀,市政府花了不少錢在橋上、在路邊,兩排路燈,閃閃對望,老實說,規劃者不可謂不用心,每一處的路燈造型與燈光顏色還都有差異,只是顯得俗麗。
我們兩家七口一行人,在四月下旬的一個週五晚上抵達桂林機場,坐上joe的麵包車,進入市區找飯吃,這路上,算是享受到了燈光夜景的招待,那種感覺好像路燈工廠把桂林街道當做Show-room,但我們不想下單。晚餐之後,頂著夜色,直奔陽朔。到了陽朔西街口我們住的瑗源賓館已近十二點,想著明天就要親近漓江,馬上倒頭睡覺補充電力,把西街的喧鬧留給更深的午夜。
撞上眼簾的山與一元五角錢的桂林米粉
清晨開窗,「啊!」一片奇峰猛的撞上眼簾,我不禁大叫。我當然見過山,但陽朔典型的山景就在幾乎摸得到的眼前,好不感動。
早餐的桂林米粉是另一個感動。在賓館對門就有一攤桂林米粉,二兩米粉煮一大碗只要一元五角錢,就用個大鐵湯碗乘著,老闆燙熟米粉加了湯,得自己動手加料,台子上八九碗料沒幾樣叫的出名字,大抵就是辣的、鹹的的各式醃製菜,我們入境隨俗,學著別人做,滋味真不錯,我三歲的小兒子搶走我們共食的那碗,我也樂得獨享,大家把湯喝個碗底朝天,比去年在北海道吃拉麵還爽!這樣一碗米粉在深圳至少賣六元錢,而且米粉的Q勁沒法跟陽朔的相比。
吃飽喝足,joe很有信心我們可以走完接下來三個小時的漓江行,別人游漓江是坐船,怎我們用雙腿,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精華所在囉!
前一天,見到joe的小毛驢 (約1000cc的麵包車) ,我們心頭擔憂浮現──未來兩天這車或我們七個人,彼此能「適應」嗎?初見面,為不影響彼此心情,我們沒有追問,而這個疑惑在隔天被解開。車往福利方向去,在晨光微風中,穿過田野,不多久,轉入田間小徑,與我們狹路相逢的,是一牛車的甘蔗;忽左忽右地還經過農家的後院豬圈,這會兒,joe說話了:「我發掘的路線都不在大馬路上,有些地方就只有這種小車才進得來」。嗯!想看陽朔的私家風景,都市人也就別挑剔了。
人在畫中走,畫在水中游
這麼拐拐轉轉,把我們的期待堆到最高,突然,就在一頭牛面前停車。我們繞過牛,走進林間,接下來由另一位導遊小唐領路,開始走漓江,joe則把車開到對岸接我們,相約三個小時後見。
三分鐘的小路走到盡頭,就是漓江!你絕對不會懷疑,因為眼前寧靜的綠水映著層層交疊的山,那就是畫境。去摸摸漓江水吧!誰在意畫境裡多七個頑皮的心靈,於是,淺灘上,大家比賽打水飄,一個個石子彈破山的倒影,此時耳邊只有風的聲音,我坐下身,突然感覺:旅途才開始呢,怎麼心裡頭就這樣滿足。
就這麼沿著漓江玩,走走停停,跳上跳下,先穿越竹林,再走過一片天然草場,有一段路因原先的路線雨後泥濘,得繞過樹叢,有披荊斬棘的味道;孩子們奔跑、追逐、捉迷藏,有山水勝景當做遊戲的襯底,真是一種福氣。
一般旅遊作興景點朝拜,總是無聊的車程,串連著不一定有驚喜(或者更無聊)的景點。這趟陽朔行則完全顛覆這種宿命,無論過程或目的地都是高潮。就說這種親近漓江的模式吧!不知不覺走過的三小時絕無冷場,而好戲還在後頭。我們比約定時間晚到目的地,原先要載我們過江的船夫不見啦!於是隔著一條江,我們大聲叫喚對岸戲水的小孩,要他們找大人來接我們,就在彼此都搞不清楚況的時候,一葉舢舨劃過來,十元錢送過去,還附贈沿岸小遊。對岸是留公古村,一群百年古宅,joe的另一位導遊小黎就住在那裡,託她的福,在她家裡接受柚子與夏橙的款待,享受黎老爹從閣樓上搬下來的柚子,「這是春天的最後一批」,我們宛若上賓。
遇龍橋,巧遇桃花源
這裡可不是句點,而是一個分號,Joe安排我們到遇龍橋吃午餐!艷陽下,靈巧的麵包車又走過一段鄉野,在一個村子口下車,猜它村子口,是因為那裡有面牆上掛了一塊黑板,密密麻麻寫了各種訊息,像是村裡長的記事簿,紀錄著中小學收費狀況、2001年10月─12月人口出生情況、還有現在大陸最緊要的思想主軸「三個代表」。這個村子挺窮,不見磚牆,多是石塊屋,joe領我們穿過幾間民屋,一條狗、五隻雞隨行。「啊!」城裡來的人又大驚小怪了,這一次,我們看見一條遇龍河,還有河對岸一樹桃花;四月中,桃花早就凋落,但我們就一意要說那是桃花,因為眼前這情景唯桃花源可以形容。拱型遇龍橋已有七百年歷史,搭連兩岸,近處遠處只有幾戶人家,河岸邊則停擺竹筏,有幾個小孩在竹筏上嬉戲。寧靜,但充滿生命力。
午餐原來要吃現抓的漓江魚,因為我們遲到,早已烹做他人桌上餐,農家主人安慰說:「沒事兒!我們吃雞。」那一路隨行的雞可遭殃啦!聽說要煮雞湯,那可得好一會兒功夫,大夥兒索性在河邊大樹下乘涼,讚嘆對岸一樹桃花的美麗,雖然我煞風景地想起那樹的名字叫做羊蹄甲,一點也不美,但眼前的實境加上想像的虛擬,足足叫人陶醉一下午。
喝過原汁雞湯,吃過雞蛋炒飯,我們去遊河。
遇龍河不長、不寬、也不深,水流緩緩,坐在竹筏、漂在河上,感覺很安全愜意,有的地方伸手下探,彷彿觸底,即使摸不著盡頭,也清晰見底。遇龍河的美就在眼前的清翠,兩岸山峰連綿起伏,交替著不同形狀的綠;江岸草綠如茵,翠竹蔥郁;岸邊不時有孩子一會兒跳上船、一會兒沉下水,「孩子沒處去,就是玩水,多半三歲就會游泳。」船夫陳先生告訴我們。竹筏其實是這裡人家的交通工具,小孩就劃著竹筏四處找伴玩。孩子的優遊自在成為河岸景觀動人之處。將近四十歲的陳先生一輩子沒離開陽朔,「剛剛招待你們吃的是我哥哥。」他們一家人最希望的就是把岸邊幾棟房子裝修起來,可以做民宿生意,但現在他們還沒有足夠的錢。許是路況不夠好,遊客不是騎腳踏車就是坐小車進來,因此遊客不算多,正因此,而能保有與數百年前一樣的寧靜,那天午後的遇龍河就三條竹筏漂浮著,如果是廿條、卅條,那境況將會不同。
以最近距離感受被山水包圍的神往
陽朔最經典的漓江遊,joe安排在下午四點以後,這樣我們能欣賞夕陽下的黃金水道。告別遇龍橋,我們往楊堤出發。坐上漁家機動船,航向興坪,這是整個漓江景色最美的一段。剛開始,貪戀景色,拿了小凳子坐在船頭的甲板上,迎著風,以最近距離感受被山水包圍的神往,但江風實在太大,只好進船挨著窗玩想像力遊戲,為每座山頭取名字;河道迂迴之間,突然回頭望,落日掛在山間,餘暉映照江水,兩部相機喀嚓喀嚓,大約十五秒之後,好景不在。我的數位相機此時真是派上用場,抓到幾個不錯的畫面,後來我把其中一張e給Joe,他把照片放在網站首頁,加上註語:此處位於漓江黃金水道中段,從下龍下來轉一個彎可看到九馬畫山。此時,夕陽西下,難得天有薄雲,江夕陽幻成金黃色,一縷神光更是從雲層中穿出,水光山影,盡顯漓江迷人神采。(後來這張照片與文字被另一個網站原封不動的盜用,我們也徒呼無奈。)
採擷漓江夕陽後,我們在九馬畫山對岸下船小憩,這是自己租船的好處,可以用不同的距離感受漓江,或遠或近,有入有出。太陽沒入群山,江霧氤蘊迷濛,我們不在興坪碼頭靠岸,而在一群人洗衣的岸邊下船,導遊小唐要我們抓緊時間拍照,拍照?從這裡往回望,正是人民幣廿元紙鈔背面的畫面,薄霧山水,那意境的確悠遠,難怪國畫大師徐悲鴻讚譽:「陽朔美景在興坪」!
總在最佳的時間看見漓江的最美,Joe的用心令人激賞。
西街獵豔任務,小成功!
那天的回程比較不順,從興坪到陽朔路爛未修,免費坐碰碰車超過一個半小時,一路伴著葉家修的錄音帶,那首《走在鄉間小路上》共回轉了三遍才到飯店。
回到飯店,我家的一大兩小又是倒頭大睡,今天操兵甚累,我卻不想放過愈夜愈美麗的西街,獨自下樓「獵豔」。
西街是條不長的石板路,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木造房子,原該是中國味兒濃郁,這兒卻像異地,因為空中瀰漫的咖啡香與輕鬆氣質之外,老外特多,很難說出它屬於哪種情調,襯著西街盡頭的漓江與遠方的青山,就說這是唯一的西街情調吧!我想買些紀念品,卻身陷印花染布中頗難決定,最後索性不買,找到一間只有一坪大的手工藝品店,買下店主兩件作品,年’輕藝術家堅持標價,只給我這個遠道知音一些折扣,也罷,算是對藝術心靈的贊助,以此結束獵豔任務。
單車遊田園,驚艷銀子岩
到陽朔沒騎自行車是會遺憾的,這種輕鬆自在的交通工具最能投入田園風光。雖然我帶著三歲、七歲兩個小孩,還是堅持騎車。Joe為了保留我們的體力,沒讓我們從陽朔鎮上就跨上鐵馬,而是用機動車把人跟車載往勇村,讓我們在人跡鮮至的鄉間公路上騎遊田園風光。Joe則開車一路跟著,因為他知道在後座的孩子持續力不會太強,果真沒多久,三個小傢伙就嚷著要跟Joe走。四個至少有十幾年沒騎自行車的老少年,以想像的心態奔馳在一座座山頭之間的綠色平原,四個人來自台灣大陸四個不同地方,擁有四種不同的孩童記憶,居然在這裡產生交集!突然覺得陽朔更美。
車經月亮山,隨著我們行進的角度有差異,月亮山上天然鑿空成月型的大石拱,從彎彎的上弦月,逐漸便成半月、圓月,再轉為下弦月,真是奇妙。
在大榕樹下,我們換乘Joe的車前往銀子岩,目睹喀斯特岩溶鬼斧神工的傑作。
整個桂林都屬喀斯特岩溶地貌,山水之內常見溶洞,銀子岩是新近才開發的,因為人工化最少而選擇看它。銀子岩屬層樓式溶洞,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各種類型的鐘乳石,我們由下往上爬,特色景點接連總有數十個吧!這裡有所謂「三絕」「三寶」,前者為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後者是佛祖論經、獨柱擎天、混元珍珠傘,這些鐘乳石形果真形像逼真,栩栩如生,不太需要用力想像,就知為何物,命名,好像都多此一舉。雄偉,是這個溶洞的特色之一,在幽深的洞中不易判斷距離,恍若從天而降的音樂石屏,至少有三四層樓高吧,晶閃透亮,是仙人才能彈奏的樂器。行進間,聽到遊客形容:鐘乳石是給水咬成的,一個簡單的「咬」字,倒是把這天然景觀的原理說活了。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洞頂,往下望,哇!好深,導遊說有十六層樓高!在洞內,我們聽到台灣國語,好興奮,那時到中國已經五個月了,好懷念可以不那麼字正腔圓的說普通話。
離開銀子岩,我們返回桂林處理機票問題,因為航空公司臨時大飛機換小,我們握有商務艙的票卻沒有位置,這件事可是比銀子岩的奇石還奇特呢!讓我們的經歷又多了一個心驚膽跳的高潮,幸好同行的朋友神通廣大,運用高層關係擺平了。
陽朔美景隨手可得,你來陽朔,可別辜負自然山水了,若沒遇上Joe,也要跟你的導遊形容我曾經歷的,不妄此行。
Joe的網址:http://www.goyang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