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這座老撾北部的古老城市,每個清晨都會在布施中醒來。在這項被當地人稱為“芭塔”的宗教儀式中,一襲穿著橘紅色袈裟的僧人,靜靜的沿著街道,接受善男信女們的施舍。布施者安靜地跪在地上,虔誠的將糯米飯或者水果分給每一個僧侶,以此祈求著來世的善報,每一位接受布施的僧人也會為他祝福和祈禱。除了腳步聲,整個布施過程沒有多余的聲音,每一個人都不疾不徐,平靜而自然。在這個以小乘佛教為主的國家,人們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早就合二為一。布施,這項持續了千年的活動,成為了一天中最美好的開始,即便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也不曾停止過。
清晨,我和許多看完布施的游人一樣,一頭扎進某個小咖啡館,點一份豐盛的早餐。在琅勃拉邦每天的早餐裡,法棍和咖啡是必不可少的。帶著咖啡醇香的老撾慢生活由此舒展開來。沿著湄公河或南坎河,走到盡頭,就是著名的香通寺。那裡有一棵華麗的樹,這棵樹曾是我來到老撾最初的夢想。黃金之門,寶石之牆,和生命之樹,組成了香通寺特別的華貴。香通寺的門和廊柱都由金粉裝飾,佛像由黃金打造而成,壁畫由寶石鑲成,還有那棵被譽為琅邦城標的樹,粉紅色的牆上,人們用貝殼和彩石,拼成一顆有傳說故事的樹。樹裡藏著的怎樣動人的故事並不為我所知,但我相信它一定凝聚了生命的力量,人們都願意把一生的積蓄換成寶石,鑲嵌在這棵樹上,以換得永生。佛教,在中南半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日月更迭,創造了獨特的人文景像,佛寺、佛塔和佛像,就是這些人文景像中的永恆主題。這裡村村有寺廟,寨寨有佛塔,是人類創造的最昂貴的、最華麗的大地藝術。琅勃拉邦還有許許多多像這樣古木蔽天,花木繁茂的寺廟。慵懶地走在繁花裡,躲在古牆下,時間總是緩慢而悠長。
還有一個下午,我是在湄公河邊的露天咖啡吧消磨過去的。湄公河、南坎河邊有許多這樣的露天咖啡,幾棵楊桃樹和椰子樹,在身旁直衝上天。老外三三兩兩的低語著,老板把咖啡送上來,也不急著收錢,就消失在視線裡。接近黃昏的時候,陽光開始柔和起來,目光穿過金色的寺廟,可以到達遠方的山巒,帶著耳機,聽一首喜歡的歌,或者給遠方的友人寫明信片,時間和空間都是自己的。眼前的湄公河,太陽在船舷上撒下最後一道金光,時而有船只徐徐穿過,游客、僧侶不斷往來於河面上,對面的村莊靜靜的氤氳在暮色中。想起遠方正值寒冬自己的那座城市,而自己卻躲在這樣一個溫暖略帶小資的角落,就不禁偷笑。忍不住,也上了一艘船,迫不及待的投入湄公河得懷抱。這兩年總是行走在湄公河兩岸,今天第一次投入了她的懷抱,發現她有如此寬廣的肩膀和胸懷。這條河,帶著在崇山峻嶺裡奔騰著的瀾滄江水滴,從容的流經這裡,也帶著琅勃拉邦優雅的氣質,順流而下,到達萬像、金邊、還有浪漫的西貢,杜拉斯的中國情人,也在這條河上,給她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普西,如同吳哥的巴肯,是攻略裡必提的登高處。登普西山,和登巴肯山一樣,不需要太多力氣和時間。不同的是,吳哥的視覺盛宴每天和巴肯山的落日一起落幕,而在琅勃拉邦,當夕陽把普西金塔染得金黃的時候,琅邦的夜生活也隨即開始。幾條街道變成了夜市,漂亮的各色燈籠成為夜晚的繁花,優雅的開放在夜色中。許多工藝品繡上了生命之樹和香通寺的壁畫,再次展示著這裡的華美。隨意拿起一樣你喜歡的東西,問“HOW MUCH”,對方總是拿起一個計算器,打出價格,在這裡,砍價也是一種樂趣。如果我還的價格太低,對方一定不會黑著臉,而是還給你一個質樸的微笑。
琅勃拉邦,除了僧侶,更多的是那些藍眼黃發的鬼佬。每天都和他們擦肩而過,要麼相互微笑,要麼雙手合十,互道“撒拜迪”。時間仿佛迷了路,不向前,也不轉彎。定格,是最好的姿態。這裡,總是氤氳著法式面包的留香,流淌著咖啡的味道——琅勃拉邦於我們,就是天堂。我們不遠萬裡,風塵僕僕來到這個世外桃源,四天後,終於明白,為什麼琅勃拉邦一直是西方旅人收藏得最好的秘密。

(在普西山上鳥瞰琅邦)

(生命之樹)

(繁花盛開的寺廟)

(清晨的布施)

(米粉)
更多圖片請點擊小博 http://txj7859.blo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