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行:長沙——千年學府岳麓書院

作者: 花痴果奴

導讀瀟湘行:長沙——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從愛晚亭來到岳麓書院,已是下午兩點半了。位於岳麓山抱黃洞下岳麓書院為湖南大學的源頭,是歷千年而不衰的高等學府。岳麓書院正式創立於北宋開寶六年(973),由潭州(長沙的古稱)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創立。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岳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執掌岳麓書 ...

瀟湘行:長沙——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從愛晚亭來到岳麓書院,已是下午兩點半了。位於岳麓山抱黃洞下岳麓書院為湖南大學的源頭,是歷千年而不衰的高等學府。岳麓書院正式創立於北宋開寶六年(973),由潭州(長沙的古稱)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創立。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岳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周式執掌岳麓書院,宋真宗賜“岳麓書院”額,岳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南宋的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持岳麓書院,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培養出一批經世之才的優秀學生。當時,岳麓書院成為全國聞名的傳習理學的基地。南宋另一位大理學家朱熹聞張得衡山五峰(胡宏)學,專程造訪岳麓,舉行了馳名天下的“朱張會講”,推動了閩學與湖湘學的交流,岳麓書院的影響也更深更廣。朱熹還將《白鹿洞書院教條》人微言輕正式的學規,頒於岳麓書院。1194年(紹熙五年)朱熹任湖南安撫使,第二次來到潭州,經過他的整治,岳麓書院再次進入到繁盛時期。從元、明至清初,由於戰亂,岳麓書院曾兩度遭到焚毀,一度書院被禁。後來,康熙和乾隆比較重視,分別御書“學達性天”與“道南正脈”匾額,並遣送了大量的經史講義,岳麓書院又得以復興。清代的岳麓書院,集聚了一代常識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師,培養出諸如王夫之、陶樹、魏源、左宗棠、曾國藩、李元度、楊昌濟等著名的湖湘學者。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議的呼聲中,延續了近千年的岳麓書院正式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來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王禹在《潭州岳麓書院記》中贊譽道:“誰謂瀟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把岳麓書院比之孔孟之鄉的“洙泗”、“鄒魯”。潭州也從此有了“瀟湘洙泗”的美名。出自岳麓書院的理學精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特將岳麓書院的創立及發展摘要於此,另一方面,彌補自己非常欠缺的文史知識。以前讀濂溪先生的《愛蓮說》,喜歡那膾炙人口的字字珠璣,仰慕那不染不妖、不枝不蔓的君子風骨,是從純文學的角度閱讀。但不知周敦頤是“道學宗主”(張栻語),也不了解他所開創的宋明理學,經過他的學生程顥、程頤繼承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哲學思想體系,後來又經過朱熹的繼承和發揚,還多方吸收了道家、儒家的思想精華,最終成為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哲學思想。參觀岳麓書院後才理清了宋明理學的發展脈絡,這是我最大的收獲。書院新建了屈原紀念館。過去有些人說湖湘文化,往往主要指在中國主流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岳麓書院產生的北宋濂溪學派和南宋湖湘學派為代表的精英文化或書院文化,現在的共識是:肇始於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和導源於周敦頤的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認為這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同時還包含了“三苗”、“荊楚”等多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書院大門處時最是吸引參觀者流連忘返,凡是有相機的人幾乎都要把這個大門收入鏡頭,而且還要把自己擺在適當的位置攝影留念,我在那裡就幫別人拍了三張照片,當然,我自己也未能免俗。人們喜歡在大門處留影是有理由的。一是因為那副楹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岳麓書院裡楹聯很多,惟有此聯最有名,因此,應該了解它的出處。上聯是清代嘉慶年間任岳麓書院院長的袁名曜所出,下聯是當時書院的一位學生張中階所對,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 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在抗日戰爭中,這副對聯被日機炸毀,現在懸掛的是1984年根據歷史照片復制而成的。二是因為那塊門匾:“岳麓書院”。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門建於明代。宋真宗執政時期,國家比較安定,政策偏於重文。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於世,於是便召見了周式並准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岳麓書院”原匾也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炸毀,現在的門匾是1984年復制的。

參觀書院,不妨記住岳麓書院學規:時常省問父母;朔望恭謁聖賢;氣習名矯偏處;舉止整齊嚴肅;服食宜從儉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齒序;痛戒訐短毀長;損友必須拒絕;不可閑談廢時;日講經書三起;日看綱目數頁;通曉時務物理;參讀古文詩賦;讀書必須過筆;會課按時蚤完;夜讀仍戒晏起;疑誤定要力爭。參觀書院,順便了解到關於“四大書院”的多種說法:呂祖謙、吳澄之說:嵩陽、岳麓、睢陽、白鹿洞。王應麟之說:岳麓、白鹿洞、麗澤、像山。範成大之說:徂徠、金山、石鼓、岳麓。馬端臨之說:岳麓、睢陽、白鹿洞、石鼓。雖然眾說紛紜,但唯有岳麓書院為公認,可見岳麓書院的在中國古代書院中的地位。



(御書樓)



(濂溪展館)



(朱張會講)



(岳麓書院)



(名山壇席)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