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巴黎(二)早上照例9點鐘出發,第一個目標是巴黎人引以為驕傲的凡爾賽宮。這座17世紀,由國王路易十四建成的法國皇宮,坐落於巴黎西南19公裡的凡爾賽小鎮上。停車後,我們跟著張導,走過一個方石鋪成,有些凹凸不平的廣場,旁邊就是凡爾賽宮了。淡黃色的三層樓房,規規矩矩,裝飾簡單,屋頂的斜面上,開有一排小巧的老虎窗,頂上立有一些紅磚的煙筒。我的心裡有一點疑惑,這名震遐邇的皇宮,似乎有點貌不驚人。從角上一扇小門進入,見到了國旅特配的兩位中文導游。這兩位導游,一男一女,一中一外,我們跟隨的是那位中國男導游。這位導游高高大大,面色微黑,有些費力地說著不太標准的普通話,似乎是廣東或福建人。他的專業知識精通,非常敬業,嚴肅中常帶出一點冷幽默。不知不覺中,大家都為他所吸引。導游講得最多的是油畫,這大概也是他的擅長,對於一些有關拿破侖,路易十四等宮廷油畫介紹尤多。事後張導告訴我們,這位導游說過,價值低於一億元人民幣的畫,他連提都不會跟游客提起,口氣真是不小。可惜,我們沒有記住他的姓名。跟著導游一路走來,一個個房間猶如迷宮,各門各類的藝術珍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忘記了在那個廳裡,曾看到一尊潔白的大理石女神像,身穿長袍,側臥在紫紅色大理石台面上。長袍下面,你甚至能感到肌膚的溫暖,生命的律動,遠比國內的許多漢白玉雕像,來得生動傳神。不清楚是作者的技法高超,抑或是大理石比漢白玉更適合做雕刻家的材料。印像最深刻的,還是為眾人所稱道的鏡廳。這個拱形的大廳中,頂上的水晶吊燈璀璨奪目,各種飾品家俱珠光寶氣,金碧輝煌,在400多塊鏡子的映襯下流光溢彩。時間太短,內容太多,走到後來,似乎只剩下許多模模糊糊的印像。這凡爾賽宮真是名不虛傳,稱得上集奢華靡費的大成,達到了富麗堂皇的巔峰。對比我們國內皇帝所居的紫禁大內,感到這資本主義的藝術水准,文明程度,比起我們的封建主義,似乎真是要高上幾籌。只是,不知道這算不算妄自菲薄。走出宮殿時,看見花園的入口就在旁邊。本來聽張導講,花園是不收費的,沒想到今天卻要買票入內,不知是運氣不佳,還是法國人改了章程。好在參觀宮殿時,從二樓的拱窗中,大致已看到了花園的景物。站在花園的矮欄外,照了幾張相,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懊喪。只是從這裡看過去,凡爾賽宮和來時看到的樣子相差不多,我心中疑惑更甚。還是回國以後,經過網上查索,這個疑團才算解開。原來這凡爾賽宮有三個入口,第一個主入口就是宮殿正面的大門。從這裡看上去,整座宮殿顯得復雜精致,恢宏富麗,宮殿前面還有華貴的大理石廣場,及路易十四的騎馬銅像,均是膾炙人口,難得一見的景觀。只是這個入口游人眾多,常要擁擠排隊,因此旅游團喜歡進第二個入口,即我們這次走的側面小門。這種做法本來無可厚非,只是我們花錢費力,跋山涉水,來到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卻是只見樹木,未見森林,不能一睹宮殿的全貌,未免令人沮喪。實際上,我們就在側宮的後面,既不用花錢又不用費力,只需要兩三分鐘,就可走到宮殿正面。對於旅行社和導游來說,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卻成了我們心中永遠的痛。當地時間上午將近11點鐘,乘車離開凡爾賽宮,40分鐘後,我們已經站在盧浮宮的入口大廳,那個透明金字塔的下面。這次的中文導游仍是在凡爾賽宮的兩位導游,不過交換了一下位置,我們這一組由那位法國女導游帶領。這位本地女導游年齡不大,瘦瘦的,在中國的天津大學學過中文,熱情而敬業。可惜的是,她的普通話說得還不如那位男導游,那套無線接聽設備質量也較差,再加上裡面人聲嘈雜,所以解說很難聽清。跟著導游,最先進入雕塑館。雕塑館是個名符其實的雕塑世界,這裡牆邊門後,窗前中央,觸目所及,都是各式各樣的雕塑。論材質,有銅的,大理石的,像牙的;論題材,有人物的,動物的,神話的,宗教的。每一座都讓你覺得生動傳神,絕非凡品。在雕塑館停留時間不長,法國女導游領著我們一路疾走,穿過幾個大廳,走過長長的拱廊,來到了繪畫館。在繪畫館,每個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藝術大師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即便是在珍品雲集的盧浮宮,也被列為鎮館三寶,而且毫無爭議地居於三寶之首。畫作獨自占了一面牆,置於一個精致的防彈玻璃罩內,畫前面有繩子作為圍欄,還有兩三個專門維持秩序的保安,從這些你也可以想像到,這幅畫在盧浮宮受到的尊崇。和別的畫作不同的是,這幅畫前,裡三外三層,擠滿了參觀者,引得保安時時上前干預。從小到大,“蒙娜麗莎”的畫像復制品已見過多次 ,此次雖然生而有幸見到真跡,卻也並不如何激動。只是要我們的小家伙擠到前面,讓他細細領略一下觀賞這曠世傑作的氣氛。照了好幾張相,可惜的是無一佳者。除了這幅鎮館之寶,女導游又講了幾幅畫,我們只對其中的《拿破侖一世及皇後的加冕典禮》留有較深的印像,原因是在凡爾賽宮剛剛見過同樣內容的一幅畫,只是比這一幅略小。看過達芬奇的名作,我們再次跟著導游穿廊入廳,奔向下一個去處。這盧浮宮是真大,裡面廊連著廊,廳套著廳,錯綜復雜,直如迷宮一般。到處都是稀世的藝術珍品,到處是參觀的人流,真是無愧於世界第一的藝術寶庫。說起來,盧浮宮共包含東方藝術館、古希腊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等7個館,198個展廳,收藏品多達40多萬件。我們剛剛去過的雕塑館有27個展廳,1000多件展品,而最大的繪畫館竟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16世紀時,自法國的弗朗索瓦一世皇帝開始,使用了各種巧取豪奪的辦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收藏各種藝術品。其中,中國的好東西也不在少數。難得的是,一代一代的法國人,前赴後繼,把這項事業堅持下來,才有了盧浮宮今天的規模和地位。這又讓人想起中國,每次的改朝換代,幾乎都和前朝勢同水火,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霸王項羽火燒阿房宮,以至後來的紅衛兵小將大破四舊,不知有多少珍寶文物被付之一炬了。我們來到歐洲已經十天,所聞所見也已不少,盧浮宮確實稱得上是藝術欣賞的最高境界,是一座名至實歸的藝術聖殿。可惜的是,我們在這個藝術聖殿中,開始有點犯暈。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繪畫雕塑的外行。外行看熱鬧,熱鬧看多了,自然要犯暈。另一個難以忽視的原因是,我們剛剛從一個藝術的聖殿——凡爾賽宮出來,那麼多生動,強烈的觀感印像還沒有來得及歸納,整理,消化和吸納,馬上又被拋到另一個更大的藝術聖殿中,這犯暈也就名正言順,在所難免。想一想,在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馬不停蹄地連續參觀世界上兩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套用時下一句流行的話,就是“想不犯暈都難”。所以說,國旅把這兩個重要而又類型相同的景點放到一起參觀,真不能說是高明之舉。就在我們對藝術的感覺開始遲鈍之時,在古希腊和古羅馬藝術館一個兩面有樓梯的平台上,看見了盧浮宮的又一件鎮館之寶——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白色雪花石雕成的女神,立在一艘戰艦的船頭,高展雙翼,顯示出面海臨風的曼妙體態。據說,在已知雕像中,這是表現熱情奔放與動態的最完美作品。可惜的是,女神缺少了手臂和頭部。傳聞說,這尊雕像是公元前200年左右時, 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裡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海戰中打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原件。雕像完成後,矗立在希腊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1863年,女神像在愛琴海北部,薩莫色雷斯島上的神廟廢墟中被發現。經過精心修復,重新站立起來的女神已失去了手臂和頭部。至於怎麼來到法國,成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卻是記述甚少。有人說是路易十四或是拿破侖的豪奪之舉,不知是否屬實。從勝利女神旁邊的樓梯走上去,在古希腊和古羅馬藝術館的一個單獨展廳內,我們見到盧浮宮鎮館三寶的最後一寶——米洛的維納斯女神像。這座大理石制的斷臂女神,浴袍半落,端莊自然,被世界上公認為表現女性美的最傑出作品。實際上,這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外國形像之一。維納斯在古希腊神話中又叫阿佛洛狄忒,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也是像征豐饒多產的女神。關於這位女神,有著許多傳說。最有意思的是,她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裡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腊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從而出現了那個著名的特洛伊木馬故事。據介紹, 1820年,希腊愛琴海米洛島上的一位農民,挖土時發現了這尊維納斯像。其時,正好有一艘法國軍艦泊在米洛港,這位艦長在購買此物的過程中,與別的買家發生衝突,以至雕像的雙臂被打碎。最後還是米洛地方當局出面作主,同意由法國人用重金買下雕像,貢獻給法國國王。所以,這尊雕像被稱作“米洛的維納斯”。 現在,不知道這筆交易是不是已讓希腊人後悔到家。雕像高有2.02米,顏色也偏於暗淡,似乎和原來印像中的感覺有點不符。想了想,估計是在國內看多了石膏和漢白玉的復制品。不過,講句心裡話,這尊“米洛的維納斯”,雖然盛名獨享,但要論起玉潔冰清,卻遠遜於我們在凡爾賽宮看到的那座大理石女神臥像。三件鎮館之寶看畢,旅行社交待的任務就算完成,導游帶領我們走向出口。我心裡卻還纏繞著一個揮之不去的俗念,很想看看盧浮宮的珍寶館。據說,那裡保存著法國歷代皇帝收集的珠寶鑽石,很多是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其中有鑲滿寶石的王冠,還有碩大無朋,重達137克拉的鑽石。遺憾的是,無論導游還是旅游團的成員,都沒有提這個話茬,讓人只好在心中暗暗嘆息。出來後,在盧浮宮前面的廣場上小作停留,使我們得以一睹盧浮宮的全貌,稍稍彌補了在凡爾賽宮的缺憾。盧浮宮自1190年初建,經過歷代皇帝和國王的經營,時歷60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模樣和內容。其間裡面住過50多位國王和王後,甚至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一度還曾成為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的確,盧浮宮的華麗典雅,氣勢恢弘,堪稱是我們這次旅游所見過的宮殿之最。宮殿高三層,第一層是高大連續的拱廊,二層的窗邊和屋頂頂上各立有一排雕像。屋頂有幾座方頂或穹頂的塔樓,黑色的塔樓不高,上開有精雕細刻,裝飾華美的拱門和拱窗。三面的宮殿,圍出一個面積很大的廣場。在宮殿的正門前,我們看見了那個透明的金字塔。這個金字塔,是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著名的美籍華裔建造師貝聿銘,為博物館特意設計的入口。建成之初,因被認為破壞了盧浮宮的整體景觀,頗受人詬病。隨著時間推移,其強大的實用功能終為世人所承認,而這個工程也成了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的一大貢獻。我們仔細看了看這個金字塔,對盧浮宮的景觀確有一點影響,但不是很大,還算說得過去。廣場的另一端有個小而精致的凱旋門,門上面的一組雕塑很有意思。黑色大理石雕成的天神,立在4匹駿馬拉的車上。馬脖子上套著的金色馬軛,兩邊牽馬的金色女神像,使這組雕塑格外醒目。離開盧浮宮的時間是巴黎時間上午11點半,吃午餐似乎早了一點兒。張導帶領大家來到塞納河邊,阿勒瑪橋附近的游船碼頭,准備抓緊時間,乘坐塞納河的觀光游船。乘坐塞納河的觀光游船也是國旅的自費項目,每人交費25歐元,這個價格比自已買票略高,和國內其他旅行社的要價大體持平。團中仍有幾個人不參加,他們獲准在岸邊隨意走走。我們乘坐的這艘游船,隸屬於一家名叫“八頭·木獅”的游船觀光公司,已有將近60年的歷史。塞納河上的游船都差不多,最上面是一個平台,放置著一排排的座椅,大約可坐兩三百人。還有豪華一些的船,供應午餐,晚宴及音樂,不過船票價格不菲,國人乘坐者寥寥。游船離開碼頭,逆流而上,迎面就是一座大橋,美麗得讓人難以置信。兩端橋頭立有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方柱,柱頂上是凌空展翅的金色飛馬。這兩座鍍金的飛馬雕塑,是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三世送給法國的禮品,因而此橋也得名亞歷山大三世大橋。這是一座長達107米的單拱鐵橋,橋身上遍布華美的鍍金花形雕飾。拱洞的最高處,則是兩個頭戴鍍金發飾的黑色女神,簇擁著一個金色的徽記,連橋上的路燈,都像是青銅的燭台。難怪見過這座橋的人,無不稱贊它是一座世界級的藝術珍品。在這後面的游船之旅中,我們又歷經好幾座大橋,這些橋千姿百態,各有特點。其中有歷史最為悠久的王橋和新橋。但是論起精美漂亮,無有能出這座大橋之右者。塞納河兩岸,一幢幢宮殿、大廈臨河而立,每一座建築都在盡情展示著巴黎古城的豐采,傳遞著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神韻。能認出來的,似乎有法國議會所在的波旁宮,12根雄偉的羅馬柱,支撐起三角形的屋頂,三角形的正面,是一幅雕工精細的人物集會浮雕。接著,又看到了拱廊面河的奧賽博物館,有著拜占庭式洋蔥頭穹頂的法蘭西學院。讓人著急的是,原來在岸上看著緩緩移動的船只,現在卻是航行迅速。一座精美絕倫的宮殿來到眼前,你剛要定睛細看,轉瞬間輕舟已過,只好徒呼奈何。這不由讓人想起步行的好處。每一座橋梁,每一棟建築,你都可以盡情欣賞,細細品味。如果是自由行來巴黎,兩者都能體驗。而跟團旅游,就成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了。很快,觀光船到了西岱島。這個河中間的小島,因為建有巴黎聖母院而聲名遠播。我們在島上最先看到的,卻是舊王朝的貴族監獄。貴族的監獄,不知和北京的秦城監獄是否屬同一級別。不過,這個監獄沒有高牆鐵網。淡黃的牆面,富於變化的尖頂,外牆上的雕像和裝飾圖案,使它更像略帶古堡氣息的宮殿。再向前走,就是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由於船的位置太低,我們看不到聖母院的大門,只能看見正面兩座方方的塔樓。這兩座塔樓並峙而立,生得一模一樣。每一面牆上都開有兩個細長的拱窗,牆面,摟角和樓頂,布滿各種各樣美麗的雕飾,其精巧細微之處,簡直像是擺在書桌案頭,由藝術大師嘔心瀝血雕出的工藝作品,而不是兩座高達68米的塔樓。聽說,聖母院正面,那三座布滿宗教傳說浮雕的桃型券門更為動人。但是,坐在這觀光游船上,讓人只能產生一種雖然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的感嘆。隨著船的移動,我們看到了教堂中部的尖塔。這座90多米高的尖塔,玲瓏纖細,高標入雲,和前面兩座方方的塔樓相映生輝。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座歷時180多年,在1345年建成的大教堂都堪稱完美,絕無敗筆。無怪乎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的典範,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標志。唯一讓我驚奇的是,這座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古老教堂,在巴黎的藍天白雲下,顯得明快生動,一點也體會不到大作家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一書中,所描繪出的那種陰森灰暗的氛圍。觀光游船沿著西岱島和聖路易斯小島之間的河道,向西順流而下,開始折返碼頭。按照船票上的游覽路線,游船應該繞過聖路易斯小島折返。這種抄近路的做法,使我們無緣看到桑思城,一個著名的中世紀小古堡。回去的路上,最先看到的是巴黎市政廳。這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大廈,建有復雜的樓台式結構。高聳的鐘樓,帶有平頂的金字塔形屋頂,甚至,大樓牆上還立有法國歷代名人的100多尊雕像。和前幾天見過的維也納市政廳相比,顯得更為古樸含蓄。接下來,觀光船走過盧浮宮的後面,再次穿過亞歷山大三世大橋,船的前方出現了埃菲爾鐵塔,這已經是我們很熟悉的巴黎景物了。船到碼頭並沒有停,而是穿過碼頭附近的阿勒瑪橋,繼續航行了一會兒,在一個叫做天鵝徑的小島掉頭返回。小島的南端高高立著一座自由女神像,雖然比美國的那座要小一點,輩分卻比她大。因為那座像,是法國人以這座像為藍本,放大復制後,作為祝賀美國建國100周年,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有意思的是,那座自由女神像內部的鋼結構,也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制造者,那個橋梁工程師埃菲爾的傑作。回到碼頭,我們長長舒了一口氣,放松了繃緊的神經。這塞納河,真稱得上風情萬種。難怪巴黎人說,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巴黎。離船上岸,汽車徑直開到老佛爺百貨店門口,下午的活動內容是購物,但是要先吃午飯。我們和周教授一家獲准單獨行動,張導則帶領大隊人馬去找中餐館,此時是巴黎時間下午1點半左右。這一次,我們和周教授一家也分開活動,各自尋找餐館,也順便瀏覽一下巴黎的街景。這裡是巴黎老城區,不寬的路上,兩邊都是4,5層高的樓房,房屋外觀雖然有異,整體風格卻協調而美觀。在路口交彙之處,樓房都被建成圓角,這也是巴黎老城的典型特點之一。我從未到過巴黎,但在這老城的街上,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想了想,這大抵是因為上世紀60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破四舊”運動中,絕大部分的書籍文化在紅色巨流中滅頂。彼時,我手邊恰巧幸存一本《鄭振鐸文集》,正是年輕嗜讀之時,這部書被我反復翻閱,印像十分深刻。文集中有一部歐行日記,記敘了1927年6,7月間,鄭先生在巴黎小住,研究中國古典戲曲與小說的時日。其中對巴黎的市容風貌,古跡名勝,乃至公園博物館等等,多有敘述。我覺得,讓我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一來是賴於鄭先生文筆老道,摹情狀物,生動具體,使人大有身歷其境之感;二來可能是鄭先生離開後的80多年來,巴黎老城風貌依舊。要說有變化,也可能是變得更整潔,更漂亮,更有錢,更加人性化。相比之下,我們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不要說80多年前,就是您20年前去過,現在再去,恐怕也很難找到北了。老佛爺百貨店一帶,是有名的購物區,大小商店,應有盡有。購物人群來來去去,熱鬧非凡,大多是外來的旅游者。時間緊迫,不敢走遠,我們在老佛爺後面找到一家門面不大的餐館。沒想到周教授一家已經在裡面坐定,正在點菜。大家見面,都很高興,看來,這一帶的餐館不多。我們依然點了幾分套餐,飲料和啤酒。大家舉杯相慶,明天就要離開巴黎,估計這是結束旅游前,我們最後一次自己出來吃飯了。吃完飯已將近下午3點鐘,回到老佛爺和大隊彙合後,開始了購物。老佛爺有4層樓,和國內一些大型百貨商店並無二致,價格在巴黎不能算高。我們手裡還剩有一點歐元,准備在這裡花掉,免去回國兌換的麻煩。經過價格和退稅的一番計算,買了兩瓶香奈爾的香水,一種藍蔻的化妝品,給小家伙買了一套樂高的拼插積木。那套樂高40多歐元,正好是退稅所得。退稅要在商店的地下大廳辦一個手續。沒想到,辦手續的中國人排著長長的大隊,而專供日本人韓國人辦手續的地方卻不用等待。工作人員的態度亦不甚友好,其中一個像華人的女孩,對國人態度尤為惡劣。結束購物,已是下午5點鐘。張導宣布,一部分人要去吃法國大餐,其余人回賓館休息,晚上去紅磨坊看歌舞演出。吃法國大餐,是國旅推薦的自費項目,每人60歐元。我們覺得,1800元人民幣,一家三口在北京的馬克希姆餐廳,也能吃到純正的法國大餐了,而且可能更隨意,更舒服。這是我們唯一沒有參加的自費項目。實際上,人同此心,團內參加這個項目的人不到一半。直到晚上7點鐘,才和吃法國大餐的人會合。去吃大餐的人,一個個叫苦不迭。試想一下,3點鐘剛剛吃完午餐,5點鐘就去吃法國大餐,再好的山珍海味,恐怕也難吃出滋味。紅磨坊的歌舞表演,也是國旅官方推薦的自費項目,每人的門票加上用車和導游,收費135歐元。我們到達紅磨坊的時候,天已擦黑。因為不讓帶相機和包,所以沒有留下照片。只是模模糊糊記得,紅磨坊的門面不大,霓虹燈閃爍的屋頂上,有一個大大的風車。裡面的演出場地倒還不小,我們進場時,觀眾已基本坐滿。中間的座位包括晚餐,可以邊吃邊看,票價自然也貴出不少。給我們安排的位置是全場最差的,幾乎難以看清整個舞台,甚至還有背對舞台的座位。為此,好幾個人要求坐到附近的座位,沒想到服務人員態度強硬,毫不通融。團內有一家三口和他們起了激烈衝突,堅決不肯坐一個極差的位置。劇場裡圍過來5,6個彪形大漢,一身深色西服,面沉似水,很有一點黑社會的架勢。我們看著,都有一點害怕。僵持了一段時間,直到驚動了不看節目的張導,進來帶他們出去做工作。過了一會兒,回來後依然坐在原位。據說是答應給換一個位子,但直到演出結束,我看他們都沒有動地方。我們的門票錢中含有飲料,兩杯軟飲料或是半瓶香檳,任選其一。老婆孩子要了橙汁,我則和同桌一位女士共享一瓶香檳。這裡的香檳偏酸,酒精度也稍高,和國內張峪香檳的口感大不相同。同桌那位女士喝了兩口,再也不肯動杯。我則還能適應,看著演出,慢慢把一瓶香檳喝完。只是平時很少喝香檳,不知這個酒是不是上品。不過,紅磨坊賣出的是天價門票,裡面的衛生間卻還要單獨收費,每人次0.5歐元,連孩子亦不能例外。由此你可以知道,這地方絕非是個厚道場所。旅游團的人還沒有全部坐定,演出已經開始。紅磨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浪漫的巴黎人,在這段漫長的時間內,硬是把英國人禁演的康康舞,變成了頗有影響力的法國旅游品牌。歌舞中的女演員,披掛著華麗的羽毛裝飾或亮片,不著上裝,一直保持著100多年前的傳統特色。說起來,整場演出燈光輝煌,色彩絢麗,舞姿曼妙,歌聲悅耳,稱得上視聽感受的極致。其中一場中,舞台上放置一個巨大的透明水池,水池中游動著兩條巨蟒。一位體態動人的比基尼女郎,突然縱身躍入池內。一時間,在震耳欲聾的音樂聲中,燦爛的燈光之下,雪白的人體和兩條黑黃相間的巨蟒,在水池中上下起舞,夭矯翻騰。全場觀眾看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演出直到晚上10點多鐘才告結束。團中的幾位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都有——一個個都看得非常高興,這讓花了大價錢的父母也就心滿意足。說實話,假如你的荷包充實,時間富裕,那末,紅磨坊的歌舞還是值得一看。如果情況相反,那末晚上可以稍微花一點錢,在塞納河的游船上,觀看塞納河的燈光波影;花更少的錢,登上埃菲爾鐵塔,欣賞巴黎的萬家燈火;或者一分錢不花,在香榭麗舍大街漫步,領略夜巴黎的燈紅酒綠,都是不錯的選擇。紅磨坊的歌舞表演,從性價比上看,還是差了點兒。至於不看紅磨坊等於沒到過巴黎一說,多少有一點言過其實之嫌。汽車回到賓館,在張導提議下,全體人員鼓掌,向司機表示感謝道別。不知為什麼,這位意大利的司機工作到今天為止,明天要換車和司機。小個子意大利司機沒什麼表情,大家的掌聲也不太熱烈。把車上東西全部拿回賓館,洗漱完畢上床時,已經將近晚上12點鐘了。

(照片41 巴黎凡爾賽宮中的大理石女神雕像 )

(照片42 巴黎盧浮宮一角)

(照片 43 巴黎塞納河游船)

(照片 44 巴黎聖母院)

(照片45 巴黎老城區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