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現代人時尚的生活方式之一。有錢有閑,出去轉轉放松一下,對於緩解生活壓力、舒緩身心都有莫大的好處。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使旅程更加舒適、方便、快捷,一天之內可以將好幾個景點都游覽一遍。但凡事有利即有弊。重視了景點的數量,每個景點所包涵的文化內涵則不免有所忽視。現代旅游業西方式的商業化大批量運作方式使人只能瀏覽,而無體會。這與我們中國傳統的旅游方式大相徑庭。中國人一向重視旅游。中國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實際即是在讀一部無字天書。司馬遷年輕時即游遍了大半個中國,祖國的壯麗山河培養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深厚感情,遭受腐刑後使他仍然能夠懷著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續成《史記》,以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中國人從不強調死讀書、讀死書,希望在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文化古跡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真正使書本上的道理化為自己的真實體驗。這才是旅游的目的。如我們游西湖。絕不能說我已在西湖邊轉了好幾個來回,就算是游覽過了西湖。這樣的旅游方式,絕對是暴殄天物。西湖的美,不是用眼睛看來的,而是用心慢慢去體悟來的。春光明媚,我們徜徉在林海中,要用心去看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的美麗景致,想像著一千多年前,大詩人白居易就站在我現在的位置上,和我一樣也在欣賞著同樣的景致。我此刻的所見所聞,就是白居易當年的所見所聞,白公生花妙筆所描繪的西湖景致,我此刻終於體會到其韻味了。我們游曲阜孔子故裡,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氣息。徘徊在莊嚴肅穆的古跡中,深刻地感覺到孔子並沒有死,他仍然活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每一個人的肉體生命必有死,但只要其人有深厚的德性修養,於世有大貢獻,其人的精神生命則可與世長存,其人永垂不朽矣。游孔子故裡,使我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的體會。如果我們只是拿著照相機亂照一氣以便回去後向親友炫耀一番,那還不如坐在家中看看電視風光片呢。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廬山之秀,都不是隨著鬧哄哄的人流所能感受到的。固然現代旅游業的發展使各旅游景點都人滿為患,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創造條件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在喧囂中營造自己的一方淨土。在那裡,與白雲私語,與高山對話,與流水嬉戲,與小鳥吟唱;和杜甫一道去欣賞泰山,和李白一起去攀爬蜀道;從岳飛身上感受精忠報國的節操,從諸葛亮身上汲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懷??????旅游實際就是讀書。旅游實際就是生命的旅程。能如此,則可謂深得旅游三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