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印像--麗江

作者: dragonmam

導讀雲南印像——麗江費了好大勁才上傳了一篇博文,照片不能多傳,弄半天還沒傳成功。喜歡游記的朋友不如直接到本人博客http://***/dragonmam去看。有國內江西婺源,浙江林坑,國外菲律賓、日本、泰國等文章和照片。二、麗江古城底蘊深,玉龍雪山氣勢宏麗江境內峰奇谷秀,古城如畫,是天造地設的人間勝景。尤以玉龍雪山為奇、為險、為秀、為絕。因其一十三峰亙綿,如巨龍 ...

雲南印像——麗江費了好大勁才上傳了一篇博文,照片不能多傳,弄半天還沒傳成功。喜歡游記的朋友不如直接到本人博客http://***/dragonmam去看。有國內江西婺源,浙江林坑,國外菲律賓、日本、泰國等文章和照片。二、麗江古城底蘊深,玉龍雪山氣勢宏麗江境內峰奇谷秀,古城如畫,是天造地設的人間勝景。尤以玉龍雪山為奇、為險、為秀、為絕。因其一十三峰亙綿,如巨龍橫空,又終年積雪不化,故名“玉龍”。主峰 “扇子陡”,遠觀似打開的一把折扇,海拔5596米。據說,因其險峻多變,至今沒人征服,是一座處女峰。——遠眺玉龍雪山主峰 “扇子陡”——雪山高聳入雲,在麗江縣城遠遠看去,經年白雪覆蓋的冰山,在碧藍的天幕映襯下,與潔如絲絮的雲層競相馳騁。其氣勢之磅礡,似戴銀盔的蛟龍騰空躍舞,是一種攝人魂魄的壯美。近觀玉龍,有索道相系。乘座大索道60元可以到達冰塔林,那裡你就站在了雪地冰蓋之上;乘座小索道40元,送你到雲杉坪。——從雲杉坪千畝草甸觀玉龍雪山——雲杉坪又名錦繡谷,海拔3240米。傳說納西族第一對男女殉情就在這裡,謂稱“情死之地”。這是原始森林中的一大塊“飛地”。在這片巨大的草甸上近觀雪山,又是一番迷人景像,雪線被百年雲杉纏繞,山峰為千年冰雪戴帽。銀雪華蓋,有白玉之潔;瑞雲飛渡,現鷹撲之勢;山風經掠,察冰雪之寒;深谷幽邃,顯心神靜宓;群峰萬仞,彰王者之氣,實乃物寶天華,縹緲天成。讓觀者豪發滌蕩心靈、博大胸懷的意氣,只想舒心愜意地大叫萬物,只想頤指氣使地號令群山,在此刻、此地、此景。——雲杉與雪山爭輝——當天大纜車檢修,我們只坐小纜車到了雲杉坪,這次玉龍雪山只能遠觀不得近褻,更未能腳踏冰蓋,實在遺憾。好在“月滿則虧”,留些遺憾,也好今後補白。玉龍雪山像白發蒼蒼的老祖母,慈祥的俯瞰著腳下的麗江古城。海撥2416米的麗江古城,始建於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其建城規制奇特,沒有像大理古城那樣周遭築起城牆。據說,明朝朱元璋30萬大軍征討雲南,滇西大理國被明軍拿下。消息傳來,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審時度勢,選擇了“率從歸順”,從而獲得朱元璋賞識,被賜於“木”姓。而 “木”字一築城就等於加個框,成了一個 “困”字,很不吉利,從此古城不設防。城內泉水長流魚棲戲,清溪縱橫綠絲蘿。城西北的玉泉河好像是水之心,用其滿懷激情的博律,將雪山之水泵入古城,然後被巧妙地一分三、三分九……,在那青石砌就的條條道道恰似血脈的溝渠中,形成了無數的小溪緩流,順勢流,沿街淌。或穿了此牆,從那屋竄出;或沒入青石下,一時不見,直行三步,倏然暢流於側。滔滔潺潺,如龍游穿街繞巷,汩汩淊淊,似蛇行敞天鑽地,蜿延流遍全城。——雪域高原的江南水鄉風光——這生命之泉所到之處,大河小渠,一色的青條白石砌就,水裡錦鯉甩尾,泉中金魚翩躚,為古城憑添了十分生機。至晚,善男信女祈福放流的荷花燈,燭光閃閃,搖搖曳曳,隨波飄動,與兩岸的飯店酒巴上一串串古色古香的紅燈籠,相互映紅了臉,仿佛還打著招呼,構成一幅妙處橫生的夜游圖。恍然以為走錯了地方,誤來了南京夫子廟側的秦淮河畔。這水也成就了古城的潔淨明快,並以“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城中四方街在明朝時就是著名的茶馬古道上的商貿樞紐,白天交易,馬糞驢蛋遍地,如何清掃?聰明的納西族民,白天蓄泉水於四方街臨高的水池中,至晚將欄板拉掉,清水順由高入低的街勢衝去。霎時間,彩石路一碧如洗,石條街光可鑒人,十分清潔。實際上,古城的清爽亮潔是源於納西族心中的記惦,是了然於胸的習慣,是與生俱來的信仰。因為他們信奉東巴教,而這個原始宗教恰以自然崇拜為主要內容,教義規定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獵殺懷孕母獸和幼獸,不得污染水源,不准在河流裡洗滌污穢物品……。不信,走在街道總能看見,一老媼、一彼箕、一條帚,清掃街衢的景像。——納西族古建築客棧——由於泉水依山勢而行,造就了古城道路和建築不拘泥於建設章法,依山就勢,臨渠傍水建造。雖看似不工整,自由分布,仔細推敲卻是飽含智慧。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依托西北獅子山,向東南遞次展開建築,並以四四方方的廣場——四方街為中心,六條放射線道路向外延展。水邊築路,路旁建房,水網路網交織。彩石鋪路,青石構渠,枕木搭橋,在這海拔二千多米的雪域高原,居然形成了“家家臨溪,戶戶垂柳”的江南水鄉風光! 古城在九十年代遭遇強烈地震,老式建築幾近摧毀,現在沿街的商店建築看似古樸,卻是內心為鋼筋混凝土,外面用木材做舊的。惟有酒巴一條街和散布在古城角落還保存有構造古樸粗獷的少數民族宅第。——納西族古建築飛檐翹角——納西族是好學的民族,其民居建築充分吸收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建築風格。原木古居,白牆青磚,黛瓦赤門,花板格扇,梁雕窗繪,飛檐翹角,玲瓏清巧。有點仿北京四合院,中庭素面朝天,植四時花木,三面房間環繞,都是二層建築,下層高敞寬大,二層相對局促矮小。其中的檐廊大概是納西民居中較為獨特的,它從一層和二層之間向前挑出,上覆之以黛瓦,兼有躲避日曬,遮風擋雨功能,更是好客的納西族居民休息談天的好地方。麗江是個很獨特的地方,因其四面青山環繞,綠水縈回,像個硯台,古時又名“大研廂”。但走在綠水叮咚,碌石葳腳的大街上,周邊幾乎全是賣民族銀飾,土民圖騰的商店,已毫無特色可言。到是踱入五一街,過大石橋,在“納西喜院”斜對門,看見一種此地特有的食品。——做涼粉的老漢和桌上青綠色的雞豆涼粉——這是產於高寒山區的的豆類,淡黃色,一粒粒像極雞的眼睛,故名:“雞豆”。將其磨粉後,上鍋煮熟,待涼後凝結成膠狀物,便成了雞豆涼粉。就了醬油鹽醋、拌上麻子花椒,放些韭菜豆芽,最後淋上香油,味道爽口滑涼,不過一如其它的涼粉,並無特別滋味,只是涼粉在滑過舌尖時,飄過一絲淡淡的草香味。是的,雞豆長在高山上,是正宗的原生態,至少沒有可怕的人為污染。據介紹麗江三大特色,除古城外還有納西像形文字,這在古城到處可見,只是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再有一個是納西古樂,據聽者曰,一幫老叟朽媼吹奏彈唱,古樂節奏緩慢,不諳者昏昏欲睡,甚至有人講有點哀樂的旋律。古樂如此出名,卻遭偏頗,大概只是獵奇采風人和音樂愛好者的知音樂園吧!無福消受,畢竟門票價格不匪,最低要120元一張。哈,不聽也罷,到是空出了體驗麗江酒巴文化的充裕時間。——古城幽靜的白天——這是不得不造訪的酒巴街,這是不得不體驗的酒巴文化。這也是麗江的獨到之處,而且,白天和黑夜又如此地迥異,讓人舉杯叫絕!酒巴一式為二層,幾乎兩兩相對,似伸手可攜。中間相隔五米寬的空間,路、河各占半,垂柳相隔,逾河這邊的酒巴都用寬大木板作橋,欲引客來。白日,這裡動靜相宜,想熱鬧的話,鑽進臨四方街的酒巴台,要一扎啤酒,一邊獨酌慢飲,一邊欣賞廣場中央的納西族人圍成一圈的舞蹈。不時有洋人游客加入其中,一時間,熱鬧鼎沸,構成一幅奇趣盎然的圖畫。如果你喜靜,也在酒巴街,找個朝陽的酒巴,坐在二樓,沏壺清茗,自酌自飲,享受周遭極致的靜寂。撐起雙拳,支起腦袋,任思緒飛翔;也可以呆呆地坐著,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高原陽光瀝灑了一身,暖洋洋的,是那麼幽閑庸懶,自在安詳,悠哉游哉,心靈仿佛也歸於清純和空靈。但是,夜幕拉開,這裡完全變了味道,成了激越興奮的世界,成了濃郁古風和洋味挽和的茶酒世界。——夜晚的酒巴一條街——酒巴一條街紅燈籠高掛,有的橫排,有的豎掛,一個接一個,從二層屋檐直下河面與泉水相映,造成“天落燈、燈入水、水接燈,燈無數”的錯覺。晚風徐來,輕拂水邊垂柳,柳絲曼妙水波蕩漾,街燈水影流光溢彩,忽明忽暗,影影綽綽,朦朦朧朧,虛虛幻幻,使這條街充滿了曖昧神秘的藝術氣息。小河兩邊,不長的街道上聚集著幾十家酒吧,門挨著門,門對著門。卻從大到裝修小到每件飾物,都與眾不同地體現個性。——土的掉渣的酒巴——有的裝飾土的掉渣,可能是古城那次地震後拆下的門板、花格、欄柵等古舊木料,不加修飾地建成。也有弄個馬車輪子,安個車軛馬鞍的;也有拖來條獨木舟上面掛著幾把油紙傘當坐位的;有的干脆不設門,以鵝卵石鋪地,破舊的木長條桌,木長條椅,全是從曬青稞架上拆來的,椅靠背上還帶著一排排榫眼。有的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少數民族樂器物品用具,蘆笙鼙鼓、簫笛镲鐸、耬耙叉鍬、鋤鐮刀鏟,銀飾腊染……應有盡有,甚至有些根本叫不出名的物件。這種風格迥異的酒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西壁合,土洋珠聯。東方古跡與西方文明相揉,民族文化與歐美精典融會,這種幾乎無痕對接是如此成功,讓人嘆為觀止。——民族特色的酒巴——於是就有了,房間四周插遍萬國旗,牆壁上卻貼滿麗江古城風光和各民族照片;這邊牆上掛著中國革命領袖毛澤東照片,對面木柱上貼了南美革命領袖格瓦拉的畫像;在草窠邊雕花窗下,薩克斯爵士鼓為高鼻卷須金發碧眼的老外伴奏,唱得是中文歌曲“好一朵美麗的茉麗花……”;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和著民族器樂,個子矮小的納西族青年引吭高歌一曲《我的太陽》。到處是舞曲歌聲與各國語言、各地方言、少數民族話交錯揉雜……連酒巴的名稱也頗有意思,除了因電視劇《一米陽光》拍攝基地而揚名的“一米陽光”酒巴;有洋人開的的“小巴黎酒吧”、域外風情的“倫勃朗”;還有崇尚自然的“陽光.和酒”、“侯鳥 家”;更有當地民族特點的“摩梭吧”、“麗江驢窩”,“古樹吧”因酒吧內有一棵千年的核桃樹而得名,想看書發呆到“海子書屋……好像這一切有點隨意隨便、隨心所欲,卻融合多元文明的神韻,使麗江之夜風情萬千!這些還不足以道盡麗江夜之極致,將少數民族的對歌形式融進了亦中亦西的酒巴文化,並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甚至有點瘋狂,雙方歌槍曲劍對峙,那是“相當”地火爆!除非親歷親為,是無法體驗其如詩如畫,如痴如狂的境界。——中西結合的酒巴——月華如水,星光似銀。將近夜晚十點麗江酒巴文化拉開序幕。邀親朋好友踅進酒巴,坐在臨窗的二樓,叫一壺喝上去有點苦,回味甘甜的“三七花”茶,俯視河邊橋畔石街上熙熙攘攘的各國各民族賓客。隨著酒店來客的增多,隔河兩邊的酒巴中著民族盛裝的“胖金妹”(納西族對年青女性之稱,對男性則稱“胖金哥”)服務員便開始互相挑逗,燃起戰火,一場極富性格的對歌開始了。這邊的少女鼓動自己的客人,向著對面的酒巴唱起: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這裡的表演很精彩,請不要假裝不理不睬……”然後以藏式的“呀索,呀索,呀呀索!” 結束(酒巴女說是“加油“的意思,後來到了藏區,才知道是”好“的意思)。對面馬上還以顏色,幾個“胖金妹”干脆爬出護欄,坐在了酒巴二樓的房檐上,“大阪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那裡的姑娘辮子長呀,兩顆眼睛真漂亮……”。也是以“呀呀索!”結尾。就這樣一來一去,客人們已經不再用“胖金妹”起篷頭,有好事的仁兄早已當仁不讓,一腳跨在窗外,指揮大家一首一首地唱。那廂裡,好出風頭的姑娘也是按捺不住,跳出來作了統領。雙方唇槍舌劍般干上了,兩邊的“胖金妹”卻消然不見了,原來這才是生意經,挑動了雙方戰火自己去招待其它客人,再要讓她唱,對不起!唱一首十元錢,便宜的也要五元噢!酒巴街頓時成歌海曲山,通俗民族與美聲,此起彼伏,男聲女聲加童聲,針鋒相對,國語粵語和英語,抑揚頓挫。也不管嗓音如何,只管扯著嗓子與大家一起樂。也有藝術細胞不靈的,也在邊上出點子"助戰"。於是,越唱越渴,越渴越唱,喝高了的越是要發泄,老板自然發了財!——酒巴裝飾——這時的對歌不拘問答形式,而是交替進行,自由發揮。為了要讓整個酒巴的客人一起壓倒對面的酒巴歌聲,所以歌曲一般都選耳熟能詳,朗朗上口,通俗流行,家喻戶曉,久唱不衰的曲子,為此,酒巴熱情地提供各種《歌曲集》。那邊剛唱完“阿裡山的姑娘”,觸動了這邊,反正都有個 “阿裡”便對上了“阿裡巴巴”;那裡民族風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邊同樣回敬“聱包相會”;胖金妹“唱支山歌給黨聽”,感動至深,胖金哥“長江之歌”,氣勢磅礡;。你唱“東方紅”,我應“東方之珠”;女生唱了“軍港的夜啊靜悄悄”,男生回了“我愛這蘭色的海洋”,到也對的工整,齊鼓相當;大老爺們:“噢來,噢來噢來噢來!”把足球踢到了對方,女同胞立即反擊:“風雨彩虹,鏗鏘玫瑰”,拗上了腳勁,勢均力敵;這廂“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那屋讓喝“九月九的酒”;接著就 “酒干倘賣無”,迫不及待把酒瓶也給賣了……。歌曲形式十分有趣,內容也十分多樣。凡歌曲中帶“啊”、“咦”、“噢”等語氣拖音的都不能唱,節奏舒緩的不能唱,軟弱纏綿的不能唱,貶低自己的也不能唱。於是就有軍隊的“打靶歸來”;公安的“少年壯志不言愁”;革命歌曲“南泥灣”;文革的“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台灣歌曲“小城故事”;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最恰如其分民族特點的“阿詩瑪”;浪漫的“綠島小夜曲”;情意綿綿的“纖夫的愛”;曖昧的“玫瑰玫瑰我愛你”;詼諧的“路邊的野花不要采”;也有無聊的 “女人是老虎”……——坐在屋檐上對歌的“胖金妹”——兩邊酒樓上歌逢對手,難決勝負,街中游客摩肩接踵,興致高昂。許多素不相識的游子,為這火爆的場面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參加進來。“上面的,下一個唱什麼?”街上的抬頭問酒樓上的指揮官。“團結就是力量。1、2、3……” 於是樓上樓下,街中河邊遙相呼應。河邊的也有出主意的:“哥們!來首‘兩只蝴蝶’吧”,又是上下通力,一陣狂歌。這方有游人的加入聲勢浩大,那邊終於招架不住,一時沒有回音,這方就更來勁了,嚷起了當地特有的諷刺謔詞: “對面的,傻了吧,回家洗洗睡了吧!”對面的一看自己勢單力薄,就來個“擒先擒王”,大家一起大拇指朝下,衝著對方領軍者大吼““阿扁下台!阿扁下台!……”。哈!把台灣民選詰語也用上了。剛開始,雙方的歌曲還比較和善溫馨,歌詞也能大致唱完整的一段。隨著酒喝多了,臉也紅了,血沸騰了,勁更大了。漸漸選詞的衝擊力大了,對歌時火藥味濃了。同時,歌詞也越唱越短,直至只唱了第一句就心急火燎地“呀呀索!”。諸如“大刀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勁歌一再出現,甚至把原來每首歌的結束語“呀索,呀索,呀呀索!”也篡改成了“我殺,我殺,我殺殺殺!”真是不得了!!到是應了網絡惡搞電影《閃閃紅星——小冬子參賽記》中“超男”歌曲比賽的組委對原生態歌手的解釋:“什麼是原生態?就是原來不會唱,越唱越變態,越唱越變態!”厥倒!!真的是有點“越唱越變態”了,那位原先還一只腳伸在欄杆外面的指揮官,唱得興起,干脆光了膀子,站在了屋檐上,真有哪吒風雲,指點江山的氣慨。不料,剛叫了句“……傻了吧……”自己傻了叭嘰掉下樓去。好在有河水接著,大伙七手八腳,從水裡撈人,一場戰鬥也就此熄火。勒哆朵(再見)麗江!再來麗江!就為體驗這激越澎湃的酒巴,這心靜如水的客棧,這清潔爽利的空氣,這靜謐安詳的地方,這有滋有味的古鎮,這令人心醉的老城。



(風景這邊獨好)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