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的一些在雲南旅游的見聞,經驗和感受,大致分幾個部分:
1. 全省要點
雲南是一個邊境省份,與緬甸、越南接壤,全省有25個少數民族,加上漢族共26個,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份。雲南屬高原,俗稱紅土高原。
雲南值得去玩的地方很多,如果喜歡看風景的,可以去石林、大理、麗江、中甸、西雙版納、德宏、騰衝;如果喜歡攝影的,可以去元陽、麗江,中甸、東川、羅平;如果喜歡少數民族風情的,可以去西雙版納、德宏、怒江大峽谷和中甸;如果喜歡玩極限運動的,可以徒步虎跳峽、徒步怒江大峽谷、爬雪山、藏區穿越;喜歡氣候的,喜歡花花草草的,可以去昆明;如果想到國外看看,可以去西雙版納、德宏和河口(在緬甸和越南,人民幣跟美圓一樣好用)。
注意:雲南少數民族多,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和忌諱,比如少數民族家一般都有火塘,千萬不要去碰火塘中的石頭。
雲南特產(關鍵詞):玉石、茶葉、煙草、山珍、花卉、民族手工藝品、大理石制品
2. 昆明篇09-02-10:
昆明是雲南省會,海拔1900米左右,四季如春,冬天氣溫一般不會低於0度,夏天不會高於30度,平均氣溫17度,所以叫春城。
昆明周邊景點:
石林(距昆明80公裡),像石林這樣大規模的喀斯特石林全世界只有兩處,另一處在非洲,估計GG、MM不是太好去,如果去昆明的話,還是值得一看的。
民族村,雲南面積在全國來說不算小,如果想去民族地區看看,山高路遠啊,不容易,民族村,可以看到好多的少數民族建築和風俗。(民族村有兩個少數民族節日最好玩:一是火把節,二是潑水節),就像國外的狂歡節一樣。這兩個節日,外省的朋友知道的較少。這裡提醒你:火把節,千萬不要穿化纖的衣物和容易燒通的衣服,以我多年玩火把節的經驗,穿純棉的厚外套好一點,不然衣服燒破了,不要怪我。潑水節,多戴一套衣服,濕了好換。這裡的濕是全濕,包括內衣、鞋襪沒一處是干的。還有不要戴隱型眼鏡。
龍門,一個懸崖上鑿出來的洞,一個字險。還可以俯瞰昆明和滇池全景。
圓通山,是動物園,跟全國其他動物園不同時,這裡有一山的櫻花,最佳觀賞時間是3月8日前後。
翠湖,市中心的一個公園,有點像深圳的荔枝湖。最佳游覽時間: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因為這時從俄羅斯會飛來幾萬只海鷗,到昆明過冬,已經連續20年了(這海鷗的方向性真好,就不會迷路),在城市的中心有海鷗,還有非常多的人爭著喂,在全世界也算一大特別的地方。注意:如果冬天來昆明,千萬不要欺負海鷗,不然輕則白眼,重則…..
至於世博園,裡面有幾十萬盆花,組成各種圖案,如果想冬天看花的話,可以去玩玩。
東川,應該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地方,距離昆明200公裡(仍屬昆明市),這裡是攝影發燒友的好去處,大片大片的彩色的土地,紅土高原的魅力所在,在這裡可以拍到很多色彩對比很強烈的照片。
關於昆明的吃:最著名的當屬雲南過橋米線,我回雲南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米線。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雲南米線賣,但起碼在廣州、深圳和珠海,我沒找到一家正宗的,米線的味道跟雲南的不一樣。氣鍋雞、大救駕(傳說明朝永歷皇帝逃難的時候吃過,連說好吃,就給起的這名字),燒豆腐,野生蘑菇和野菜(鮮啊),不行了,我不說吃的了,我開始流口水了。
昆明的花:廣州叫花城,昆明也叫花城,因為昆明產花,是中國最大的花卉基地,可以跟荷蘭比一比,所以公園裡一年四季都是花,什麼郁金香啊,很多很多了。如果到昆明的話,建議最後一天買點花戴回去,鮮花啊、干花啊都可以,便宜啊!昆明的尚義街就是市區內的最大花市。(鮮花可以保存一星期左右,干花是用鮮花脫水、干燥、上色處理的,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雲南旅游最佳時間:
三個黃金假期都不錯。冬天可以來雲南過冬,但要注意多戴一點防曬霜和保濕乳,因為雲南冬天晴天日子多,氣候比較干燥。五一假期也不錯,不建議3月中、4月份到雲南,因為春天風大,有人說春天到昆明看花,錯了,昆明什麼時候都有花。
6、7、8是雲南的雨季,來雲南就要多看看天氣預報了。因為夏天下雨,所以雲南夏天不熱。
9、10月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本人是攝影發燒友,9、10月是攝影的最佳季節。用兩個字形容,就是漂亮啊,彩色的山林,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真正的七彩雲南!
11月,天氣開始變寒,有些地方,比如藏區就沒法去了,大雪封山。
3. 大理 09-02-11
大理,宋朝時是大理國的都城,白族居多,白族有白族話,但沒有文字。大理的可以用“風、花、雪、月”來概括,如果去雲南旅游的話,導游會跟你講這些典故的。
大理的主要景點:蒼山、洱海、古城
大理的吃:白族風味,味道很不錯的,還有“三道茶”,民族歌舞表演,跟團時都可以看到。
大理:建議跟團,特別是游洱海,跟團可欣賞更多的東西。
冬天去大理的話,蒼山上有雪,更漂亮一點。春天大理風很大。
4.麗江09-02-12 盡管車子在路上耽擱了兩個小時,我們還是在傍晚七點到達了麗江縣城。因為事先看了一些網友的文章,事先定好了古城自由生活驛棧2樓的兩個標間,所以一下車我們便打的直奔大研古城麗軍酒店對面的古城入口並打電話讓石頭過來接我們。看到一個蠻大的廣場便是古城的入口,柏油路也從此轉成了五花的石板路。毫無目的的,我們沿著石板路向古城裡面走去。此時的古城非常寧靜,果真如電視鏡頭所呈現地----垂柳,小河,紅色的木房子以及“披星戴月”(納西婦女的傳統頭飾為月,背後的羊皮氈子為星)的納西老婦人。沒走一會就到了客棧,院子裡似乎很熱鬧,一群人在燒烤,石頭笑著說住店免費吃燒烤,我們以為是開玩笑呢,原來是住店的客人們自發組織的活動,我們迫不及待地趕緊放好行李加入燒烤的隊伍,晚上還一起喝酒聊天做游戲,過了非常開心的一個晚上,以至於我們都忘記了要出去逛逛古城,想著還有幾天時間呢,不著急。對了,有個小提示,如果要去麗江的朋友,去自由生活驛棧的官方網站WWW.FREELIFEHOTEL.COM
上打印10元優惠券還可以享受每天每房間的優惠哦,我們當時就是忘記啦,另外,還可以讓石頭Q115253281幫你們設計出游線路啊什麼,他們對雲南這邊吃住行玩各方面信息都很熟悉,很熱情的一個小伙子。
09-2-13
按計劃今天是去玉龍雪山,昨晚忙著玩都沒好好參觀我們住的客棧,早上起來陽光普照的感覺真好,整個院子很溫暖的感覺,空間好大,還擺了好幾張供住客喝茶聊天的桌子,勤快的小妹已經在打掃院子。昨晚已經問好去玉龍雪山的路線,於是准備出發啦。一出門才發現,滿街都是游客,臨街的屋子也都打開門來做生意,整個就是一個商業街。走到一間納西風味的餐館,嘗了嘗麗江的招牌點心----納西粑粑,味道還不錯。一路走到了中巴車站,通往玉龍雪山的7路車是定點發車的,看看時間還早,便到對面的郵局寄卡片給家人和朋友。可能就是這十分鐘功夫,我們錯過了一班車,正在猶豫是否要打的時遇到了來自北京的李大哥夫婦,四個人包了一架出租車直奔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有兩條索道,通常旅行社都會帶游客乘小索道去雲杉坪,大索道是直達海拔4500米的冰塔林,我們當然選擇了大索道(索道票172元,玉龍雪山景區門票80元,古維80元)。途中我們在甘海子停下來,因為剛好看到雪山露了出來,所以趕忙拍了掏出相機拍了幾張。
玉龍雪山的大索道建於1996年,海拔高差1300米。看到不少人在雪山腳下租氧氣袋和棉衣,為了以防萬一我們也足了一個氧氣袋和幾件大衣。上了索道,一路攀升直至進入雲層之中。向下望去,索道下面那條人工劈開的鴻溝與周圍嶙峋的青石顯得格格不入。索道到達的位置海拔為4506米,不知是不是昨晚玩太晚沒有休息好還是見到雪山太過興奮,還沒開始爬山我和小吳就出現頭暈惡心等缺氧反應(注:李大哥夫婦四五十歲都沒出現這種狀況,實在慚愧)。吸了氧,調節一下呼吸,才慢慢地向上爬。台階只修到4608米的地方,
當我們登上最高位置的觀景台時,太陽正好照出來,雪山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其實玉龍雪山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一片白雪皚皚,聽說自從地震之後,雪山上很多冰川被震開,還少了一個山峰。所謂冰塔林其實是一大片白色的石頭,使得夾雜在岩石中間的白雪並不十分明顯,但整個景像確實很壯觀。聽說有些人抱怨雪山沒什麼雪,感覺失望,但我想大多數人也許跟我一樣,征服雪山後的自豪感遠大於對雪山本身的要求。
回來途中先繞道去了白水台,據說那雪是山上的雪融化後流下來的,租了雨鞋在水台上蹣跚行走,一不留神灌了一鞋的水,真是“冰涼暢快的感覺”。
晚上回到麗江,在流水小橋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館吃了晚餐,並打電話給石頭叫他幫我們定好納西古樂的門票,可以比我們自己去買便宜20塊。說真的,麗江古城吃的東西蠻貴,至於味道就見仁見智了。快八點了,我們走進東大街的納西古樂演出地點(據說最為正宗),等待納西古樂的開始。看到一些網友稱納西古樂為世外之音,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非常期待。八點半鐘,宣科先生准時出場,介紹了一番之後便開始演奏。第一首《篤》具有非常濃厚的唐樂色彩,而且感覺上更像盛唐時期的宮樂(雖然我並不曾聽過真正盛唐的音樂),華麗氣派,蕩氣回腸。印像頗深的是三個為曲子伴唱的女孩子,嗓音很高,但韻味把握的很好,靜下心來聽這些音樂,真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
宣科先生曾戴過牛津大學的博士帽,而且是納西古樂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所以很自負,還時不時拿時下的歌星和權貴做笑料打趣一番,對現場氣氛大有幫助。當晚,他還現場介紹了一個澳洲女子與納西族殘疾青年的浪漫愛情故事,只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太過羞澀,盡管大家拍了幾次手掌,他始終沒有從台下的位子上站起來。
聽完古樂已是快十點,古城裡仍有不少人走來走去,酒吧咖啡店也如同大城市一樣客來客往,好不熱鬧 - 麗江客棧、青旅住宿很多,價格幾十到幾百不等。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清淨點靠古城外圍,熱鬧點靠近四方街。我們喜歡安靜點,就選擇了自由生活驛棧,木府附近,進出也方便,離四方街也不太遠,最重要的是這裡氛圍很不錯,住在這裡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就像一家人,還有廚房和自助洗衣,菜市場也不遠,對於吃不貫外面東西的人是最好不過了。當然古城吃不算便宜,你要是願意折騰,就新城吃古城住比較相宜或者買菜客棧自己做啦。
另外提示:
- 束河:騎車1小時,租車¥15/天(淡季估計¥10/天)。
- 拉什海:包車¥30-50(往返),好像在菜市有面包車¥5/人,可以和客棧的老板打聽一下。人多包車還是比較劃算也方便的。
09-02-14:
開始虎跳:順金沙江而下,麗江—橋頭—諾余村—28道拐-中途客棧(Halfway)—中虎跳—中峽旅店(Tinas)—核桃園(山白臉Woody)—下虎跳(新渡口)---中甸(通常:老渡口--大具—麗江)
- 門票¥50。現役軍人免票,學生半價。
- 麗江客運中心---橋頭(虎跳峽鎮):班車大概20多元,需時2-3小時。如果時間不合適你可以買到中甸的車,多幾元錢,橋頭下車也成。包車¥210(長安之星、7人、¥30/人),需時2小時。
- 橋頭---Halfway,18公裡,用時6.5小時。大概10:00出發,1.5小時到達那西雅閣,(吃飯休整1小時)12:30繼續上路,經28倒拐、過茶馬客棧、(冰可樂¥5/聽)到達Halfway時17:30。
- Halfway,住宿¥35/人,可洗澡。哈巴狗(H·W自制熱狗¥8)的味道還不錯。天下第一廁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倒是中虎跳下面天梯客棧的廁所,讓俺覺得不錯。木板搭建,衝著奔騰的江水露了一大開口,視野敞亮氣勢不錯,小心風大,呼啦一下把門給吹開,走光哦,嘿嘿。
09-02-15:
- Halfway---Tina`s(中峽旅店),4公裡,2小時路程,風景不錯,邊走邊拍,
- 中虎跳往返3小時。建議:輕裝上,帶少許食物(牛肉干補充體力),多備水。
- 我是下行張老師家小路,過路費¥10,比較好走,大概一小時下到底。上來會比較吃力的,估計2小時。上行天梯,過路費¥10,用了1個小時。天梯是在峭壁上人工用鋼筋焊接的鐵梯,垂直90度,我們陸續上爬,手腳並用,爬至半中駐足俯瞰坡下滾滾的金沙江非常壯觀,卻不敢撒手拍照,那絕壁上,我的手抓地是很緊的。(友情提示:恐高症還是老老是實實的看著眼前吧。天梯旁有條便道供你選擇,如果你暈梯的話,嘿嘿。)。天梯之後,小路也是臨著懸崖,碎石坡陡路滑,小心背包掛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原路返回,只需要花¥10.
- Tina`s---下虎跳(公路,經過核桃園,2小時到達下虎跳,也就是新渡口。途經部分是落石地段,風大的季節小心行走。)---滑石板(半小時)---老渡口(2小時,7公裡左右)---大具。
老渡口最後一班船通常在下午六點,但徒步旺季會開到七、八點。從大具到麗江每天有兩班車,分別在早上七點半和中午大概一點半。出發前向客棧老板打探清楚,算好時間,免得錯過船只和班車。也可從Tina`s直接搭車返回橋頭(約半個多小時)再返回麗江。
09-2-17:
中甸---麗江。3-4小時車程。票價¥60。
09-2-18
睡到自然醒,中午出去逛了一下,到菜市買水果,看到好多好新鮮的蔬菜,於是我們決定買菜回來自己做飯吃,好久沒吃自己做的飯菜了,感覺像在家裡。晚上就在客棧裡和石頭還有其他住客一起聊天,11點就回房間休息了,因為第二天要一大早的飛機。
09-2-19
告別自由生活驛棧的朋友們,告別麗江,我們又要回到這個緊張的城市,開始快節奏的生活,剛回到家就開始懷念麗江的那些美好日子了。
必備裝備:
登山鞋:主要是防滑。不少路段是只容一人行走的盤山路,一側是峽谷一側是山壁,還有小瀑布沿山坡流下,路況多是碎石砂土,抓地性能良好的鞋子能避免滑倒。
手套:耐磨和耐扎的手套。下山時要借助附近能抓住的物體,匆忙中抓住的很可能是一叢荊棘。
帽子:能固定的遮陽帽。雲南紫外線強烈,山風很大,同伴飯掃光的帽子最終還是棄他而去。
外套:防風防雨。帽子可以讓你通過小瀑布或者有小雨時,不必翻雨具或騰出手來撐傘。
褲子:耐磨、有一定厚度的。下山時坡陡,可能會要坐著下滑。
背包:輕便。多余的物品寄存在客棧,大背包會影響重心和勾到樹枝石頭,尤其上下坡會掛扯。
水:1L左右的保溫水壺。大量流汗缺水是必然的。
頭燈:客棧的洗手間都離房間比較遠,晚上起來方便。
防曬:不用說MM們也知道。
高熱食品:如巧克力、牛肉干等,徒步過程中補充體力。
此外根據個人需要,還有應急藥物、正紅花油、創可貼、金嗓子喉片(含著不會口干舌燥)、雲南白藥、感冒藥、腸胃藥、等。基本宗旨是:輕便實用,不要妨礙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