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麗江束河白沙比較

作者: 田野萬歲

導讀大理 麗江 白沙 束河對比 這四座古城鎮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吸引著像我一樣的痴客趨之若鶩一睹風采。其實呢,旅游者都有一個心態,都是預想的比實際強得多,這次也不例外,這廝做古鎮各有軒輊又大同小異,對於我這個自認為“中隱隱於市”的人只是蜻蜓點水的留下淺淺的足跡,而後繼續跑路,印像並非如某些驢友那樣深入骨髓。 大理的得名很多應歸功於金庸 ...

大理 麗江 白沙 束河對比

這四座古城鎮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吸引著像我一樣的痴客趨之若鶩一睹風采。其實呢,旅游者都有一個心態,都是預想的比實際強得多,這次也不例外,這廝做古鎮各有軒輊又大同小異,對於我這個自認為“中隱隱於市”的人只是蜻蜓點水的留下淺淺的足跡,而後繼續跑路,印像並非如某些驢友那樣深入骨髓。

大理的得名很多應歸功於金庸先生,如果沒有天龍八部的問世,我估計對於大理的追捧肯定不如現在。其實大力就是一個中等大小的古城,只是四維又一座被後人翻建的失敗的城牆,看上去不倫不類。古城可以說是毫無特色可言,除了那些無休止的五朵金花的音樂和看上去千篇一律的民族服飾外,其他的也就乏善可陳了。大力的規模也就是相當於北京翻建20倍的大柵欄,並且除了復興路之外,其他的街道都類似小城市中的未加整頓的街區,晦澀昏暗,肮髒,洋人街也只是幾座咖啡館在應撐門面。哎,南詔大理的國主見到此景,必然無可奈何花落去了吧。

大理值得我稱道的恐怕是他的崇聖寺三塔了,雖然也是經過近期的重建,但是其規模之宏大,其氣勢之宏偉令人嘆為觀止。大理遠於中原,建築風格自成一體並且不受天朝掌控,其寺院堪比故宮,依臨蒼山洱海,真乃祥雲天外,佛光普照。大力若沒有了崇聖寺,田良知只能嗟嘆此次無聊之行了。

麗江大研古城名不虛傳,十倍於大理,剛開始抵達麗江時心魂立刻為之攫住,好似進入了金角大王的葫蘆般。雖然商業氣氛濃重得很,但是與這樸素典雅的頗具小資風格的建築相輔相成,讓你不自覺放慢腳步,用心靈去呼吸這裡自由散漫的空氣。世人對麗江的見地散文頗多,我也不想贅述,只是想說一下,古城只賜予了半日的安寧,第二日即心生厭惡,如今乃至頗為反感了。也許我在北京呆久了,早已適應了那種速度與激情,這種閑適安逸還是不能收買我的靈魂。與其說出發,不如說是逃開,逃開這個單調的地方,逃開這個挫敗了我鬥志的土地,雖然我早已沒有了鬥志。

白沙古鎮則是納西先民的源起之地,如今仍然保持了當初的風貌。因為是源起之地,所以那種原始與野性嚇得我只停留了半個小時。一個小小的村落,民眾絲毫沒有任何現代的氣息,皺紋堆壘,素質低下,塵土飛揚,人畜共生。哎,可憐的先民啊。

束河古鎮則是微縮版的麗江古城,原始度也是介於大研與白沙之間,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不溫不火。這裡好像缺少水源的滋潤,顯得比麗江干燥些,並且很多地方沒有被開發,顯得曲徑幽深,充滿了歷史的謎團。雖然格局與大研差不多,但是商業化氣息卻相距甚遠,這也許是很多熱衷原生態的驢友青睞束河的原因吧。

古城是為那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的人准備的,不是為了我這個難脫紅塵,悵惘世間的鄙俗之人准備的。只是走馬觀花,匆匆嘲笑那些整天曬著太陽也同樣嘲笑我的人,也就罷了。

————09.3.7於麗江古城好運客棧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