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三)

作者: 心寬地廣

導讀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三) 6日早晨到達長江源頭——沱沱河。在顛簸不停的車裡,神志迷糊地醒來,放眼車外,已完全沒有了西藏那絨毯一樣的碧綠的草原風光,取而代之是稀疏、泛黃的高原草以及風化更為嚴重的地貌,給人以弱不禁風的、脆弱的感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裡的生態極為惡劣,一經破壞,很能恢復,就看那青藏公路的路基兩邊,那是60年代修路時為堆路 ...

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三)

6日早晨到達長江源頭——沱沱河。在顛簸不停的車裡,神志迷糊地醒來,放眼車外,已完全沒有了西藏那絨毯一樣的碧綠的草原風光,取而代之是稀疏、泛黃的高原草以及風化更為嚴重的地貌,給人以弱不禁風的、脆弱的感覺,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裡的生態極為惡劣,一經破壞,很能恢復,就看那青藏公路的路基兩邊,那是60年代修路時為堆路基而開挖的,至今沙石裸露,寸草不生! 在沱沱河邊拍照留念,在鎮上吃早飯,隨後繼續出發,想不到,才過沱沱河,就再次遇到堵車,這次更絕,把路全部中斷,兩邊不通,說是沒錢修便道。天那!整整一天,12小時,早上10點一直呆到晚上10點。期間,拿出馕(厚厚、很干的面餅)拍拍灰塵就吃了,司機說,空氣干燥得放半個月都不會壞,吃了絕對不會拉肚子。晚上10點繼續趕路,停停走走。

7日,這一天還算順利,青藏公路平均海拔4700米,嚴重缺氧。人還是打不起精神,整天有傷風的感覺,所有的衣服都套上了也沒有用。一路高原風光,審美疲勞時有道理的,看多了也不覺得稀奇,總給人以蒼涼、高遠、闊大的感覺,路的右側是建設中的青藏鐵路。還在堆路基,看不到多少人, 大約每隔十公裡就有一個指揮部、醫療站;路的左側是可可西裡無人區,也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出沒的地方,據司機說,藏羚羊喜歡在雪線附近活動,奔跑並不快,也不怕人,在可可西裡腹地,藏羚羊成千上萬。如今由於盜獵的原因,數量直線下降。過五道梁、翻風火山,再過不凍泉之後,見到了“可可西裡保護站”,這是一個由民間發起的組織,工作環境及其惡劣。下午2點左右來到昆侖山口,左側的碑石上只剩下“山口”兩字,上面部分已經在兩年前的地震中斷掉了。靠南邊上是可可西裡保護站前任站長的紀念碑,也是由民間捐建的,站長是被盜獵分子暗殺的。路邊一輛大卡車一頭栽在一個鐵路橋基的大坑裡,車頭都扁了。路的右側還有一個碑林。就在這山口,鐵路建設的氣氛熱烈多了,鐵軌已經基本鋪就。可以聽到山裡開挖隧道的聲音。照了相,繼續趕路,從昆侖山到格爾木短短的150多公裡,海拔下降1000多米。下山口,3點到一個小鎮(完全因鐵路建設而起,也幾乎完全為鐵路工人服務)吃回民的“大盤雞”,其實就是珈喱雞,待客人把雞吃光後,再把煮好的一釐米寬的粉條拌進去完事。出昆侖之後,兩邊的景色又完全換了樣,連稀疏的草都幾乎看不到,越往格爾木走,山就越發裸露的干淨,不是岩石,而是堅硬的土質,有的風口上,土層已被強勁的風完全刮走,終於露出了岩石,這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不知何時路邊出現了一條河,河面越來越開闊,也越來越深,河水混濁而泥濘,猶如一條掙扎得疲憊不堪卻還在扭動的蟲子,由於有河道,路邊也有了一些綠色,都是荊棘類的沙漠植物。翻過一個山口,路漸漸地平坦,視線也終於沒有了盡頭,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垠的沙漠,那相隨相伴的格爾木河也在地上深深地切開一道口子之後彎彎曲曲的分道而去。啊,這是進入塔裡木盆地了。汽車全無顧及地一路歡奔,一排排電線杆向無邊的盡頭延伸,最後消失在地平線上,一陣風起,漫起彌天黃沙,天空不再蔚藍,雲彩不再潔白,勾起了心中無限的惆悵與失落。經過兩天兩夜,傍晚時分總算抵達格爾木市,車費是(250元一輛)。即刻轉乘出租(5元)到火車站,在郵電賓館下榻一個鐘點用以洗澡——不洗不行了。也怪,一下車忽然發現,頭暈、鼻塞等等的症狀全都無影無蹤了。買好到“剛察”的慢車火車票,晚上10點發車,這裡實在不是旅游的勝地,所以車上空空如也,乘客沒幾個,這一晚好自在,終於可以筆直地躺下美美的睡一覺了,一人占一排位置,沒人搶也沒人管,那份幸福沒法訴說——假如把要求放低,那麼幸福的感覺就會這麼簡單地到來。翻過去睡,翻過來再睡,把不足的睡眠惡補了一通。

8日早上醒來時窗外有些小雨,一路的山色是從光禿禿的黃,到零星的嫩綠,到沙漠荊棘,到稀疏的小草,到無垠的草原。經過反復咨詢以及判斷,後來決定在剛察前一站下車,一到站,我們趕緊往車門走,誰知剛到門口,上來的人就往車上扔東西,後來竟然堵住了,趕緊往裡搬時,火車已經發動,擠到門口要下梯子,卻發現下面除了路軌啥也沒有,怎麼辦呢?趕緊跳車,可苦了拿著大箱子的張寧,也往下扔唄,下車時兩人一張望,相距足有百來米——幸虧是慢車。跳下來收拾好東西,一抬頭可傻眼了。竟然沒有一戶人家,沒有站台,只遠遠地幾個修鐵路的民工,呆呆看著我們,把眼鏡摘下來擦擦再仔細瞅瞅時,卻連傻看的民工都不見了。心裡楞是冒出一個字:天!

天!這是哪裡?此時聽到了遠處突突聲,東邊地平線上冒出一個黑點,近了,那突突聲也就格外響了,也難怪,這麼人煙稀少的地方,一輛三輪車的聲音當然最牛了,趕緊跑去攔車,跑一段就上了公路,發現不遠處的公路正在修呢,修路的地方已經堵上了車,怎樣去鳥島呢?問了幾個司機,來回100元,價格也太貴了,就去問那突突車司機,告訴他,你在這裡反正也是堵車,不如送我們去鳥島,不必等,我們自己回,最後40元搞定。想不到上車也是一件麻煩事,車子後面圍起來,裝的全是蔬菜,還有一些西瓜,我們從鋼絲網罩的上口爬進去,坐好。車子就開始突突響著往鳥島進發。一路上,那位維吾爾族司機回頭看了我們幾次,大約是怕我們偷吃西瓜。其實那些西瓜實在難對付,我有意的把腳踩在西瓜上,希望隨著車子的顛簸,踩碎一個以便找個吃的理由,想不到貧瘠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東西就是堅韌,口水只能往肚子裡咽了。

離湖幾公裡有個較大的集鎮,看上去大約有幾十戶人家,還有一些商店,我們在一個飯館吃飯。青海湖盛產湟魚,但由於連年濫捕,數量急劇下降,現在國家嚴禁捕湟魚,但這裡似乎看不到被保護的跡像,商店裡明碼標價:湟魚30元一斤。

我們問:這不是違法的嗎?

回答:是的,但是這裡家家都捕。

問:這湟魚最大的有多少?

答:以前大的有幾十斤,現在捕不到了,3、4斤已經不錯了。

入鄉隨俗吧,反正這湟魚已經被殺,到此也是難得,就吃一口,討價還價40元一條2斤。大家在保證以後不吃被保護動物後就開始進餐,湟魚的味道像鯰魚,沒有什麼好。飯後,20元租了一輛2噸卡車,坐在後邊吹著風奔青海湖而去。

青海湖,中國第一大鹹水湖,平均海拔3000多米。鳥島,青海湖上的一個小島,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鳥兒來此繁衍生息。

青海湖,碧波蕩漾,蔚藍的湖光與深邃的天空在遠處交接,空中不時有鳥兒上下翻飛,悠閑地翱翔,有的則連身影都沒看清已經一掠而過。

現在是八月,鳥兒大部分已經離場,門票價格卻依舊堅挺,不二價30元。

現在,票價沒下降但是青海湖的水位已經下降。

因為水位下降,鳥島已經是半島,苦守在半島上的全是鸕鶿。也許有一天會換成人類。

鳥島這邊是個小高地,中間有個瑪尼堆,我快步跑去,想不到才跑半道竟然氣喘吁吁,忽然醒悟,這兒是高原。

地下有個地堡,在地堡裡有個了望口,可以看鳥景,在地堡外有個了望台,台邊有塊大石條,上書“青海湖鳥島”。

抵達鳥島是如此不易,這是鳥島的慶幸,也是人類的慶幸,但願永遠如此。可是在經濟唱戲,旅游搭台的今天,鳥島能夠幸免嗎?

看完鳥島,又租車往西寧趕去,不能直接到達,一路換了三次車。直到晚上9點左右才到達西寧。其間到了中國第一個核研究基地。

西寧火車站附近真是亂透了。房價倒是便宜。

晚上吃牛肉火鍋。50元左右,吃得直打飽嗝。

第二天租車去湟中塔爾寺。100元來回。

塔爾寺,藏傳佛教——黃教的發源地。其建築仿照布達拉宮,層層疊疊,金碧輝煌。進門處有標志性建築:一列8個白牆金頂的靈塔。

在這裡喝了一碗當地人自制的酸奶,很稠,味道不錯,沒有這裡買的那麼甜。

西寧中心地帶房價才1000元。

在西寧的第二天下午,4點飛機往上海,票價1260元。經停西安。所以有了兩頓晚餐,其中一餐拿回來給兒子吃了。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