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二)

作者: 心寬地廣

導讀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二) 傍晚返回麗江古城,這時看到的與昨晚有所不同,也更清晰,腳下是光滑的石板路,兩邊的店鋪,全是木結構,兩層樓,木質的地方都用紅漆,其余為白色。流淌的小溪水質清澈,街道迂回曲折,非常整潔。真正的納西人都住在古城外的新城裡,做生意的都是外地人,大多來自四川。出租車一律不准進入古城。晚飯是叫老板娘做的。2日一早5點出 ...

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二)

傍晚返回麗江古城,這時看到的與昨晚有所不同,也更清晰,腳下是光滑的石板路,兩邊的店鋪,全是木結構,兩層樓,木質的地方都用紅漆,其余為白色。流淌的小溪水質清澈,街道迂回曲折,非常整潔。真正的納西人都住在古城外的新城裡,做生意的都是外地人,大多來自四川。出租車一律不准進入古城。晚飯是叫老板娘做的。2日一早5點出發,包車(500元)先去黑龍潭公園,在古城外2公裡處,摸黑匆匆欣賞了一下,原來古城裡的水都來自這裡的幾處地下泉,走在邊上腳一跺,潭裡就會咕咕的冒氣泡,據說這水終年不斷,就是枯水期,也至多是水量少一點。許多納西人已經在晨練,唱歌也許是他們的愛好,動輒亮起了嗓子。出門時工作人員已經在打掃,為了不買票,我們假裝跑步的,低著頭,一溜煙的出了門。接著去“長江第一灣”,到達時那些做買賣的當地人也是剛到沒幾個,棚子也沒搭呢。江面寬約500米,只見混濁的江水緩緩流淌。由於橫斷山脈的阻隔,長江在這裡形成一個”V”字形,遠處,雲霧聚在半山腰形成一條玉帶。接著去石鼓鎮,那裡有紅軍長征紀念碑。沿石鼓鎮內的石階而上,曲折彎彎的小弄是那樣的富有古韻,登臨高處,山坡上一片片名居沒有絲毫現代的痕跡,在淡淡的晨霧中猶如一幅水墨畫。紅軍就是在此渡過了金沙江,那鐵索依舊剛勁而沉重。橋下滔滔的江水,混濁而凝重,在此擰出一個個漩渦,然後西去。出石鼓車行約1小時就來到虎跳峽(35元),兩邊高山壁立,風化的岩石裸露在外,江中不斷可以見到滾落的巨石以及滑下的泥石流痕跡,有的地方甚至半條江都被滾落的泥石堵住了。對面的山腰上隱隱約約可以見到一條公路,那緩緩爬行的車輛給人以風雨飄搖之感。沿著江邊開鑿的棧道(盡可能靠裡走,以防止滾石墜落)前行,江面越來越窄,聲音越來越大,水流也越發湍急起來。步行約2公裡,隔著一山洞,就聽到了震天的聲響,穿過去,那地動山搖的聲響與氣勢使人震撼,奪人心魄。江水奔湧著,推擠著,呼嘯著,碰撞著。竄起的浪花足有10多米,兩人無法說話,只能打手勢。那感覺不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的。邊上一塊巨石刻著:“虎跳峽3980米”。從虎跳峽開始出來就感覺頭暈,腳很沉,我知道自己有點發高燒了。接著上中甸,現在叫香格裡拉,最近媒體對他炒得很熱。半道上吃飯,他們下車在一路邊小攤吃,我爬不起來,本不想吃,他們強迫著,後來就在車裡硬撐著吃了一小碗。到中甸後先去飛機場買往拉薩的飛機票(1190元)。然後到城裡農業銀行用金穗卡取款,想不到取5000元要付手續費50元。還買了一盒“紅景天” ,據說緩解高原反應很有效,還有一盒“感冒通衝劑”。大家都覺得沒有什麼高原症狀所以就互相表揚了一番,藥也自然就沒有吃。隨後借宿(100元一間),接著去香格裡拉的著名景點——“碧塔海”,門票30元,我因為是病號,躺著說:讓我進去也是看不動風景的。所以就免票了。車子又開了約30公裡,兩邊是原始森林,大多為松樹,掛著藤蘿,有時可以看到大片的樹林被砍伐,只留下一根根樹樁和一堆堆木頭,還有一些枯枝爛葉。到了景點,他們下車玩去了,我已經無力下車,就吃點藥,然後把小車座位上的皮墊子拉下來蓋身上睡了一覺,出一身汗以後醒來,天色有點灰暗,響起了雷聲。沒多久,他們回來了,說這裡到景點還有2公裡,是往下走,去時感覺不到,回來可就氣喘吁吁了,畢竟這裡的海拔有3700米。是一個大湖,景色還是比較的美。接著往回趕,到城邊旅館時天已經黑了。晚飯後,他們逼著我去吊一瓶鹽水,為了後面不拖累大家,也因為拗不過,我只好去了,看病出奇地便宜,掛號、配一點退燒藥、吊一瓶鹽水,總共才30元左右。3日早晨,車往“松贊林寺”,號稱:小布達拉宮。門票要30元,因為要去真正的布達拉宮,所以就免進,我們遠遠地在山坡上看,與後來看到的真正的布宮比,確實有幾分像。遠處的一個山頭上隱隱看到有插著經幡的天葬台,路邊有用木頭搭起的支架,司機說,這是曬麥子用的,因為這裡地面比較潮濕。田裡可以看到青青的麥子,比較矮小的那是青稞。隨後我們趕往機場,飛機在10:30分飛往拉薩。吃完了飛機上供應的午餐後,開始出現雪山,有時在雲層之中忽隱忽現,有的高出雲端,看去如北極蒼茫雪原之上的雪峰,起先很興奮,畢竟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雪山,那麼真實,仿佛觸手可及。之後就是一座連一座了,連那橫亙於山谷間蜿蜒的大江也看得那麼真切。這就是喜馬拉雅山脈!一個半小時後,沿著雅魯藏布江河道,飛機緩緩下降,河岸邊的濕地種滿了莊稼,一塊塊黃、綠、青相間,山光光的,是沙質的,一粒粒沙石可以看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雨水衝刷後形成的道道痕跡。出機場,有張寧的同學(援藏)的朋友來接,到拉薩城裡還有90公裡路程。車在雅魯藏布江邊疾駛,江邊種了許多樹,司機說是近幾年新栽的,以前荒蕪得多。路上看了一個小寺廟和一個露天壁畫。進城來到預定的消防中隊旅館,那副支隊長朋友很是客氣,在非常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給我們留了兩間,並且歷史性地把房價給壓到最低——每間160元,我們聽了以後眼冒金星。決定撐一晚,給大上海,也給自己留一點面子。隨後大約在2點半去布達拉宮。拉薩市並不大,大約周鋪鎮的一半,從市內遠眺,周圍高山環抱,遠處雪峰在陽光下閃著銀光。天是湛藍湛藍的,從沒有看到過如此清澈的天空。雲是雪白雪白的,從沒有感到如此接近。布宮廣場並不大,前面是一條大道,布宮對面隔著大道是“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布達拉宮依山而建,成階梯狀,由下而上分別為白宮、紅宮和金頂。整個建築高約有60米。遠遠看去氣勢恢宏,高大雄偉,但比畫報以及想像中的要差些,也許是周圍的空曠高遠造成了這樣的錯覺。拉薩的所有寺廟下午都不開放,藏民進入布宮只要一元,其它人就要70元,上金頂再加10元。與藏民隔2米左右就可以聞到一股臊味,只要聞過一次,你就會永生難忘。在布宮前寬闊的人行道上,許多藏民在朝拜:雙腳並立,雙手合十依次碰一下頭、胸,然後跪下,雙手穿在一個像一次性拖鞋一樣的套子裡在地上往前滑行,伸展,直到全身貼地,再雙手於頭頂前合掌,搖幾下,最後起身再來。聽說要連續來10萬個,用掛在脖子裡的珠子計數,停頓不能超過24小時,否則重新來過。藏民的臉是黝黑黝黑的,油光發亮,一道道皺紋像刀刻般清晰。體格並不高大,但非常健康、敦實,直至離開到青海,也沒有看到一位啤酒肚的藏民。除了生活環境與條件艱苦之外,他們的朝拜其實是最好的鍛煉了。他們的衣服顏色鮮艷,大紅大綠的,在我們看來是老土,但穿在他們身上實在絕好。我們又步行(很不簡單,許多初來乍到的人連走路都是慢動作的,有的甚至動彈不了)來到了大昭寺,王昭君進藏首先到的就是這裡,門前五體投地朝拜的人更多,裡三層外三層的,此起彼伏,有的大概搶不到位置,就在外圍拜了起來,遠遠的就聽見一片刷刷聲,仔細研究一下,原來他們把拖鞋做了改進,一個日本式的木屐,底下鑲了塊鐵片,怪不得聲音異常清脆,大昭寺門前的地面被磨得光滑锃亮。大昭寺外圍就是拉薩著名的“八角街”,其實就是一個小商品市場,商販絕大多數是四川人,罕有藏民,沿八角街按順時針方向,人潮如流,60%是朝拜的藏民(估計連外圍的位置也占不到),25%是老外,15%是中國游客。小商品開價大多在40元左右,我們還價一律3塊,我買了幾顆綠松石,10元一塊。水果全是外來的,價格比上海貴一些,在小飯館裡吃了晚飯,再買一個大西瓜後回旅館。4日早7點半起床,早起也沒用,一則街上冷清,二則布宮要到8點半開門。先到長途汽車站,包了一輛桑塔納(500元),說定中午來接,下午送我們去“那木措”湖,游玩後送到當雄完畢。布達拉宮台階沒走幾步,就開始有了反應,大約登了300米之後,氣開始喘不過來,每走10米就要停一會兒大口大口地吸氣。裡面實在沒什麼好看,布條橫七豎八,灰蒙蒙亂蓬蓬,一點沒有條理,總之亂七八糟,破破爛爛。渾然沒有一點與外表相配的氣派,與北京富有皇家氣派的故宮比起來,就如一夜暴富的農民,做了一件氣派的外罩,糞桶,爬犁卻舍不得丟掉。到處都是酥油茶的味道,燃的是酥油燈(沒有煙),每一個門裡都有捐款箱,一角就可以,從一世達賴開始,他們的金身大都在這裡,根據對藏教貢獻的大小,所用黃金不同,最多的有7000多公斤。大約看了2個小時,出來往下走時簡直邁不開步,慢慢的,搖搖晃晃像鴨子走路。在布達拉宮的東邊是一長排的轉經筒,我一邊轉一邊為家人祈福。隨後買了一些明信片郵寄,還有風光VCD等。回到旅館收拾行裝後吃飯。下午啟程往當雄,沿青藏公路一路南行,拉薩在我們身後漸漸消失,別了,布達拉宮;別了,拉薩。青藏公路,號稱“西藏的生命線”,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除了依靠美麗茂盛的草原而生存的犛牛與羊群之外,青稞算是作主要的作物了,其他食物幾乎一無所有,這裡的絕大多數生活用品都來源於內地。所以青藏線上,最多的就是大型運輸車,其繁忙的程度大約是一分鐘過一輛車。路面寬約6米,全程柏油路,由於在青藏高原,一般總以為上下坡很多、很陡、很險、彎道也多,其實不然,有上下,但幾乎感覺不到,因為它的山體實在是太大,緩緩的,只有遠眺,才可以發現原來是行駛在高原的峽谷之間。車到當雄鎮就拐彎向西行,當雄鎮很小,一個兵站,幾家靠路邊的小店,還有就是我們借宿的一家旅館(100元一間,非常陳舊,公共廁所,沒有水),看不到居民的住房,從路邊往遠處看去,小鎮被連綿起伏的群山包圍著,而一個個緩緩的山坡又被綠茵茵的高原苔蘚覆蓋著,顯得生機盎然。路邊停著幾輛“高原巡洋艦”——吉普車,問問去那木措的價格,“來回500元”,少一分都不去,而來回的路程是12公裡,聽得我們直咋舌。下車定房間時,我們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幾乎邁不開腳步,連笑一笑都顯得無比吃力,肌肉在抽動,笑容卻沒有,標准的“皮笑肉不笑”。隨後向世界最高的鹹水湖、中國第二大湖、西藏三大聖湖之一——那木措湖進發,一路全是碎石路面,不時有雪山融水形成的急流把路面衝垮了,轎車只能小心翼翼的從邊上繞過去,期間要翻過一個山口,海拔5000多米,經過約一個半小時的顛簸,翻過山口之後,神湖在天邊出現了,從山口望去,藍藍的湖面泛著幽幽的光,像神靈般召喚著我的心,在湖的上方有一片潔白的環狀雲,就像籠罩在湖上的光環,中心是淡淡的,似乎是正在打開的天堂之路。除了我們,沒有一個人,沒有任何聲音,天籟俱寂,不知什麼緣故,兩邊的山峰看上去也並不顯得高,有幾座山頭上還留著殘雪,雨水或雪水衝刷而形成的一道道水跡清晰可見,裸露出紅褐色的沙質的山體,新衝下來的薄薄的細沙把下面的苔蘚淹沒了,然而在細沙下依然可以隱隱看到那頑強的生命的影子,在舊的流沙的末端,已經有苔蘚爬了上去,雖然顏色嫩黃,長得稀疏,但依然讓人震撼,嬌柔並不代表軟弱。又經過半小時的車程,終於我們站在了海拔4700多米的神湖邊。清澈的湖水在斜陽下閃著粼粼的波光,那藍色的湖水美得無法形容,那藍從腳下往遠處延伸,由淡藍到蔚藍到深藍,逐漸鋪開,最終與長天共一色。湖對面就是一片雪峰,那是念青唐古拉山,最高的是它的主峰,海拔7600多米,巍巍群峰矗立猶如屏障。我們在那裡照相、撿石子,還捧了幾口水喝,有一點淡淡的鹹味。張寧甚至順手捕到了一只蝴蝶。在這裡,我們行動困難,每一步都是緩慢的,每十步都是大喘氣的。坐在湖邊,真是天堂的享受,沒有了生與死的感覺。總之,一切都美得無法形容,所有我曾經見過的、看過的風景與圖畫,都不能與它相比的,照片上所留下的美,只是它的1/10。在享受了一個半小時後,大約6點半我們不得不返回,8點回到當雄鎮,當晚的高原反應達到高潮,以至於吃晚飯時穿過一條馬路都顯得那麼艱難,因此當看到鎮上一隊士兵跑步操煉時,實在是嘆為觀止。飯店的菜價奇高,一盆青菜12元,說是這裡的菜全都是下面運上來的。張寧頭痛欲裂,飯後就去睡了,我則去隔幾家門面的藏民店鋪中買了一熱水瓶酥油茶,雖只有一個轉角的路,以本人的腳力卻走了大約5分鐘。買回後,我喝了兩杯,那味道:有一點點的甜、鹹、腥味、奶香、油膩。喝一口,你就會記它一生。晚上,我睡得很香,以至於別人的動靜一無所知。據說,張寧“哎喲”了整整一夜,而一壺酥油茶第二天沒有了,卻無人認賬,高原反應對人智力摧殘之深可見一斑。5日早上7點半起床,早飯後約8點半搭便車沿青藏公路往格爾木方向進發,所搭乘的車子是大型載重卡車,專門跑青藏線,每人120元,說順利的話,第二天晚上就可到達。司機說一路上都在修,來的時候就堵了一天一夜。中午車到西藏的最後一個道班——那曲,過那曲就開始翻越唐古拉山,這裡是鐵漢子張寧最落魄、最悲慘的時候,上下不通,說了一句事後連他自己都無法相信的話:“比死都難過。”要知道這話若在平時那可是打死他也不肯說的,可見當時缺氧的厲害。(回來後的答案是一個字:值!)下午才出發不久,就遇上修路,修路的那些二百五把便道的橋都拆了,汽車只能從旁邊的水溝裡趟過去,誰想第一輛就陷了進去,另一輛繞了個大圈,然後把它拖出來,這樣就折騰了近2小時,也許這就預示著以後的路不會一帆風順。一路前行,並沒有上山的感覺,兩邊是高山,是雪峰,是草原,是縱橫的溪水。我們不時下車拍照。翻唐古拉山口(司機稱之為“鬼門關”)在半夜,本可以迅速通過,誰曾想在山口卻遇上堵車,整整半夜。車外,狂風呼嘯,從窗縫裡鑽進來,吹到的胳膊寒冷透骨,不時又有冰雹襲來。劈劈啪啪打在車皮上,連這麼重的大卡車都在風中搖晃,真有世界末日之感。心想:若有一架直升機,再大的價也定然回去。又想:此時如果真的發高燒,怎麼辦?答案是:只有挺下去。這時除了與高原反應抗爭之外,還需克服的是遠離人世的恐懼心理。連常年走青藏線的司機都有了頭暈的感覺。半夜時分,終於可以通行了,約半夜1點,到達山口,我下車拍了一張照,可憐那張寧卻連下車的力氣也沒有了,只能趴在窗口解解眼饞。翻過唐古拉山口,就是青海省。

上海市南彙區澧溪中學劉朝陽



(雲南碧塔海)



(迪慶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外的民族工藝商鋪)



(松贊林寺全貌)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