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藏、青海游記(一)
03年7月27日中午臥鋪火車上海出發(250元),29日早晨7點到達昆明火車站。小車(來回30元)前往路南石林(80元),行程約2.5小時。
石林,為喀斯特地貌,在水和風的作用下,含有碳酸鹽的石灰岩融化、塌陷,最終形成了這如此神奇的石林景觀。石林並不高,大約二三十米,散落在幾十平方公裡的公園中。阿司瑪的傳說就發生在這裡。進入石林,猶如進入了迷宮,回旋穿越,一步一景。不得不感嘆自然之神奇,造化之鐘秀。最讓然驚嘆的是大像的造型,如此惟妙惟肖,以致讓人覺得有斧鑿之嫌疑。
下午6點返回火車站,坐公交到達西山滇池(門票12元),池水像一鍋濃稠的綠湯,岸邊飄蕩著厚厚的水葫蘆。走上長長的棧橋,聽著呼呼的風聲,在夕陽的余暉裡,西山成了一堵黝黑的山牆,遠處蕩漾的綠波中,晃悠著一條小船,一位漁人正在撒網捕魚。我想:他滿懷著希望,拉上來的多半是失望,不是我烏鴉嘴,實在是這裡的水質太差。然而轉念一想,人生的快樂在於願望的滿足,我以為他的快樂在魚,可是他的快樂也許在漁呢,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各人的願望不同,我又如何能夠臆斷他此時不快樂呢?
於是我開懷地笑了。友人對我忽顰忽笑的舉動弄得莫名其妙。
8點半返回城裡。夜12點火車往大理。
30日晨6點到大理。趕往洱海,乘上杜鵑號游輪(90元,包括白族歌舞、三道茶),8點發船,中間停靠兩個島,一個是小普陀,一個是民族風情島,中午12點半到達桃源碼頭。一元錢坐上馬車,真是作孽呀,竟然有8個人加上車夫已經在車上了,而這些重量全然壓在那匹可憐的老馬身上。我說:“這行嗎?”車夫說:“沒關系,馬的力氣大著呢。”這才讓我內心稍安。馬車不走馬路,卻走路邊的卵石路,起初以為讓路呢,可沒人時還這樣走,於是不免疑惑,在與車夫的攀談中知道:馬打了腳掌,平坦的柏油馬路會讓它腳下打滑使不上勁,看來坎坷使人產生前進的動力,那真是至理名言。叮叮當當的鈴兒聲中,大約走了10分鐘,就來到了蝴蝶泉,在邊上的小飯店吃飯,叫了幾個菌類菜,很便宜,有一種牛奶做的煎餅,撒一點糖,薄薄的有松又脆,可惜一會兒就軟了,當時我說了聲“好吃”,馬上就有一位老婦,挎個籃子來賣,我說,我還要走好多地方呢,沒法帶。她聽了一臉的惋惜。在飯店門口還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啃一節竹筒,倍覺驚訝,一問原來是我少見多怪,那是在抽大煙呢,正應了雲南十八怪之一:竹筒當煙袋。
蝴蝶泉(30元)沒有進去,因為進去出來的每一個人都大呼上當:只有一個干枯的小池子,邊上一石碑刻著郭沫若的“蝴蝶泉”三字,沒有一只蝴蝶來光顧。大門外面的“五朵金花”起勁地喊著:“照像5塊”,還價的話,可以拍兩張照片。我們遠遠地借光照了一張像,同時省去了5元。在外面林立的攤位前轉了一圈,最讓人心儀的是大理石,那些天然畫面,真是巧奪天工,無不展現出大自然的神奇,即使是藝術大師的傑作也相形見絀,如行雲流水,如高山雪域,如秋日山林,如巫山雲雨,讓我流連忘返,可惜無法帶回。問問價錢,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藝術是無價的”。想到張寧說過,他曾經在那裡3元一件的買了好多大理石,我不禁喟嘆:時不待我,往事只能成追憶了。
2點左右,乘中巴前往“喜州白族嚴家大院”(5元),看了歌舞,再一次品嘗地道的白族“三道茶”。第一杯:微苦;第二杯:甜醇;第三杯:清涼。或許是百裡挑一的緣故吧,表演的白族女孩子果然漂亮。有一個又高挑又靚麗說話又好聽的女孩還追著要陪我逛,並且留個手機號請我第三天去找她過火把節呢,我內心暗道:可惜呀可惜,我沒有時間(第三天時我還真想起了此事)。
之後轉車到點蒼山腳下的“崇聖三塔”公園,聽從當地人介紹來到邊上的“倒影三塔公園”(4元),安靜、小巧的公園中間是一個池子,圍著池子就是一些走道,也沒有什麼建築,似乎是專為看邊上的三塔而建,可以聽到下邊公園內人聲鼎沸,想像著游客摩肩接踵地連照相都擺不開架式,覺得很是享受。在這裡倒是可以非常悠閑自在地遠遠觀賞三塔雄姿,並且照相也從容的多,有全景、有倒影。Poss一大堆,半小時照像完畢,坐馬車到大理古城,借宿(70元一間)之後逛夜市。晚飯很便宜,有一種地衣類植物像青蛙皮,加火腿一炒,8元,滿滿的一盤,味道很不錯,唯一缺點是肉多菜少。
31日上點蒼山。大索道上下60元,由於見慣了浙江的峽谷,這蒼山大峽谷的景色也就一般了,水很清澈,也許更靠近藍天的緣故,水更藍。峽谷出來時下大雨,淋了一身,跑到索道站雨依然很大,就叫了一輛出租,哪知道一個彎下來,晴空萬裡、陽光燦爛,山下竟然滴雨未下。又應了一個雲南十八怪:東邊下雨西邊曬。
回到城裡退房,出來購買了去麗江的班車票(50元)。飯後1:30出發。一路上山體漸漸的高起來,峽谷倒也不深,大約4小時後,上了山就再也不見峽谷,整個海拔都提升了。傍晚6點到達麗江,下著小雨。進入古城,首先在門口看到兩座高大的水車,在嘩嘩流淌的溪水推動下嘎吱嘎吱地響。從古城入口進去,街道分成三條,入住新義街結善巷(60元一間)。卸下行裝,披上雨衣,在蒙蒙細雨中逛街去,處處都有緩緩流淌的小溪,像血管分布於古城的每一個角落,如生命之歌在彈奏,不緊不慢,悠閑自在。街上走人來人往。每戶門前都掛著紅紅的燈籠,一排排、一串串。在黃昏的雨霧中迷迷蒙蒙的泛著紅暈的光,街上到處是葫蘆絲的音樂,那異鄉的風情在這異地的空氣中彌散,浸潤了全身。
著名的四方街其實是個小小的廣場,有時會有納西民族舞蹈表演與游客同樂。著名的納西奇人宣科,就在這兒騙錢,所以說他“騙錢”,是因為他在電視上直言不諱地對全國人民講:那些演奏納西古樂的老人全是擺樣子的,就是騙游客的錢。大街上的門店一律都是商鋪,基本分為:客棧(這裡的旅館一律叫客棧)、餐飲、工藝品商店三類。洋人非常多,大多聚在酒吧裡糜爛,事實上我也想腐朽一把可惜沒錢,唉,錢真的是魔鬼,它可以使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墮落。
1日包車(90元)前往玉龍雪山。因為山有13峰,連綿不絕像龍的背脊,又因山頂終年積雪,故名玉龍雪山,然而近幾年隨著旅游開發,特別是海拔5000米處高山索道的修建,環境大受影響,在夏天山頂已沒有雪跡,玉龍雪山是我國沒有被人類征服的兩大高山之一(另一座為梅裡雪山,說法因人而異)。所到景點有:犛牛坪、干海子、白水潭、玉水寨、東巴萬神園。
犛牛坪是騎馬上下的(上下60元,各需40分鐘),一路上兩邊都是原始森林,樹上掛滿了寄生的松蘿,像胡須,飄飄蕩蕩的,當地人用來當擦布洗碗。有大片的杜鵑,細葉的是小杜鵑,闊葉的為大杜鵑。山頂上是一片高山草海,海拔3800米,草甸綿延起伏,盛開著野花,點綴著幾頭犛牛,繞著景區,蜿蜒地鋪著棧道,。緊貼地面處,漂移著一層薄霧,那景像如夢幻一般。入門處一排小商鋪內,藏民賣著藏紅花、雪蓮等;燒烤的所謂的山雞,我看就是鵪鶉;還有土豆竟然也被串著燒烤了起來。藏民天生一付好嗓子,張口就是“珠穆朗瑪”、“青藏高原”,唱得絕不比韓紅差。在犛牛坪玩了一個多小時,出景區我正愁認不出上山的馬兒呢,那牽馬的小孩一下就上來了,下山時在陡崖處,很擔心那馬兒一腳踩空或一個踉蹌,把我摔下去,越緊張越累,及至放松後才真正享受到了騎馬的樂趣,原來真正的樂趣是在卸去壓力的無欲之後才可以獲得。想想真好笑,我們為了享受生活的快樂或者得到更多的享受,就拼命地工作,並且不斷給自己加壓,設定目標。
白水潭是一個底下為白色岩石的水潭,如五彩池般,石灰岩圍成的小池呈階梯狀,一層一層,大大小小,當地人趕了幾頭披紅掛綠的高大犛牛在裡邊吆喝著照像賺錢。
東巴神園是介紹納西族文化的小公園(10元)。門口的幾根破爛柱子上雕刻著看不懂的頭像,這裡缺那裡少的,很殘破,倒也有一種古樸、蒼勁、神秘之感,被游人摸得發亮,我也順手摸了幾下。東巴文化來源於藏教、漢佛教、印度佛教,也分前生、今生與來世,宣揚的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圖騰為青蛙頭。
玉水寨(10元)是一個以水為主的公園,水源來自於園內一棵長滿青苔的古樹下,那裡有一股源自玉龍雪山的泉水冒出。古樹上下纏滿了潔白的哈達。
傍晚返回麗江古城,這時看到的與昨晚有所不同,也更清晰,腳下是光滑的石板路,兩邊的店鋪,全是木結構,兩層樓,木質的地方都用紅漆,其余為白色。流淌的小溪水質清澈,街道迂回曲折,非常整潔。真正的納西人都住在古城外的新城裡,做生意的都是外地人,大多來自四川。出租車一律不准進入古城。晚飯是叫老板娘做的。
上海市南彙區澧溪中學劉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