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臨遠之黃鶴樓

作者: 閑來沽酒

導讀 (黃鶴樓) 千年前的黃鶴仙蹤,千年前的煙花三月,時光荏苒,江水悠悠,在滾滾東逝的大江浪花中淘盡了千古悲喜後,留下的只有似水如煙的情懷,千年未變。 傲然聳立在蛇山之上的黃鶴樓,經歷著滄海桑田的變幻,如今風采依舊,作為三大名樓之一重建的黃鶴樓作為古跡來說它並不久遠,但作為文化名勝它已成為國人心中人文情結的載體,隨著那些唐宋清風早已深入人心 ...


(黃鶴樓)

千年前的黃鶴仙蹤,千年前的煙花三月,時光荏苒,江水悠悠,在滾滾東逝的大江浪花中淘盡了千古悲喜後,留下的只有似水如煙的情懷,千年未變。

傲然聳立在蛇山之上的黃鶴樓,經歷著滄海桑田的變幻,如今風采依舊,作為三大名樓之一重建的黃鶴樓作為古跡來說它並不久遠,但作為文化名勝它已成為國人心中人文情結的載體,隨著那些唐宋清風早已深入人心。一千三百年前一個仕途失意的人,帶著濃濃的鄉愁登上斯樓,多年來塞外的風霜消沉了他出關時壯志,北望中原故裡,帶著鄉關何處的感慨,他隨口吟出:“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妻妻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從此整個盛唐為之驚嘆,隨後他飄然而去。他前腳走後,一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人登上此樓,望著前頭題詩無奈的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年輪飛轉,一千二百年後,又有一個人跨湖北上登上樓頂高歌:“莽莽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河知何去,剩有游人處,心潮逐浪高。”從此黃鶴樓一掃唐宋的風花雪月,極目楚天舒的豪情風隨雲湧而來,一代偉人橫空出世。這就是黃鶴樓,巍巍立在蛇頭,立在江邊,立在蛇龜相對的視線之間,雖然命途多舛,屢毀屢建,經歷了七次重建,可謂飽嘗人間滄海桑田,經過了時光的洗禮,時代的磨難依然是沉著、悠然、古樸,大氣,這種氣度也在不斷罹難和不幸中歷練出來的,登樓的人也會漫漫人生中慢慢的感悟著,歷練著。登上黃鶴樓,極目楚天舒,龜蛇依舊?靜乎?動乎?大江依然東逝,一橋早已飛架南北,沿樓而行將欄杆拍遍,站在這裡憑欄遠眺,北望中原,南極瀟湘,西通巴蜀,東眺江淮,真無愧於三楚第一樓的名聲。而腳下,滔滔江水,生生不息,直向天邊流去,看不到它奔赴的盡頭,遠處渺渺白煙隨風而起的地方可是芳草萋萋的鸚鵡故洲?臨著江風,心潮時而澎湃,時而惆悵:千古興亡,百年悲歡,一時登覽……無論登山還是登樓,每一次的攀高,都是在於登高臨遠的情懷,登高而往下,而往與更遠處,可以對自己下一段旅程的進行更好的探索,思考和總結,人生旅途中,我們一直在總結著,在行走著……


(登高臨遠)



(龜蛇相對)



(一橋飛架)



(古琴台)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