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10點,導師開著車帶著我們幾個學生從昆明出發了,開始了我們的西雙版納之行。 導師對西雙版納是充滿感情的,當年的博士論文就是在下面做的,不僅熟悉版納的人土風情,而且還會說傣語。一路上,窗外的風景不斷變化,溫帶植物漸漸遠離,熱帶植物漸漸出現,窗外的鳳尾竹衝擊著視覺,耳邊響起《月光下的鳳尾竹》,雖然還在路上,但已經被那悠揚的葫蘆絲帶入了美麗的版納。 因為是自駕車旅游,所以不用趕時間,第一天晚上我們就在思茅住下了。說起“春城”,很多人都知道是“昆明”,其實不然,真正的春城在“思茅”,因為這裡的冬天比昆明更暖和。提起思茅,外省人並不熟悉,但提到“普洱茶”大家應該都知道,思茅就是盛產“普洱茶”之地,思茅市也在醞釀改稱“普洱市”,就如當年“中甸”改稱“香格裡拉”一樣,這無疑會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 小魚的兩個舅舅當年都在這裡生活過,所以經常可以從長輩那聽到思茅,但這是第一次來到。的確,這裡夏天的氣候不比昆明差,也很涼快。原本導師要帶我們去“三家村”吃辣子雞的,但在思茅工作的師姐說思茅的飲食業的熱點已經轉移了,所以只好將辣子雞作罷。我的那些同學被我吊足了胃口,因為我有幸在昆明就吃過(小魚親戚每次都要帶來),那味道真是好啊,雖然很辣,但是越吃越上癮,同學雖然有些郁悶,但也只得聽從安排了,早知道我就不跟他們那麼繪聲繪色地形容了。 不過還好,轉移的新地方也不差。其實酒店、高檔次的餐飲店並不是品嘗特色餐飲的好地方,“農家樂”這一新型的餐飲形式卻是不錯的選擇。師姐帶我們去吃的是“彝族農家樂”,很多“野菜”是昆明見不著,更吃不著的。但我最愛的還是“甜筍”,它的樣子和湖南的大筍一樣,但一點也不澀,卻是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