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興起,決定和表姐一起去游覽黃山。從計劃到出發只用了1天半的時間,第1天主要是在網上查找自助游的功略並計劃行程。半天用來倒班請假、訂酒店、買火車票、飛機票和購買需要帶的東西。隔天中午我們登上了開往黃山的火車,在火車上度過了旅途的第一天,不提。第二天上午7點半左右我們下了火車。預約的酒店派了車子在火車站門口接我們。這裡要順便說下這家酒店——名為雲海樓,是一家在當地很有名的驢友聚集地,大門口懸掛著“驢友老巢”的牌子,店內牆布上有很多驢友的留言,很有意思。我們預定的是雙人標間,標間雖然不大,但干淨整潔。空調、有線電視、熱水、一次性洗漱用品一應俱全,更重要的是服務特別熱情,到達湯口後他們負責接站,不但給你講解山上的路線送手抄地圖和拐杖,還會安排上山的車子和早晨叫醒你。這個自助游酒店有自己的網站,這是讓我很意外的!而且事先可以通過發帖子得到他們的熱心幫助,如果想去山下的景點還可以幫你找車接送並且門票是有折扣的。放好行李我們准備好相機、水和一些吃的東西,包了雲海樓的車去了宏村和翡翠谷。在網上看到有帖子說翡翠谷的景色很一般,但畢竟也是電影《臥虎藏龍》的拍攝地之一,尤其是聽說有竹海,所以我們決定還是去看一看。一路上小雨不斷,到了翡翠谷往裡走不遠就能看到拍臥虎藏龍的竹海,感覺沒有想像的壯觀,後來才知道只是竹梢打鬥和深潭尋劍這兩個情節是在這裡拍的,要想看真正的竹海還是要去浙江安吉比較好!不過這裡的水還是很漂亮的,在縱深20公裡的谷溪中分布著不同的大小彩池,池群之最美處,在於池池有異彩、或清亮如水晶,或碧綠如翡翠,或湛藍如大海,或赫紅如瑪瑙,或橘黃如赤金,且一池多色,隨時而異。彩色之成因,一為水之深淺不同,淺處嫩綠,深處青碧,最深處幽黑莫測;二為水質奇特,極清,能吸收較多的藍綠光,故其主色皆如翠玉可愛;三為四周綠竹紫岩倒映,或水中花大葉影浮搖,晴天艷日之下,便閃爍著五光十色;四為水池底石形狀怪異,顏色絢麗,水動石變,石改水色,陽光照耀,百彩交織,霓虹游動,媚態萬千。翡翠谷不太長,走了一個多小時就到頭了,到頭也許是地勢稍高些吧,特別的涼爽。我們休息了二十分鐘就往回走了,一路上一邊說說笑笑,一邊看風景不知不覺就到了入口處,上車直奔下一站——徽州宏村。宏村始建於宋代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被譽為“民間故宮”、“中國畫裡的鄉村”。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跡。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彙合蓄成一口鬥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接著,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村內有不少學生在這裡寫生,我們跟著免費提供的導游先參觀了南湖書院。南湖書院坐落在南湖畔,建築頗為壯觀。明末,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又稱“依湖六院”,以供子弟授業解惑。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將依湖六院合並重建,取名以文家塾,亦名南湖書院。 是所具有傳統徽派建築風格的古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志道堂”系先生講學之場所。“文昌閣”奉設孔子文位,供學生瞻仰膜拜。“啟蒙閣”乃啟蒙讀書之處。會文閣供學子閱鑒四書五經。“望湖樓”為教學閑暇觀景休息之地。祗園則為內苑。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白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從南湖書院出來我們徑直來到了月沼。月沼,老百姓稱月塘,就是所謂牛小肚。月沼,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宏村出了個汪思齊,他發現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湧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並族內高輩能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後裔汪升平等人投資萬余金。繼續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白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嘻戲。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國曾以這裡為藍圖發售了一枚8分的郵票。我們走過月沼來到了承志堂。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占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門窗六十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另有保鏢房、男、女佣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前廳是整幢房子中最精華的部分,大門後面聳立著一幅威儀的中門,據說,汪定貴在經商發財之後曾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銜,有了這個榮譽之後,汪定貴便覺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屬的那個階層,於是便增設了一道具有官家威嚴的中門(中門又稱儀門,原為官署而設),一般只有在重大喜慶日子或達官貴人光臨時才大開中門以示歡迎,而普通客人只能從中門兩側的邊門入內。儀門的兩個側門上方都別出心裁地雕了一個“商”字形圖案(又似倒掛的元寶,意為財源滾滾的意思),汪定貴雖然經商發了財,而且捐了官,但經商在古代仍是一種劃分在九流之外的賤業,這使得主人心裡忿忿不平,於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說從邊門出入的人,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到我家來,都要從我“商人”的腳下過,此舉或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罷了。但在中門的上方,主人是不敢打任何主意的,而是高掛一個“福”字,因為在他看來,為官的畢竟要比經商的地位高,這就是為什麼眾多徽商在發財之後,仍不惜花費重金捐官的原因。在中門“福”字的上方,鑲有一幅木雕“百子鬧元宵”圖,圖上雕刻著100個小男孩過元宵鬧花燈時的情景,有劃旱船的、舞龍燈的,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的生動寫照,“百子鬧元宵”圖兩邊的“商”字鬥拱上則分別雕有四出《三國演義》的戲文,鬥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財神,“南、北”財神的上方是閣樓護板,在此,汪定貴設計了“漁、樵、耕、讀”四根木雕立柱,分別代表了古代的四種職業。前廳橫梁上雕有一幅“唐肅宗宴官”圖,此幅木雕是在一整塊的橫梁上雕刻而成,在古代是先架梁,後雕刻的,如果雕錯一處, 則會前功盡棄,可見古代的雕功是多麼地精細。木雕畫面所展示的是唐肅宗宴請文武百官,大家在赴宴之前所進行的各種娛樂活動,琴、棋、書、畫盡收其中,就連燒水、掏耳朵這樣的細小之處也刻劃得惟妙惟肖。此幅木雕人物之眾,層次之多,堪稱木雕中的精品之作。在“宴官圖”兩邊的額坊上,又雕有“元寶”與“金鉤釣魚”圖,“魚”者,為“余”的諧音,意思是“年年有余”。畢竟,在封建社會中,升官與發財是相互依存的。承志堂前廳的拱棚上,還有國內罕見的“倒立雙獅戲球”式木雕棚托,廳堂兩側臥室的廂房門上雕有“福、祿、壽、喜”四星和各帶一名道童的“八仙”,此處雕刻“八仙”是主人希望自己的後代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承志堂整幢房屋共開了九間天井,天井在商人的眼中則是另一番意思,他們覺得天井就好似一個聚寶盆,天上下雨便是下金子,下雪則是下白花花的銀子,喻意財源滾滾從天而降,而雨水從天井的四角流入地下,則為“四水歸堂”、“肥水不流他人田”之意,因此,承志堂前廳天井的四個角上分別寫有“天錫純嘏”四字(表明主人所得的一切均是上天所賜予的,“錫”通“賜”,本意用於表示水枧用純錫打制而成,至今仍完好如新)。前廳的上方放有八仙桌、八仙椅,所謂的“八仙桌”,實際上是一種用料精良的方形雕花木桌,而“八仙桌”則通常是椅背上雕出神話傳說中八仙所使用的兵器,俗稱“暗八仙”,在八仙桌的後方通常放有一紅木條案,條案中間擺有自鳴鐘,鐘的兩側為帽筒(為人們擺放瓜皮小帽之用),帽筒的東邊擺有古瓷瓶,右邊擺著精致的木底座鏡子,此意喻為“終生平靜”(與“鐘聲瓶鏡”諧意)之意,這是主人希望自己無論是經商還是家人生活一生都能風平浪靜,平平安安,體現了當時徽商對生存環境的一種渴望與寄托。承志堂後廳的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一個“壽”字,顧名思義,後廳是主人侍奉父母、長輩的地方,也就是俗稱的“高堂”,正是因為老人居住的場所,所以後廳的橫梁木雕則采用了“郭子儀上壽”及“九世同堂”圖。郭子儀為唐朝大將,平定“安史之亂”的有功之臣,被肅宗皇帝封為汾陽王,傳說肅宗皇帝將女兒升平公主許配給郭子儀的小兒子郭璦為妻,郭子儀壽誕之日 ,七子八婿都均上門拜壽,惟獨郭璦之妻倚仗自己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強調君不拜臣而不行兒媳之禮,結果被惱怒的郭璦所打,傳下了《打金枝》這出膾炙人口的劇目。“九世同堂”即傳說山東鄆城縣有一位名叫張公義的官員,其子孫世代為官,九世同堂,一時被傳為佳話。在後廳雕刻這兩幅木雕,主人的用意是為了教育子孫後人要孝敬長輩,希望自己能夠子孫滿堂,福壽綿綿。承志堂後廳的左側便是當時的娛樂場所排山閣與吞雲軒,排山閣是當時打麻將的場所(因為打麻將洗牌時嘩嘩的聲音有如排山倒海之勢);吞雲軒,顧名思義便是當時專供家人吸食鴉片的場所,以此可見,主人在經商發財之後追求享樂、窮奢極侈的生活。在吞雲軒的左側則是當時承志堂的後花園,裡面亭台水榭,花草樹木,無所不有,是一處陶冶性情的好場所(解放後,被劃為政府用地,現只存一部份),承志堂還有一個特色,便是它的布局設計合理完善,進入院門,長方形的前院中,有專供停放轎子的轎廊,轎廊兩側則是保鏢與男佣的住房,值得一提的是承志堂的外牆裡側,加添了一層木質牆板,既美觀(與現代家居中的木牆裙相似),又可起到安全防盜的作用,因為一旦有人深夜挖牆打洞,觸及木板,便會發出響聲,猶如警報器一樣,居住在前院兩廊的保鏢和男僕就會作好擒賊的准備。承志堂前院左側為公子、小姐的書房,右側為設計獨特的三角形空間魚塘廳,為家人修心養性的場所,當時也作為管家的起居之地。塘沿設有“美人靠”,可以憑欄觀魚,欣賞石雕精品雙面鏤空的“四喜登梅”圖。偏廳位於前廳左側,從此設計上可以看出主人的細微之處,右則如有客人來訪,主人無暇顧及,客人便先可在偏廳暫時休息、飲茶,前廳的右側則為當時的井台及女佣住房。可見一個民宅有多豪華!隨後我們又參觀了德義堂、樹人堂,他們各有個的特點,建築保存非常完好。我們最後來到了紅楊白果兩棵古樹旁,導游介紹村裡的紅白喜事都要在這裡舉行。到此我們參觀完了宏村的主要景點,大概用了一個多小時。接下來就是自己逛逛了。我們從兩棵古樹下向南走到南湖,現在已經臨近傍晚,人也少了很多,我們抓緊時間拍了幾張照片。沒有了熙熙攘攘的游客我們也有了份好心情來欣賞南湖了,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建於明萬歷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歷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歷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干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發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致。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情趣無窮,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真可謂是步步入景,處處堪畫,別有一番韻味。參觀完宏村我們直接回到了雲海樓,為明天的上山做准備。晚飯前服務員把我們明天要登山的幾個人叫到大廳,給我們講解注意事項,送手抄地圖每人一份,還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上山路線,下山路線,免費提供拐杖(可以留作紀念也可以帶回留給其他驢友用),然後是回答驢友們的問題。態度之好,服務之完善讓我感到心裡暖暖的!因為今天一直小雨綿綿,我們特意問了一下明天的天氣,說是陰轉多雲,有可能看不到日落,但是日出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因為已經有一周沒有日出了,看來我們的運氣還算不錯。吃完晚飯我們購買了一些上山要用的雨衣、手套等必需品(如果沒有使用下山後還可以退掉換其他東西,真是不錯!),每人挑了一根順手的拐杖(樣子很可愛,拐杖頭刻的是蛇頭像,還有掛繩,接觸地處用鐵皮包上防止打滑和耐磨,事後發現這個拐杖設計的真是科學之極,後表),就上樓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