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陝西歷史博物館I

作者: Quincy1234

導讀更多內容請見:http://***/s/blog_5d22737b0100cb2w.html 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使其館藏不僅豐富而且有不少獨特的東東。這些館藏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 ...

更多內容請見:http://***/s/blog_5d22737b0100cb2w.html

西安曾是13個王朝的都城,歷時達1100多年之久,使其館藏不僅豐富而且有不少獨特的東東。這些館藏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好像是從去年開始的,陝博免費開放,參觀者憑有效證件在門口領票,但每天發放票的數量是有限制的。我計劃是在下午3點以前到,誰知西安出租車這麼難打,從兩點半打到三點沒打到,只好冒險乘了平生第一次的摩的,好在司機知道我膽小,開的還算平穩,二十幾分鐘終於到了,我的腿已經僵在那裡動不了了。看看,要想感受些歷史文化的熏陶是先要忍受皮肉之苦的。



可能是正好趕上大學開學,不少學生在排隊,兩個窗口的隊伍都排出去有二三十米遠,因為館裡游人太多,為了控制人數,發票的窗口時開時關。還算快,大約15分鐘就領到了票。誰知我還沒走出幾步,聽到身後一陣騷動,原來當天的票全部發光了,不僅關了窗口,連窗簾都放了下來,慶幸呀。


因為之前也參觀過不少博物館,但從未有機會親眼目睹唐墓的壁畫,所以我進入博物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步來到詢問台,似乎一天的工作使服務人員很是疲憊,一臉的勞頓像,但一聽說我想參觀壁畫,立刻來了精神,有板有眼的告訴我說壁畫可不是想看就看的,需要提前預約並繳納200元,我只好央求說之前不知道要預約,能不能多交點錢讓我看看,工作人員看了我一眼,不屑一顧的哼了一聲,好像意思是說我太沒有自知之明了。後來問西安的朋友才知道,只有克林頓和另外一個我沒有記住名字的知名人士才有這樣的機會。


大廳中央放置一站立雄獅的巨型雕塑,博物館的介紹中也沒有說明出處,後來從乾陵守墓村民那裡聽說原在武則天母親楊氏順陵前的,回來在網上查了一下,屬實。



饕餮紋分襠鼎,一種炊煮器,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



簋,盛放熟食器,相當於現在的碗,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在喪葬制度中,鼎和簋的數量有嚴格規定,不同數量的鼎和簋奇偶配套使用,表示主人的身份等級的不同。



師丞鐘,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葉至前9世紀中葉。



多友鼎,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中葉至前771年。鼎腹內壁鑄銘文278字,記載西周厲王時軍事指揮官多友率軍在今陝甘交接的涇水流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戰鬥情形。



它盤,水器,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中葉至前771年。這個盤因為盤內鑄有一個“它”字而得名。該盤是由四個受過刖刑的奴隸托起的,刖刑就是剁足之刑。顯示了周王朝刑罰的嚴格和殘酷。



它盉,水器,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紀中葉至前771年。



牛尊,盛酒器,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牛背上有一只站立的老虎,老虎腳下踩著酒壺的壺蓋,蓋子用一個子母扣和壺身相連接。牛尊的整體造型設計巧妙地利用了牛身體上的各個部位:牛的尾巴是把手,牛的肚子用來盛酒,牛嘴用來倒酒,十分可耐。



日己觥,盛酒器,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



鳥蓋瓠壺,戰國,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因整體形狀像瓠瓜而得名。壺蓋和把手之間有鏈環相連接,當壺身傾斜到一定角度,鏈環帶動壺嘴就可以自然張開,很方便倒酒。鏈環上和壺身都有很精致的飾紋。



杜虎符,一種兵符,秦代,公元前221至前207。符上有錯金銘文40字,意思是如何調配兵力,反應出秦朝兵權的高度集中。銘文字體為小篆,過去一般認為小篆是秦國宰相李斯創造的,但杜虎符上成熟的小篆說明在李斯之前就已經有了這種書體。



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整體形狀是一只鴻雁回首嘴裡叼了一條魚。燈盤和燈罩可以自由轉到開合來調節光線的明暗度。油燈點亮後產生的油煙會從大雁的頸部導入大雁的身體裡面,大雁的肚子裡盛有清水,油煙溶於水中從而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避免了油煙對環境的污染。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