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見:http://***/s/blog_5d22737b0100cbdn.html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後,用火燒出來的。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後變得堅硬起來;進而發現曬干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陝博裡展出的陶俑陶器有體型很大的,品種多,栩栩如生。
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時代,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用這個瓶打水,將瓶放在水面,瓶口會自動到下,水流入,水滿瓶正。

陶塑人頭像,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

船型陶壺,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

陶井,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陶馬,西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綠釉帶廁陶豬圈,東漢,25至220年。

綠釉人物柄燭台,東漢,25年至220年。

鎮墓獸,南朝,420年至589年。

彩繪武士俑,西魏,535-556年。

獸面紋方磚,唐,618-907年。

黃釉彩繪子母豬,唐,664年。

陶打馬球俑,唐,618-907年。

打馬球俑,唐,708年。

彩繪生肖俑,唐,618-907年。

彩繪鎮墓獸,唐,618-907年。

羅漢坐像,明,1368-164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