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初見婺源春天才剛剛開始,就有許多出行的計劃在我心頭萌發。2、3月的天,這樣的季節,到婺源能看什麼呢?期待著、、、、、、2月28日下午5點從深圳西站出發,夕陽透過列車玻璃窗,暖暖地照著。車上有冷氣,仍覺著些許熱意。鄰鋪的前衛女孩,一身夏季的清涼打扮,小吊帶背心加超短熱褲,讓人不禁遐想,她該不是要去天涯海角,去擁抱沙灘,享受日光浴?車窗外是流動的風景。虛擬的畫框裡寫意著陌生的城市,村莊,河流和綿延的山峰,它們或遠或近,在逐漸濃斂的暮色中,交替著留下一幅幅神秘的身影。慢慢地,除了列車的哄隆聲,車廂裡沉寂了。這樣的夜晚,也是可以甜夢酣睡的。早上7點多,到了終點站九江。清涼的感覺從體表一下滲透到內腑,多年沒有享受的料梢春寒就這樣輕擁入懷,讓我忍不住多了幾個寒噤。出站後,淅淅瀝瀝的雨水下個不停,只好直接打的士去了九江長途客運站。買好去婺源的汽車票,一看離發車時間還剩下一個多小時,三個人就在馬路上閑逛,看天空,看雨,看人群。城市和街景都沒有獨到之處的九江,卻總能引發我心裡的莫名好感,大概是源自白居易的那首“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思索著一千多年的前的白居易,就是在眼下這片土地、這段江岸寫下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絕唱,怎不令人狂抒熱懷呢?汽車出發了,回頭看九江的天空,居然雲開霧散,有幾縷陽光映照下來。這一發現令我心情大好,希望3小時後的婺源,也是晴空碧野,春暖花開。兩位好伙伴在汽車上又甜美的酣睡了一回。我卻毫無睡意,淺淺的看著沿途的村莊,和一望無際的田野。到了。婺源。猶如掀開新嫁娘的頭巾,這一刻總是令人心動的。婺源的美麗,猶如山水畫中行。同樣是村莊、田野,和之前沿途所見對比起來,自是多出了幾分雅致和嫵媚。心情躍然。先按下美景不表,說說行程。此番婺源之行,原是沒什麼具體的游玩目標。只是想走到某個小村莊,或住上一兩晚,感受村落的靜謐與安寧,或再能遇些美景、享受美食,就更是無盡愜意了。從網上看了一些游記、攻略。對婺源東線的慶源頗有動心了。慶源被稱為世外桃源,村莊的古宅客棧口碑較好,於是聯系上客棧的詹老板。他果然是個十分熱心周到的一個人,一到縣城,詹老板就驅車從慶源來縣城接我們了。中午時分,我們在婺源縣城一個餐廳品嘗了幾個婺源特色菜。糊青菜、糊豆腐、和糊粉條肉之類的。初嘗下,倒還有些風味。不過,糊菜終不是很合我們的心意,大概是不願見到什麼美食都在一鍋糊中失了乾坤,如果保持食物原有的鮮嫩豈不更好?我不喜歡糊菜的原因還有它的價位太高,三素一葷,居然要價就上百元呢。初見詹老板,他比我想像中要城市化一些。為人頗有些小心謹慎,但服務意識很強,處處想著讓游客舒心,玩得快樂。他開著一部6座的小面包車,載著我們一行三個MM、還加一對來自北京的年輕couple.。汽車從縣城出發,道路很平整。我想起之前上網看的游記,把慶源敘說成不通汽車的世外桃源,需要農用車和艱難徒步才能到達那裡,這或許早就成了歷史了吧。聽詹老板說,現在從縣城到慶源只要2個小時驅車就能到達了。其實我真希望去慶源的路能再遙遠一些,這樣心中的世外桃源或許可以留存更久。車行十幾分鐘,途徑一汪溪水旁。詹老板說,你們瞧,這就是月亮灣了!語氣裡沒有自豪,反有幾分怯意。是阿,月亮灣遠沒有圖片裡美麗!此刻的月亮灣,沒有晨霧裊繞也沒有月光柔照,像一個卸去盛裝的美女,帶有幾分家居的隨意與簡樸,經不起愛美者們挑剔的目光。想像月亮灣的美麗應是一種意境和不期的邂逅,需要慢慢等待,慢慢體味的吧。公路是依山而鑿的。一面是山,另一旁就是河流和村莊。沿途多見的是青山綠水裡,一座座別致的小拱橋,幾戶粉牆黛瓦的人家。相似的風景,卻也令人有著不倦的觀賞興致。我們不斷地停車拍照,但都只是遠觀,就像欣賞一幅幅山水畫。東線上有幾個頗為有名的村莊,曉起,江灣等。因為此行的目的地是慶源,就沒有做太多停留。只在村口拍了幾張圖片,算是路經了。印像較深的是一個古村落,上垱村。因為還沒有納入旅游的版圖中,游客可以免費進入。一座細長的拱橋把我們引向村口,村子裡大約有幾十戶人家,幽巷曲折,房屋錯落有致。斜陽映照,村莊更顯古舊,甚至有幾分破敗。在一個古牆院落裡,幾樹梅花正忘了季節地熱烈綻放著。當然,去婺源,不得不說油菜花。公路兩旁,偶然也能見一片片黃燦燦的油菜花地。這是早春,花開較少,很多都是一半金黃一半碧綠。而東線最熱門的賞花景區,江嶺梯田,此時也只是在靜悄悄的醞釀美麗當中,大部分油菜都還是青綠的。翻過江嶺梯田,汽車開進了山路。道路崎嶇,顛簸。不幾分鐘,就到了段莘水庫。水庫有個美麗的名字,高山平湖。春天是枯水季節,整個水域顯得有些瘦削。但黃昏中,水天一色的意境也能留人駐足。過了高山平湖,慶源就很近了。我一直思量著徒步,並未想這麼快捷輕松地到達了慶源。為了滿足我們徒步的小小心願,離慶源還剩二裡地的位置,詹老板建議我們下車步行進村。興致勃勃中才行數步,轉眼間夕陽已沉,暮色四合。從村口看去,山峰青黛,流水潺潺,整個村莊就像一個捧在母親手中的嬰孩。夜色更濃了,村莊裡沒有路燈,純粹的黑夜包裹著身心。就在幾分不安間,抬頭一見,古宅客棧,氣派儼然地立在眼前。一進屋,桔黃的燈即刻使人溫暖起來。詹老板說他要親自下廚,給我們做土雞湯。古宅的雞湯鮮美,名不虛傳。夜深了,氣溫下降了不少。在古宅樓上的公子齋裡住著。木板房,房間簡小、干淨。有一扇小窗口,對著後山。夜間又下雨了,雨點打在窗口的枇杷樹葉上,就這樣整晚斷斷續續聽著叮叮的雨,連夢也被春雨漂洗干淨了。第二篇 徒步汪槎一覺醒來,天氣越發清冷了。雨還在下,真是江南春雨漫漫,小樓夜夜聽雨眠。客棧已經給我們預備好早餐,荷包蛋煮面條。真心稱贊一下,味道很佳美。
早餐的時候,瞥見大堂裡有一位陌生人。以為是詹老板的鄉鄰來訪,就沒太留意。吃過早餐,詹老板介紹說,今天天氣不好,你們去汪槎徒步,還是帶上導游,安全些。鄉鄰起身遞給我們幾張名片,上面有他的聯系方式和名字。寫著:詹啟良,游客戲稱桃源第一導。山間徒步,導游的作用也許不太,我這樣想著,就沒有和導游攀談。上午九點半,我們一行6人開始從古宅出發,往汪槎徒步去了。 吾素愛花,所以上路後,總是觀看田邊、山間或溪水旁的花花草草。遠遠的落在大部隊的後面。誰知詹導一上路,就認真的負起責任來。他從慶源的名字來歷開講,用神話故事起頭,就把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源源不絕向我們的道來。又見我總落在後面,便耐心的叫我上前,生怕我錯過了聽他講故事。冒雨游山,雖有幾分浪漫,但更多的考驗勇氣。雨水把山路衝洗得泥濘,好在大部分的山路都是青石板路,雖然有些滑溜,也不至讓我們半途折返。行了約莫一個多小時,山勢雄偉起來,山路也開始陡峭起來。天公不作美,碩風急雨襲來,我們只好在一個古驛道的涼亭避雨。這是一個簡陋的石涼亭,聽詹導講起來,這個涼亭的故事還真玄妙呢。原來這個涼亭是幾百年前詹氏的一個望族所建,是為了在這裡迎接朝廷的使者。相傳有一個詹家神童,自幼聰穎出眾,年長後做大官,到了翰林院,做了太子的先生。後來因訛傳他與皇後私情,被處決。卻又奇跡逃生,返還故裡。有一日,皇恩大赦,他本又可以進京做官。卻不料看錯了使者的油紙傘色彩,以為大禍降臨,就急急地吞金自盡了。不知故事確鑿真偽,也無從考據。不過,他在慶源所留下的古宅,足以顯示他曾經的尊榮富貴。雨勢小了,繼續從從涼亭翻山往下行走。山谷裡也是層層疊疊的油菜梯田。這裡的花開比江嶺要早一些,黃燦燦的,一浪接著一浪,煞是美麗。許是連太陽也被這美景所吸引,居然探出了頭來張望,一時引得山間霞光萬丈。記不清翻了幾座山,來到一個叫茶坑的村莊。村莊建在流水兩旁,顯得有些擁擠,衛生條件也不算好。詹導和這一帶的人家都很熟,領我們來到一戶人家,女主人熱情的招呼我們飲茶,驅驅寒氣。主人的屋裡還有小暖爐,可以烤火取暖。那一刻小火爐真是珍愛之物了,因為我們的衣褲和鞋子都在冷雨中淋濕了。茶坑到了,汪槎還在未知的遠方呢。只好再次整裝出發,像行軍一樣,衣服濕了又干了。我不知道其他同伴的感受如何,我呢,卻是一路上都在愜意的享受徒步的樂趣。山間的空氣特別的清新,帶著青草的香甜,使人總也忍不住想貪婪的呼吸。路有多長,詹導的故事就有多長。真是令人愈發敬仰這位可愛的鄉村導游了。一塊青石,也能藏著一段神仙鎮蛇妖的傳奇。想來,古老的鄉村,夜晚本是很寂寞悠長,祖祖輩輩就以講故事來向後代傳承著文明。所以,鄉下的老爺爺老奶奶,都有著滿腹的故事,滿足子子孫孫好奇的心靈。不知不覺間,迎面又有幾處白牆黑瓦的人家。詹導說,這就是外汪槎,再進去就是裡汪槎。不用說,這裡就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了。除了鄉間的油菜花,屋前的桃花和梨花也開了,爭奇鬥艷,姹紫嫣紅。古人雲對酒花前醉,此番景致,就是沒有酒,心也醉了。裡汪槎有一棵古銀杏樹,或者說是兩棵。因為那樹也如人一般,相親相愛,天長日久,就長成一棵樹了,稱為夫妻樹。我們在這銀杏樹下拍照,留影。不期來了好幾位鄉親,大家熱熱鬧鬧的對我們問長問短,真是溫馨難忘啊!返回的路程就不贅述了,下午4點多回到古宅客棧,詹老板已經把熱騰騰的飯菜准備好了,對於飢腸轆轆在雨中徒步了6個小時的我們來說,怎一個幸福了得!吃完飯,詹啟良向導要帶我們去游慶源。慶源的故事已經聽了一大堆,那一座座古宅,就是歷史的生動見證。尋常巷陌裡,走進一座古宅,就是幾百年的時光在演繹。詹導的熱心、盡心盡職,再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詹導又帶我們去了他的家,敦復堂,一座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宅。看著這個從故事中走出來的老人,本身也是一本寫滿故事的書,書中不乏有生活的艱辛,但也寫滿了生活的甘甜。老人講的很多故事我都記不詳盡了,惟一不忘的是他說的一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這是在提醒人們在談討徽商的成功傳奇與財富的時刻,莫要忘記徽商少年時代的苦楚。也正是應了那句激勵人的話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特別感謝詹導為我采摘的山櫻花,歸來連夢裡都是花香了。

(月亮灣)

(油菜花)

(古宅老梅)

(世外桃源 慶源人家)

(詹導的家--敦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