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3月三亞五天四晚親子游攻略(4)

作者: LB6

導讀第四天 :亞龍灣 亞龍灣散步據去過的同事稱,在亞龍灣度假除享受沙灘、陽光外,沿途散步看風景和參觀各大酒店也是必不可少的。9:15出發,往假日酒店方向散步而行。 出門沿馬路而行,沿途風景不錯,先後經過了白花谷、金棕櫚、環球城、到達假日酒店,各個酒店看起來都十分漂亮,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只進入到假日酒店看看。坐在假日酒店大堂裡就能大海,走的吃力 ...

第四天 :亞龍灣

亞龍灣散步據去過的同事稱,在亞龍灣度假除享受沙灘、陽光外,沿途散步看風景和參觀各大酒店也是必不可少的。9:15出發,往假日酒店方向散步而行。

出門沿馬路而行,沿途風景不錯,先後經過了白花谷、金棕櫚、環球城、到達假日酒店,各個酒店看起來都十分漂亮,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只進入到假日酒店看看。坐在假日酒店大堂裡就能大海,走的吃力了,在此喝杯飲料,看海景,聽濤聲,十分安逸。LP被酒店裡面名牌包促銷廣告吸引,去看包了,我和昊昊隨後就在酒店前沙灘邊看看。由於酒店對面是海底世界,旅游團去的十分多,假日酒店這邊的海灘游人也就較多了,亞龍灣有兩個點的海灘是游客較多的,一個是中心廣場,一個就是假日酒店。

蝴蝶谷

打車(5元),從假日酒店到蝴蝶谷,在門口將攜程的聯票換成正式門票,10:30走進蝴蝶狀的展館內,在裡面玩了一個多小時,不像一些網友說的這麼差,還是值得一游的。

蝴蝶谷依山自然形成,占地1.5公頃。主要由蝴蝶標本展覽館和蝴蝶生態區組成。入口後就是蝴蝶標本展覽館,彙集中國和世界各地名蝶500余種,其中有珍貴的金斑鳳蝶、三尾鳳蝶、三尾福鳳蝶、多尾鳳蝶、阿波羅絹蝶、白斑花金龜、長臂彩金龜、文犀金龜、馬尾蜂等。其中金斑鳳蝶,據說全世界只有九只標本,是鎮館之寶。LP和昊昊對各種蝴蝶都挺感興趣,我們是較仔細地一個一個看過去的,順便讓昊昊認認字。期間至少有6個旅游團匆忙而來,匆忙而去。旅行團進來後,導游一般只介紹幾個最重要的蝴蝶,不像我們這麼悠閑看。昊昊在一對導游講的梁山泊與祝英台變成的蝴蝶標本前久久不願離去,由於平日最喜歡聽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裡面就有一個化蝶的曲目,我也同他說過這是依據一個古代梁山泊與祝英台愛情傳說創作的,想不到他一直記得的。他還問我哪只是梁山泊,哪只是祝英台,我說大的是男的,小的是女的。

出了標本展覽館,步入奇妙利用熱帶季雨林的自然植被環境、開路架橋而建成的大型網式蝴蝶園,據說是中國第一個大型網式生態蝴蝶園,面積1680平方米,高12米,飛舞著40多種數千只蝴蝶。自然生長著許多珍稀樹種如“不生松”龍血樹、厚皮樹和奇特的古榕樹等,有長年不斷的汩汩細流和四季盛開的鮮花,更奪翩翩飛舞的彩蝶;還有纏繞的古藤,潺潺的溪水。在生態蝴蝶園入口的介紹中了解到,蝴蝶一般在9:30-11:30出來活動,下午基本上在睡覺,還好昨天下午沒有進來,否則可能看不到飛的蝴蝶。其實3月不是最佳賞蝶時間,據說在五月能看到成百上千只彩蝶翩飛的景像。在野花和人工配置的鮮花相映下,我們款款地穿谷而行,四周景色給人以溫馨靜謐的感覺,汩汩的溪流伴著我們,近百彩蝶在身邊漫飛,讓人流連忘返。另外,園方在生態園內特意還設了一個小網架,以方便游客近距離觀賞蝴蝶,裡面也有近百只蝴蝶在飛。在出門處,有一棵大古榕樹,據說有一千多年了。

出生態蝴蝶園後,看到一個蝴蝶工藝品制作室,透過玻璃,看到有兩個工作人員在制作蝴蝶標本,不過該工作室是封閉的,上面貼一告示,說可到前面商場購買蝴蝶標本或紀念品。在去商場的途中,有一個與孔雀、小白兔一起拍照的點,五元一次自己拍。與其他旅游點相似,蝴蝶谷的出口就是商場出口。

備注:攜程亞龍灣中心廣場蝴蝶谷+貝殼館聯票兌換券 35元

1. 營業時間:07:20-18:10(貝殼館、蝴蝶谷)

2.景點地址:亞龍灣中心廣場

3、聯系電話:0898-88568899

4.兌換地點:本券需從蝴蝶谷門口兌換聯票

此價格只適用於1.3米以上(含1.3米)且沒有有效學生證的兒童及成人。因為網上無法確認身高及有無有效學生證,所以兒童和符合條件的成人請統一在景點自行購票。該景點1.3米以下兒童免票,1.3米(含1.3米)以上且有有效學生證的兒童及成人半票(半票18元)

貝殼館(亞龍灣中心廣場)

出蝴蝶谷已是11:40,同樣在對過仙人掌湖畔吃了午餐,點了雞肉菠蘿粒炒飯38元,木瓜柳橙汁26元,菠菜面條22元,紅豆椰奶糕32元,沙律五指山野菜38元,另加12%服務費,共計169元。

仙人掌門口打的(6元)到亞龍灣中心廣場。廣場毗鄰大海,占地面積逾七萬平方米。建有大型停車場、接待中心、餐飲中心、購物中心、美食廣場、貝殼館及海上活動中心等設施,是度假區內標志性建築。中心廣場中央建有大型環境藝術——圖騰雕塑群,該雕塑群以高為26.8米的圖騰柱為中心,柱基地面為三圈石陣和一圈二十四節氣雕塑組成。圖騰雕塑群氣勢宏大、用材質樸、形像獨特,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和對王政興旺吉祥太平豐收富足的美好追求。廣場外圍還設計了五組造型優美的白色帳篷及大型彩色噴泉。亞龍灣中心廣場以其美麗的自然風貌與輝宏的建築群落組成了閑逸流暢的人文景觀。

貝殼館位於亞龍灣中心廣場的底層,是中國第一個以貝類為主題,集展覽、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展館。展覽廳以自然熱情的色調為主,體現海底世界的無窮魅力,分五大海域展出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貝殼300多種。各類珍奇而色彩斑斕的貝殼和珊瑚,琳琅滿目,從珍貴的鸚鵡螺到普通的小海螺,應有盡有。有像征純潔的天使之翼海鷗蛤 、色彩絢麗的澳洲海扇蛤 、著名的活化石紅翁螺和鸚鵡螺等等。在這裡可觀賞到酷似老人般負重的蚯蚓叢螺、閃閃發光的黃金寶貝螺,大西洋的天使之翼螺、中國南海南的巨蛇螺,堪稱世界之最。館內設有現代先進的放映設備,為游客不間斷地放映海洋中各種魚類、貝類、珊瑚等奇特的自然景觀。

我們在裡面一一看過,同時LP讓昊昊認字。出口處陳列了海南四大螺,是每個旅行團導游必介紹的。出去時,要經過名叫“貝殼之船”的購物廳,在那裡選購幾件來自海底的禮物,為自己留下蔚藍色的回憶,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天域沙灘、游泳池

13:30分離開貝殼館,慢步15分鐘回天域。雖氣溫報最高30度,但走在馬路上感覺與上海的35度差不多。先到天域一區,再由連接室內走廊到二區。換好游泳衣,帶好沙灘玩具,算正式去海邊玩了。

下午14:30的海灘溫度較高,沙灘上客人較少,看到管理人員插了面黃色旗子,說明還是有些風浪的。不辭辛苦帶來的體積較大的挖沙工具派用處了,昊昊玩得很高興,若大的沙灘上基本上就兩個家庭在玩沙子,LP躲在酒店遮陽沙灘椅上休息。本來想也回到陰涼處躺在沙灘椅上聽聽音樂,看看大海,但昊昊總想奔向大海,有一次還被浪頭掀翻,嗆了口水,不感怠慢,只有陪他曬太陽了。看來小孩總是親水的,打算等他上小學後去學會游泳。

玩到16:00後,到游泳池去玩。如上所述,天域二區的游泳池在亞龍灣是最適合小孩玩的,不同深淺的游泳池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另外,還有比較刺激的滑水道,大人可以玩。和昊昊一起多次玩了2條水流比較緩大滑梯。17:00離開回房間,准備吃飯。

亞龍灣5號別墅

從二區大門出去,走五分鐘就是亞龍灣5號別墅。酒店裡面都是一棟棟別墅,單獨的或聯體的,看上去比較適合人較多的團隊或家庭。中餐廳就建在湖面上,可在美景環繞中吃飯。點了海南雞飯(海南版),扇貝4個,西芹肉片,XO醬炒四角豆。海南雞飯是個套餐,包括文昌雞、飯、泡醬菜、水果等。使用攜程三亞的pass 9折券後,消費189元,在亞龍灣算性價比高的了。

備注:看了網友介紹,由於人數少,胃口也不大,沒有點其招牌菜:鴨煲。看到鄰桌點了一個,還搞了個剪彩意識,拍了照,一整只鴨,湯也很多,如果不是四個大人,估計也吃不完。另外,由於是半露天的,旁邊又有很多花草,會有一兩只小蟲子飛來飛去。

第五天 :三亞亞龍灣-上海

吃完天域的自助早餐後(個人感覺質量一般),有來到游泳池玩,LP留在房間內整理行李,說好11:00來叫我們,12:00以前要退房的。

9:00去時,游泳池只有2-3個人。登記了房間號,借了酒店的游泳圈,再用入住時發的兩張卡,換了兩條毯子。乘昊昊浮在游泳圈上漂流享受之際,我一個人去玩了那條水流比較急的大滑梯,依照工作人員要求雙手抱頭躺下滑下去,速度很快,第一次還想用手臂在滑道上撐一下減緩速度,可是根本沒有用,湍急的水流帶著你直往下衝,雖然落水時聲音挺響,但下水處深度超過1.2米,還是十分安全的。想想滑水道也如同股市一樣,做任何事都要順勢而為,後幾次都直接躺下抱頭滑下去了,挺刺激的。

11:55分退房後,免費寄存好行李,到天域面屋吃中飯。點了菠菜面條+鹵肉丁 38元,兒童面+哨子肉丁 23元,雞蛋韭菜餅32元,小魚/百頁/XX 15元/盆 (量很少)。加上15%服務費,共計143元。

午餐後,冒著炎熱,參觀了紅樹林和喜來登。紅樹林就在天域二區旁邊,前庭是泰國風格,走到喜來登大概要20分鐘,進入覺得其靠海的一大片草地十分漂亮,適合拍婚沙照。大堂裡還有一輛紅色跑車。太熱了,打車(5元)回到天域二區,已是14:10分。前一天已約好海之春的送機服務,100元到機場,14:45到天域。LP在大堂中休息,買了一個椰子味的冰淇淋球 25元,我和昊昊到天域一區的花園內看看,覺得游泳池也很大,風景也很好。

14:40分,海之春的車子到了,司機自稱為公司的公車,態度不錯,一路上交流三亞感受,車技可以,只是有點搶道。15:30到達鳳凰機場。三亞機場較小,在我們前面的到上海虹橋的飛機由於上海天氣原因推遲起飛過來,三亞起飛時間要到18:20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還好我們的航班准時起飛了,本來可提前20分鐘到達浦東機場,後廣播說由於上海機場繁忙,只能在空中盤旋,待機降落,最後是提前5分鐘到達的。

小結

本次旅行除第二天蜈支洲島下午下雨,沒有盡興外,其他都還算可以。由於看了一些網友的攻略,到三亞游玩時,多了幾分小心,也沒有碰到什麼大的問題。亞龍灣的海灘和各個酒店都很漂亮,下次再去時,可能會考慮換個酒店。這次大東海沒有去,沒有看到三亞灣落日,沒有去南田溫泉,下次去會補上。

附:出行費用,共計8500元

1. 機票: 3500

2. 住宿: 210*2 + 1310*2=3040

3. 出租車費用:211(上海來回機場)+201(三亞)=412

4. 吃飯:1204

5. 購物:200

6. 其他:150

三亞公交線路(海之春 08-8)

1路(原201路):丹州小區、新行政區、卓達大廈、月川小學、榕根堡、交通宿舍、臨春橋、市政府、中醫院、汽車總站、市二中、海濱電影院、第一市場、港務。

2路(原202路):海航學院、新一中、置業小區、中級法院、航管站、西站、農墾醫院、友誼路口、月川橋、果喜大酒店、第二市場、儋州村、人民醫院、汽車總站、市二中、海濱電影院、第一市場、文化宮、市委、鳳凰廣場、夏威夷大酒店、城市酒店、大東海、市警備區、東站。

3路(原203路):農墾中專、市木材廠、荔枝溝水廠、荔枝溝市場、省農墾干休所、原天涯水泥廠、置業花園、市中級人民法院、西站、農墾醫院、友誼路口、月川橋、正南路口、春園海鮮廣場、城市樂園、中醫院、水利大廈、總站市場、林業局、明珠花園、鴻港市場、文化宮、市委、鳳凰廣場、南海山莊、市六中、南邊海市場、救撈站、鹿回頭村。

4路(原204路):火車站、農墾醫院、友誼路口、月川橋、果喜大酒店、第二市場、儋州村、人民醫院、水利大廈、總站市場、銀河大廈、明珠花園、鴻港市場、文化宮、市三小、第一市場、躍進路口、政府二辦、新風橋、老干局、河東派出所、檢察院、市實驗中學、港門村、市委、鳳凰廣場、夏威夷大酒店、城市酒店、大東海、三亞警備區、東站。

5路(原205路):海航學院、市一中、路燈所、嶺北新村、丹州小區、公安局、交通規費征稽所、事故科、煙草公司、榆亞鹽場住宅小區、市五中、交通小區、明日酒店、市政府一辦、新風路、西河西路、第一市場、新興海景大酒店、三亞大橋、市委、鳳凰廣場、下洋田、臨春小區。

6路(原206路):海坡(凱賓斯基酒店)、萬勃酒店、海航酒店、三亞灣路、友誼路、解放四路、月川橋、月川居委會、市五中、政府一辦、明日大酒店、臨春河路、市委、市五中、政府一辦、明日大酒店、臨春河路、市委、文化宮、鴻港市場。

7路(原207路):建港路、解放路、吉祥路、三亞灣路、金雞嶺街、海榆中線、三亞學院出口路、三亞學院。

8路:東站、榆亞路、潮見橋、三亞大橋、解放路、光明路、三亞灣路、海虹路、機場路到鳳凰機場

9路:田獨(市民族中學)、迎賓大道、鳳凰路、臨春橋、新風路、勝利路、光明路、鳳凰島。

10路(新增線路):白鷺公園、鳳凰路、榆亞路、潮見橋、三亞大橋、解放路、金雞嶺街、金雞嶺大橋、一環路延伸段、經體育中心由鳳凰路到白鷺公園。

11路(新增線路):海螺農場、鳳凰路、迎賓路、月川橋、海月廣場、三亞灣路、光明路、勝利路、建港路、解放路、三亞大橋、榆亞路、臨春河路、豐興隆大橋、春光路、海螺農場。

12路(新增線路):城市樂園、三亞河西路、解放路、金雞嶺街、金雞嶺大橋、三亞大橋、三亞河西路、城市樂園(雙向小環線)。

13路:西站、回新村、鳳凰鎮、水膠村委會、高峰工作站、南島。

14路:西站、海榆西線、西線高速公路、育才公路、育才。

15路(原102路):西站、農墾醫院、友誼路、;四二五醫院、經緯大酒店、勝意海景大酒店、中行培訓中心、天都大酒店、紅太陽酒樓、總站市場、水利大廈、市中醫院、中亞大酒店、泰星星酒店、人保公司、市實驗中學、港門村、市委、下洋田、東效椰林酒店、大東海、東站、歐家園、紅沙、田獨、六盤村、亞龍灣廣場、海底世界酒店、亞龍灣。

16路(原101路):鴻港市場、民航站、回新站、回新村、鳳凰鎮、鳳凰機場路口、鳳凰村、桶井居委會、西線高速路口、大兵村、西島碼頭路口、天涯海角景區路口、天涯鎮、南山寺。

17路:港務局、建港路、三亞大橋、市委、潮見橋、大東海、八一中學、東站、魯迅中學、紅沙居委會、紅沙碼頭。

18路(原302路):港務局、建港路、三亞大橋、市委、下洋田、大東海、八一中學、東站、魯迅中學、紅沙居委會、榆紅村、田獨。

19路(原304線路):港務局、建港路、三亞大橋、市委、下洋田、大東海、八一中學、東站、魯迅中學、紅沙居委會、榆紅村、田獨鎮、安羅村委會、部隊四八零二工廠、安游。

20路:西站、金雞嶺路、金雞嶺水廠、市城郊法院、中級法院、市一中、師部農場出口路、南新農場、荔枝溝、勞教所、聯合駕校培訓基地、迎賓路、教導隊、田獨鎮、群力藥業公司、享通制藥公司、同濟科技園、五指山市入口路、中廖村、大茅。



(亞龍灣)



(天域餐廳)



(蝴蝶谷千年榕樹)



(5號別墅)


精選遊記: 三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