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蒙邊境二連浩特口岸游逛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市裡,明天,我要進入蒙古國南戈壁省的扎門烏德市,這裡距離二連浩特邊檢站的距離僅僅為9千米。
很多人一說到蒙古,談到的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其實,在北緯46度以北,俗稱外蒙古的“蒙古國”,才是國際社會中的蒙古。
蒙古在蒙語中的意思為"我們的火",歷史上曾是中國的一部分,稱外蒙古。公元前3世紀成為匈奴帝國的中心。公元13世紀建立蒙古汗國。1911年l2月,蒙古王公宣布自治,1921年7月11日宣布獨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1924年11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91年改稱蒙古共和國,1992年2月改名為蒙古國。
目前,在二連浩特開設有扎門烏德一日游活動,不用護照,拿著你的身份證就可以進入蒙古國,二連浩特海關開關的時間是上午9點,我趕到出發地點,上了一輛在中國內地已經很少看到的黃海柴油客車,這個車的喇叭是駕駛台右側的一個按鈕,需要鳴笛的時候,司機就會按一下,老式的柴油車發動起來很麻煩,司機就一直讓車不熄火從那裡等著,於是車廂裡彌漫著一股嗆鼻的柴油味道。
開車的司機來自二連浩特邊檢站,我問他,現在有沒有偷越國境去蒙古的?司機不屑地說,現在誰去那邊呀?如果你跑過去了,被蒙古邊防軍抓到了,先是一頓毒打,然後關進蒙古監獄的水牢裡,關上20天,再和中國外交部交涉,把你放回來,到是有鄰近中國遼寧丹東的某國人,會通過火車取道蒙古到某國,但目前中國方面已經加強了邊境檢查,這樣的事情也很少發生了。
我又回到了二連浩特邊檢站了,汽車在這裡停下來,上來一位武警戰士,手裡拿著一份名單,我們這些人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已經登記在冊了,驗視完了身份證,武警戰士下去了,而汽車依舊停在這裡,隨行的人告知,中國和蒙古國海關的人正在會晤,以便讓我們進入蒙古國,這時有人想下車上廁所,被隨行的導游制止了,並說在這裡不允許照相,想想昨天我在這裡的一通狂拍,暗暗在心裡透著高興。
在口岸等待的時間裡,看到了很多中國汽車拉滿了貨物運往蒙古,還有一個“二連浩特-扎門烏德國際快運”的速遞車,可能是拉運國際貨物的。又過了一個小時,我們的車終於獲准通過了,汽車已經進入了蒙古境內,四處看看,依舊是荒漠化的草原,而我在腦子關於蒙古的印像,也就是某電視劇裡關於“蒙古大夫”的俏皮話“你還別嫌我醫術不靈,實在混不下去,我還回蒙古國找我師傅去”,還有就是蒙古曾經流行口蹄疫,以及2002年春天北京刮的那場沙塵暴,新聞裡都說,這個沙塵暴的源頭不在中國而在蒙古國。
進入蒙古國最先見到的還是海關,這裡的文字我已經一點不認識了,語言也不通,看著蒙古國的士兵,戴著船形帽,使我想起了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軍戰士,士兵的皮膚黝黑,眼睛看上去直楞楞的,海關的工作人員是個胖乎乎的中年婦女,看過我的身份證並核對了號碼就被放行了,登上汽車繼續駛往扎門烏德市。
扎門烏德在蒙語中的意思是“陸地之門”,這裡是中蒙邊境蒙方最大的邊境口岸,並且已經被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會議(蒙古國會)設立為自由經濟區,類似於中國的深圳特區。
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早在1995年就通過了關於建立自由經濟區的法律,強調在建立自由經濟區時要考慮到中俄兩大鄰國市場的有關特點。但是,建立自由經濟區的計劃卻一直未能得到批准。近年來,蒙中經貿合作不斷發展,中國已成為蒙古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國。蒙政府決定在蒙中邊境的口岸城市建立自由經濟區,一是為了進一步深化蒙中經貿合作,二是為了通過建立自由經濟區來吸引投資,帶動扎門烏德市的發展。
蒙古國已經被蘇聯控制了70多年,如今已經嚴重俄化。城市裡遍布俄式建築、俄國汽車,大多數工業都是俄國設備。人們的穿著和飲食習慣也幾乎俄化了,穿歐式服裝,食用俄式面包、牛肉和咖啡。
很久以前,蒙古已經放棄了原有的來回拐彎的蒙文,改用俄文字母書寫蒙文,而采用傳統蒙文的內蒙古蒙文一般采用漢語作外來語,現在內蒙古和蒙古之間的文字交流必須借助翻譯才行了。一族兩字,這種情況在世界上不多見。一位同行的內蒙古人告訴我,他曾經用中國的蒙語和蒙古國的人對話,發現語言不同,很難交流。
蒙古過去是保衛蘇聯西伯利亞(包括重要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南部的緩衝區。1966年,蘇蒙結成軍事同盟,百萬蘇軍推進到中蒙蘇邊界的扎門烏德市,這裡與北京的直線距離僅680公裡,1973年蘇聯遠東部隊曾舉行過代號“東方七三”的大規模軍事演習,目標是七天之內攻至北京城下。
蘇聯解體,中國改革,蒙古也變為多黨制國家。中蒙政府關系在90年代以來有了較大的改善。1991年蘇聯解體後,蘇軍撤離了扎門烏德。1999年,江澤民訪問蒙古,是歷史上第一個去蒙古的中國最高領導人(如果不算元朝皇帝和被擄去的明朝朱皇帝的話)。
扎門烏德是中—蒙—俄國際鐵路進入蒙古國的第一大站,蒙古國內鐵路線長達1815公裡,鐵路網絡以烏蘭巴托站為發車中心,往南部與中國為鄰的就是扎門烏德站,蒙古北方色楞格省與俄羅斯接壤的是蘇赫巴托站,在此段路線之間共有八個大型車站,主控這條鐵路線經營權的是烏蘭巴托鐵路局,它是蒙俄合資機構,雙方股權各半。
通過這條環西伯利亞鐵路的聯系,使得蒙古可以利用中國天津港為其對外貿易的唯一出海港。這條鐵路線被視為蒙古對外的主動脈,而扎門烏德這個地理位置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扎門烏德市最顯眼的建築就是火車站了,這座俄式風格的火車站旁有全市唯一的一座涉外廁所,汽車停在了火車站前的停車場裡,中國人紛紛走到廁所裡方便,看守廁所的蒙古大嬸嘴裡嘟囔著“一塊,一塊”,於是人們紛紛掏錢入廁。在站台上用中文、蒙文、俄文標注著“扎門烏德”字樣,車站裡還有候車大廳,餐廳,銀行,風格全是俄式的,在車站附近還有一些商店,出售飲料、香煙、食品等,價簽上標注了價錢,蒙古國的貨幣叫圖格裡克,人民幣與圖格裡克的兌換比例為1:130,我們一般都叫蒙幣。商品種類不是很多,價錢和中國類似,很多人就是進去看看,很少有人購買。
中午汽車繼續向北方駛去,司機說,一直往北700公裡就是烏蘭巴托(Ulan Bator),但是,這邊的路況遠不如從二連浩特到扎門烏德的路況,據說那條路是用簡易機場跑道修改的,全是柏油路,可從扎門烏德到烏蘭巴托根本就沒有路,全是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中順著車轍印在走。
就蒙古鄉間的道路情況而言,使用吉普車是最合適的交通工具了。在蒙古有很多老舊的俄式吉普車,由於道路崎嶇不平,路面情況不良,汽車爆胎視為常事,除了烏蘭巴托外蒙古很多地方都嚴重缺乏汽油。
中午飯也是屬於俄式西餐,先是粗面包和涼菜,然後是白菜土豆牛肉湯,然後是米飯,導游說,我們吃的這些東西都是從中國運進來的,如果二連浩特口岸一天不開關,扎門烏德的物價都會上揚。
吃完飯,我們有去參觀扎門烏德市百貨市場,進門分左右兩側,一側賣生活百貨用品,一側賣食品飲料煙酒,這裡給我的感覺好像就是80年代的北京小型百貨商場,生活用品看上去都是從中國進口的,食品櫃台裡擺有香蕉、西瓜看上去也不是很新鮮了,售貨員懶洋洋地站在那裡,面無表情地看著進門瞅瞅什麼都不買又出門的中國人。
參觀完百貨公司後,我們就要返回中國了,因為中蒙海關要在下午4點閉關,於是在經歷了蒙古海關人員再次核對身份證和進入中國海關,武警上車清點人數這一過程後,我又回到了二連浩特市,在這個時候,我心裡由衷地說:還是中國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