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影的影響,華山一直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這次終於如願以償,能親身感受這座以“險”而著稱的山峰。一大早備齊了必要的裝備(足夠的水、太陽帽、手套、食物)在火車站廣場前乘上前往華山的專線車,經過約一個半小時來到了華山腳下專線車接待站,聽完了類似導游解說詞般的登山路線及注意事項後,迫不及待趕往索道站,索道全長1500多米,但整個的落差卻達755米,在纜車上向外張望,只見滿山的綠意,不知名的樹木一棵棵挨著,山峰間的低凹處,山峰的頂部,放眼望去,只覺得每座山峰都很險峻,很多都是以近乎垂直的高度往上,真是難以想像當時的工匠怎麼開鑿這上山的通道,纜車速度很快,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該開始登山了(說明一下,登山是指用手,手腳並用叫爬山,這是那個介紹登山線路的老師講的,之前還從未在意過呢),由於乘坐了索道,幾個推崇的驚險景點---千尺幢、百尺峽,很遺憾的錯失了(這是徒步上山才能經過)。第一站是北峰,走過山門,來到北峰的主峰---雲台峰,峰頂三面都是懸崖,只由一條道到達,非常險要,從北峰回望,一座山峰兩側都是深溝,山脊上排列著長長的台階,真像一條巨龍橫跨在兩山之間,這就是著名的蒼龍嶺了,小心翼翼地跟著前面的人群,兩手抓扶著粗粗的鐵鎖鏈,一步一趨,終於走完了長長的龍背,不知是陽光太好,還是心裡太緊張,停下休息的時候發現後背濕了一大片。等來到金鎖關的時候,也許是平時鍛煉機會太少,感覺人已經筋疲力盡似的,趕忙停下休息並補充體力。由於聽說南峰是幾大峰中距離最遠的,決定先去最遠的地方然後再往回返程。一路不停對自己說堅持,堅持就是勝利。可能南峰路途太遠,途中見到的人不多,整個路程都是在平整的台階上行走,倒也不覺累人,況且兩邊樹木眾多,綠意濃濃,涼風陣陣,如果不是偶爾看到用於指示的路牌的話,感覺倒像穿行在浙江的哪個大峽谷呢,在經過了N次的休息,在感覺腳步已經變得不再輕松的時候,終於來到南天門,兩手拉著懸崖邊的鐵鎖鏈,穿過一條窄窄的僅容體型瘦弱的人全身而過的小道,道旁是深不見底的絕壁,一路直到著名的險道之一---長空棧道,在探頭往下張望的時候,只見筆直的懸崖和對面陡峭的山峰,兩山之間望不到最低處,於是立即打消了探險的念頭。(據後來下去的人說,有一垂直懸掛梯安於山壁上,在垂直向下15米後,就是沿著筆直的絕壁往橫裡走,不過腳底踩著的是一段不寬的木椽,而且是懸空架設的),想起當年智取華山也曾走過這裡,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愧意,還是勇氣不夠啊。既然到了南峰,當然得爬上最高峰了,手腳並用,一鼓作氣上了主峰----落雁峰,主峰高2159.6米,這是自徒步登上黃山後攀登的又一高峰,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沿著山路繼續往西峰進發,遠遠望見去往西峰的路上也有似蒼龍嶺的龍背之路,走近才發覺雖然有很多台階,可並不陡峭,走在上面,可以穩穩地不用拉鐵鏈.終於來到主峰---蓮花峰了,但見峰頂有片巨石蓋在一塊大石上,波浪型的卷邊頗似夏天的荷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到處可見,峰前有一座翠雲宮,全木質的結構顯示了它的歷史,在這樣的山中建造房屋是多麼不易的事.准備下山了,決定做一回英雄,沿著智取華山一條路下山,途中,經歷過兩次驚險的下山路線,台階直接挖鑿在近乎90度的山上,對下面的情況一無所知,在走了三分之一後,由於心裡急劇的恐懼,改走了旁邊相對安全的路線,但給我們步行下山留下了值得紀念的一筆,經過了1小時40分鐘終於走到了專線車停車場,整個華山之路從早上9時30分開始,至下午4時10分結束,歷時近7小時,徒步走過了北峰、南峰、西峰,我的華山之旅總算結束了,雖然很疲憊(當時下山的時候沒一點反映,而且下山速度極快。但缺乏鍛煉終於在最後一天顯現出來,以至於在參觀陝博的時候兩腿下台階簡直是痛苦,所以提醒各位,一定要做好相應體力的准備),但畢竟可以驕傲地對別人說:我是沿著英雄路走下華山的,這給我無比的自豪感。從華山回來,時間還早,乘車直到北廣濟街的回坊下車(離德發長、同盛祥不遠),在回坊一條街上找了家“老坊上”的飯店,看著實物,點了涼皮、雞蛋炒米、酸菜炒米、韭黃牛肉餅、八寶粥,外加酸梅湯一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酸梅湯和韭黃餅,一個薄薄的餅,比新疆的馕稍小些,切成四塊,透過餅皮,隱約可見黃黃的韭黃和肉糜,咬一口,又脆又香,滿足了我們五官的需要,嘗了一口好多年不吃的酸梅湯後,立刻感覺神清氣爽,味很正宗,涼涼的,酸甜適中,讓人不由懷念起小時候夏天的滋味了。這裡還要特別推薦的是這條街流動車上的蜂蜜粽子,純白色的,用細細的線剖成小薄片,淋上深紅色的玫瑰醬,入口一嚼,滿嘴玫瑰醬味,甜而不膩,讓不喜歡甜食的我品味了好久。 西安作為六朝古都,當然少不了各代帝皇百年之後的墓地了。我們挑選了乾陵和法門寺作為了解的窗口。來到乾陵,第一感覺是空曠,偌大的地方除了作為合葬墓的這座山外,四周一片平地,長長的陵道上排列有石人、石獸、華表和61尊無頭石像,陵前有碑兩座,分別是為高宗立的“七節碑”和為武則天所立的“無字碑”,“無字碑”碑體高大,碑頭刻著8條盤龍,並有龍紋纏繞,碑身空無一字(現在碑上的字均非當時所刻),也許即位的中宗對於他的母親心裡是既恨又無奈,所以把功過是非的評論權留給了後人。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了,車載著我們向佛家名剎-----法門寺進發。這是一座安置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寺院,據說發現舍利的過程極為偶然,由於寺內藏有佛祖指骨舍利的磚塔倒塌了一半,在重修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地宮,繼而使包括設立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得以重見天日,走進法門寺博物館後,立刻被眾多精美絕倫的珍寶所吸引,歷代皇帝都要把舍利請進皇宮,供奉一段時間,然後連同當時最好的佛教法器法物一起請回寺內,這樣使得地宮內留存了大量舉世無雙的奇珍異寶,不由讓人佩服當時工藝水平的高超和人的智慧。結束了這天的行程後,來到東大街上的五一飯店用餐,開架式的格局,有點像快餐店,分別點了紅米粥、肉夾饃、湯包、鍋貼、炒面,雖然店的名氣不錯,但我的感覺除了粥比回坊街的好吃些外,其他記憶不深,或許吃過了很多西安的特色面點後,嘴也開始挑剔起來了。
在西安的最後一天,去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經歷了排隊領票的過程後,就進入一座國家級博物館,依次參觀了第一、二、三展廳和一個專題展廳(也稱四、五展廳),分別陳列著在西安建都的各個朝代出土的精美文物,其中尤以商周青銅器、漢唐的金銀器而聞名,在青銅器盛行的商周,在吃、喝、樂器、兵器、生產工具及其他生活用具上極盡人的智慧,通過添加一定量的其它金屬練出硬度要求不同的青銅,在配以一系列復雜的工序,才得以完成。這些青銅器物品不但造型雄偉,更在表面或內層通過一定的方法鑄造出紋飾,或是以動物為題,或是幾何圖案為題,或是以從事活動為題,精美的程度堪稱無以倫比;展廳裡的金銀器也是一大亮點,這些造型各異的工藝品,若不是親眼所見,難以想像是這樣的精致,在厚度不到一釐米的物品壁上不但畫了很細致的圖案,還在上面鎏了金,在燈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精美異常,可見當時金銀制品的制造技術是登峰造極之至。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專題展廳內,由於正值奧運前期,特意舉辦了古代銅鏡展及和古代體育有關的一些娛樂項目展,原來現代體育的很多項目都是從古代的一些娛樂節目演變而來,比如蹴鞠就是現代足球的起源,馬術、射擊等等,看來運動伴隨著人從古到今,始終如影相隨啊。陝博還有一著名的唐墓壁畫,是另外收費並且要預約,我們很遺憾的沒有看到。參觀完畢,來到陝博對面的旺角樓用餐,點了家鄉嫩牛肉、烤羊排、三秦大燴菜、雪馬果啤,值得推薦的是烤羊排,香味一陣陣傳來,咬一口,嫩嫩的沒有羊臊味,也沒有油炸食品那樣有一吃就飽的感覺,看來西北的牛羊肉和我們南方的味道就是不同,就像各個地方人的不同性格一樣。近五天的追尋歷史之夢到此嘎然而止,但留給我們回憶的東西卻很多很多,有些可能會陪伴我們終身。。。。。。

(武則天的無字碑)

(法門寺的佛指舍利)

(陝博的精美銅鏡)

碑林裡剛拓過的帖

(居住地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