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歷史的腳步_西安游記(一)

作者: MCD2004

導讀早就計劃出游,一直未確定方向,經過N次的討論,終於確定要到六朝古都西安,補習下中國的歷史。8月3日晚乘上火車終於起程了,經過一晚的休息,第二天一早8:15到了(稍稍晚點17分鐘)。一出車站,迎面就是高大的城牆 ,城牆前一字排開很多學校的招生帳篷,人頭晃動,氣勢很不一般,晃若來到古戰場一般。在等待買回程票的時候,不斷查找地圖,一旁的人忍不住上前指點, ...

早就計劃出游,一直未確定方向,經過N次的討論,終於確定要到六朝古都西安,補習下中國的歷史。8月3日晚乘上火車終於起程了,經過一晚的休息,第二天一早8:15到了(稍稍晚點17分鐘)。一出車站,迎面就是高大的城牆 ,城牆前一字排開很多學校的招生帳篷,人頭晃動,氣勢很不一般,晃若來到古戰場一般。在等待買回程票的時候,不斷查找地圖,一旁的人忍不住上前指點,韻味十足的普通話讓人感覺到了北京。

放下行裝,打車前往碑林博物館(門票45元,學生22元),進入大門,看見一門樓,和北京的門樓相差不大,進入裡面,發覺到了碑的世界,一塊塊整齊排列的碑上,刻著不同名人的字體,歐陽修.顏真卿 .......不同朝代的人彙集到了一起,或剛勁有力,或飄逸瀟灑,雖然對書法不是特別感興趣,但還是為他們的字體所折服,心中油然而出一種感覺,回家一定要補補書法這堂課,不然愧對我們的祖先啊.出了碑林,趕緊找店,把喜歡的墨寶請回家好慢慢欣賞並臨摹.出了碑林,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只好回到碑林旁邊的小街上尋找飯店,走完一條街,也沒找到傳說中買好吃肉夾饃的地方,只能將就在滿成飯店用餐.餐畢,打車向陝西省博物館進發,一到門口,就覺得不尋常,門口居然沒人,原來碰到周一閉館,唉,明明網上有人提醒過,居然忘得一干二淨,正想著該上哪呢,一旁的的哥開始向我們推薦景點了,堅決推辭了熱情的推薦,轉而向大雁塔進發(兩者距離不遠,步行即可),冒著正午熱辣辣的太陽,向著大慈恩寺進發.看著塔好像不遠,可實際走起來夠遙遠,讓人不覺懷疑走錯了方向,終於到了景區門口,買票進入(門票20元)感受一下玄奘法師翻譯印度經文修身養性的場所,轉了一圈,出門看到了玄奘塑像的背影,敢情走了後門.沿著進來的路線出去打車來到了網友推薦的城牆南門(門票20元),上得城來,一看,哇,好寬闊的城牆啊,可以並排跑三四輛車,而且長度不短,即使租車走也要1小時呢(因為正午的太陽實在是.....,勇氣不夠,未繞城牆一圈,至今很遺憾,租自行車每小時30元,有觀光電瓶車,每人50人,好像貴了點))站在城牆上,極目遠眺,筆直的馬路真像棋盤,車來車往,一派熱鬧景像,不遠的地方,鐘樓屹立在馬路的中央,飛翹的屋檐讓人浮想聯翩......繞著城牆走了不到500米,終於抵擋不住火熱的太陽,原路返回准備去鐘樓,找到公交站點,一站就到了目的地,在地下通道購買了鐘鼓樓的連票(半價25元/人,正趕上7-8月促銷優惠價,開放時間8:00-21:00),上得樓去,四處張望,有點像天安門城樓的樣式,屋頂的彩繪很精致,恍惚到了北京的故宮,不愧為六朝古都哪,有皇家的氣派,一天的行走有點累人,看到有凳子趕快坐下休息,站得人多了,才知道五點整有編鐘演出(免費),演出的雖然不是古人,但對我們這些門外漢來說,也是一場極好的音樂了,只聽說過古代的樂器,很遺憾名字都記不住,但總算補上了一門古代樂器演奏課,非常悅耳,值得一聽.(2008年8月26日17:21:46,未完待續).走出鐘樓大門,不遠處即是與它同樣有名的鼓樓,首先印入眼睛的就是碩大的皮鼓,人在面前顯得微不足道,沿著鼓樓的外圍走一圈,依次排列了二十四面大鼓,皮鼓正中央分別印著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真佩服西安人的創意,居然把鼓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因為惦記被推薦的清真大寺的參觀,匆忙中結束了對鼓樓的行程.看著地圖,要參觀的地方就在不遠,奈何找不到入口,正走著,發現了推車上的小鏡糕(1.5元/塊),趕緊買了嘗鮮,白白的糕體,配上些許色彩鮮艷的加料,入口不錯,就是價格已不是傳說的便宜,好在也算是嘗到了西安的特色了,經過向買糕人的確切詢問,進入一條長長的、窄窄的巷子,迂回曲折的小巷兩邊都是攤位,有點像家鄉的小商品市場,衣服、皮包、紀念品或者稱做古董的東西應有盡有,在小巷中走了好長時間,心裡都起了懷疑,一回頭就看見了清真大寺的大門,買了門票(12元/人)順帶索取了免費的參觀手冊,進入裡面,就看見一有些破舊的木牌坊,和北京皇家園林裡的牌坊有些相似,隨著院落的進入,看見了很古老的石牌坊,年代相當久遠,上面雕刻的文字和花飾還很清晰,兩旁各有一雕龍碑,分別是米蒂和董其昌的親筆,字跡龍飛鳳舞,心中油然而生自豪感,古人的書法真是我中華的瑰寶。看著指南手冊繼續往裡走,忽然聽到了某種禱告的聲音,疑惑間,來到了穆斯林作禮拜的大殿前,真是幸運,正趕上禮拜時間,探頭往裡張望一下,寬敞的大殿裡,很多身穿白袍的人跪在地上,齊聲禱告,聲音久久回蕩在空中。2008年8月26日22:56:06

2008年8月28日22:18:37

聽過了可以 淨化靈魂的穆斯林禱告,原路走回,久負盛名的同盛祥就在眼前,奇怪的是此店的菜譜是壓在飯桌下的,羊肉泡饃是必點的,(考慮到北方和南方的差別,3人只點了兩碗)再來一份醬牛肉及推薦的麻醬粉條,很快,我們只用來吃面的大碗上來了,裡面擱著圓圓的兩塊餅,在看過了左右鄰居後,開始用手撕餅,費了好大功夫,才勉勉強強把餅撕成指甲大小的一碗,不久,冒著熱氣的泡饃終於來了,趕緊嘗,羊肉味道不錯,既爛又沒臊味,夾一塊饃,感覺吃了小面疙瘩,咽不下口,看來撕饃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啊,瞧坐後面一位老兄,不緊不慢,動作既優美又熟練,把饃撕得那麼小,敢情這吃泡饃也是一種文化、需時間的考驗呢。走出飯店門,老遠就望見夜幕下鐘鼓樓在燈光照耀下極為壯觀,看來晚上才是游鐘鼓樓的最佳時間哪。

經過對當地旅游線路的研究,8月5日決定走西安東線.一早就乘公交直奔火車站找尋306路,等車滿員後起程赴目的地,第一站是華清池,買了票,順便請了一導游,在導游的帶領下,先看到了西安事變時,在蔣介石居住地的窗上、牆上留下的槍眼,跟著又瀏覽唐明皇為楊貴妃、為自己、為大臣、為御廚分別建造的沐浴池,華清池是以溫泉和藍田玉聞名的,雖然現在留下的只是一個個四壁空空的凹形池子,但看周圍寬大的遺址地基就可以想像當年是何等的豪華了,這中間導游介紹了一個皇帝為自己做菜的廚師專門建造的洗浴池,浴池前方有六個大小相等、同樣深淺的小圓坑,讓我們猜是干麼用的,最後的結果出乎意料,這是用來噌腳上老皮用的,因為廚師的手是為皇帝做飯菜的,當然不能用來挖腳了,可想而知,當年皇帝是多麼的講究,看過了大大小小的幾個池子後,來到不斷冒著泉水的出水口,伸手一試,很溫暖,有4O-50水溫,無怪乎皇帝會在這大興土木,利用這能益壽延年的溫泉水了。出了華清池,乘車直往最具盛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買票入內,在經過了栽滿綠色植物的和兵馬俑配套的公園後,來到了真正的入口,展目四望,三座高大的建築物成三足鼎立,導游先帶我們走進了存放銅車馬的二號坑大廳,那銅車馬無論是造型、顏色、體型、等級、制造、裝飾都可以說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尤其稱奇的是馬車車箱上的篷蓋,橢圓形的如當今的陽傘,但整個沒有一處焊縫,通過銅制小扣件可以前後定位,從而完成對一天中不同時段陽光的遮擋作用,更伴以彩繪裝飾,顯示了當時工匠的聰明才智和工藝水平。看完了精美的銅車馬,就來到了為世人所矚目的一號坑大廳,由於目前條件的限制,有很多出土的兵馬俑因毀損嚴重,不得不回土填埋,站在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陣前,恍若來到了正在排兵布陣的古戰場,整齊的隊型,不同的兵種,各異的兵器,不正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在作戰嗎?導游還介紹了一個細節,當年在鑽井過程中無意打撈上了破碎的陶俑,才使這奇跡得以大白於天下,而鑽井的位置剛剛好,既能發現這奇跡,又避免了對兵馬俑陣營的破壞,難道冥冥之中,是上蒼讓我們能一睹這世間難得一見的奇跡。三號坑比較小型,據說是一個指揮部,是排兵布陣的軍官們在此議事的地方,博物館裡不可錯過的是360度環幕電影院,裡面詳細講述了陶俑的制作工藝,成千上萬的能工巧匠被征用,通過不同的分工,制作出大量形態、服飾各不相同的等同於真人的陶俑,顯示了當時建造兵馬俑時的輝煌歷史。瀏覽過世界文化遺產後,跟著導游來到了導游食堂,以解決中午的吃飯問題,看著菜單,點了褲帶面和酸辣面,端上的面條讓我不由得拿出了相機,純手工的面條有軍用牛皮帶寬,一嚼,挺有韌勁,味也不錯,這可是我吃過的記憶最深刻的面條了。吃完午飯,看時間還早,決定到驪山一游。乘上纜車,直接到半山腰,山上的風真是涼爽,讓處於炎熱狀態的我們感到愜意,徒步沿著山路上行,到達了驪山的烽火台處,盡管不是最高峰,可展望四周,綿綿山脈,綠意濃濃,真是一處風水寶地。(未完待續)21:50:35.結束了一天的行程,又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了,這次,我們選擇了同樣享有盛名的德發長,有趣的是,它和同盛祥門對門,有點像蘇州美食一條街的太監弄,找了個臨窗的桌子,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賞景,窗外可是熱鬧非凡的鐘鼓樓地區哦,看著菜單,分別點了蟹黃蒸餃、素什錦蒸餃、三鮮水餃、白蔥菌水餃,一份涼拌黃瓜,一瓶推薦的漢斯紅狼啤酒,餃子上得很快,擱在蒸籠裡,白白的皮,帶褶折的花邊,隱約可見其中的餡料,嘗一個,口味很不錯,特別是素什錦的餡,味道很鮮美,個人認為,比當下連鎖的大娘水餃滋味要好很多,不愧為西安餃子第一家.(未完待續)


(西安的清真寺)



(德發長的餃子)



(智取華山英雄路中的一段)



(夜幕下的鼓樓)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