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柬埔寨回來已經一個月了,剛整理完照片,已經迫不及待想提筆了。想想如何去寫,還是以游記的方式向大家展現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吧。
也許在大家眼中,柬埔寨不僅不神秘,還很熟悉。因為連年戰爭,有關這個國家的報道已經充斥了人們的大腦,說起柬埔寨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紅色高棉和地雷!誠然,在某個階段戰爭就是柬埔寨的代名詞,但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被原始叢林淹沒卻又重見天日的吳哥世界。所以,貧窮、戰爭、地雷等報道依然無法阻擋我對吳哥的向往。
歷史上吳哥王朝曾輝煌一時,但有如世之萬物,有興即有衰,1431年泰國入侵,柬埔寨人雖然進行了頑強抵抗,最終仍不得不選擇遷都。從此古老的吳哥以天為被,以地為褥,在茂密的原始叢林中沉睡了百年,徹底被世人遺忘。直至1860年法國人亨利的到來,才又將其喚醒。試想,當時亨利在當地人都不敢再深入踏足的原始叢林裡發現吳哥時的場景,那是驚訝的、恐懼的,同時肯定也是欣喜的!
吳哥的這段歷史和亨利的經歷,就像童話故事!“一個小姑娘走進原始森林,迷路了,走著走著她發現一座城堡。。。” 這不是神話卻有如神話的奇跡恰恰迎合了雙子座的好奇心,於是09年伊始我就登上了前往金邊的飛機。
當地時間八點我們的飛機降落在金邊機場。有關機場官員索賄的事早有耳聞,所以早已做好准備。還好自己沒碰到,在旁邊排隊的伙伴到是碰到了,本著不縱容的態度,迪最後也沒讓他們得逞。
走出機場,潮濕的熱浪襲來,室外溫度30度。其實此時正是柬埔寨的“冬季”,只是這個冬季相比北京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在攜城預定的車已等候在門口,很快到了賓館。
走進大堂讓我有些驚訝,到處懸掛著體現中國文化的東西,這一點在隨後幾天的柬埔寨之行中處處可見。當地人或多或少都會講些中文,很多地方都有中文標識,打開電視可以看到中央各台的節目,中柬不愧為友好聯邦。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乘坐湄公快線奔赴吳哥了。上車前,看到有人趕著一頭大像穿過街道,這立刻讓我情緒高漲,可惜沒來急拍下這張經典的照片。途中車上的講解員拿了一包東西津津有味地吃著。炸蟲子!!柬埔寨人不僅吃炸蟲子,還有炸蜘蛛。小樂想嘗試一下,迪開玩笑說如果她把蟲子吃了,肯定會讓我大跌眼鏡,我卻打趣到不是大跌眼鏡,而是大開眼界:)
一路上,除了典型的熱帶風光,還有讓人觸目驚心的貧窮景像。此時此刻我才意識到自己先前對吳哥投入了太多的關注, 以至於沒太在意戰爭這個字眼。而當我踏上那片土地卻發現戰爭給柬埔寨帶來的貧窮與落後與吳哥一樣帶給我深深的震撼!
下午三點左右我們終於到了暹粒,在酒店辦完入住後就立刻前往巴肯山觀賞落日。法國作家Saint-Exupery在他的作品裡描繪過日落的美麗,沒想到我竟在巴肯山見證了這份浪漫與唯美。你只需坐在那裡,靜靜享受自然畫筆勾勒出的那份美輪美奐。
下山時已經很晚了,就這樣我們已在柬埔寨度過了兩天的時間,卻仍未真正走入吳哥。不過這正是它的魅力,“遙不可及”!
為了看日出第三天凌晨五點多我們就來到了吳哥寺。吳哥寺又稱小吳哥,某些猜測認為它可能是君主的墓地,但未被證實。它是吳哥建築群中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當年亨利就是遠遠望到它的五座蓮花塔,從而開啟了吳哥之門。一片漆黑中我們來到蓮花池旁,清晨的吳哥神秘中帶有一絲恐懼,太陽還未升起,一切都在沉睡……
慢慢地天開始亮了,我們卻遲遲沒有看到日出,於是大家按捺不住開始四處拍照,突然我發現自己拍的一張照片裡有一個圓圈,原來無意間太陽已跑進我的鏡頭:)
據說上午的光線更適合參觀巴戎寺,所以我們沒在吳哥寺過多停留(早上主要看日出,下午再仔細游覽),就向吳哥通王城進發了。吳哥通,即大吳哥,其實就是原來的古城遺址,包括很多建築,其間著名的也是我最喜歡的有巴戎寺和塔布蘢寺。
我站在南門,望著那條古道,那是一條承載著歷史的時光隧道;穿過那扇門,就是穿越時空,走入那個輝煌的年代。
進入王城,來到巴戎寺,無數個高棉的微笑出現在我們面前,它是那樣獨特,那樣壯觀,不由得你不立刻愛上它!對於它,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是安詳,是神秘,還是詭異。。。你可以盡情馳騁你的想像力,用你的眼睛和感覺去定義!
欣賞完高棉的微笑,我們來到了因影片<<古墓麗影>>而聞名的塔布蘢寺。真的很喜歡那裡,特別是那顆樹,讓我驚嘆不已!有人說那是樹與宮殿窒息的擁抱,我倒覺得那是歷史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吳哥的魅力正在於此,不是嗎?
懷著對古樹的依依不舍,下午4點多我們又回到了小吳哥,去細細品味那讓眾多信徒攀登膜拜的地方。裡外走過一遍後,趁伙伴們還在寺裡拍照,我特意再次走到蓮花池旁,日落前的吳哥突然變得靜止,時間也仿佛凝固,心靈在瞬間被觸動,又或說是震撼。還好這次沒有忘記手中的相機,撲捉到了那剎那的永恆。就在此時迪用對講機告訴我,她們還想再走一遍,於是我立刻與她們彙合。
不知不覺夜幕已降臨,工作人員開始清場,可伙伴們依然留戀,不肯離開。就是這份堅持帶給我們隨後的驚喜---夜入吳哥!古老的吳哥寺在黑暗中被點亮,變成一座五彩的宮殿,綻放著勇者開啟寶藏後散發的耀眼光芒,就像它昔日的輝煌。這一安排沒在我的旅行計劃中。夜入吳哥,一個意外收獲。
由於前一天看日出起得比較早,第四天我們特意推遲了出發時間,第一站就是女王宮。與其它古跡不同,女王宮用紅土建造,色彩艷麗,雕工更是精美絕倫。女王宮的名字只是音譯,不是指女王的居所,所以大家都猜測它在當時的用途,無論答案如何,對於現代人它都是一座藝術殿堂。
離開女王宮,經荔枝山我們來到了千林迦河,一條讓我無比驚訝的原始叢林之河!在此先介紹一下吳哥時代為何崇拜林迦。傳說代表毀滅也預示重生的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在失去妻子後十分悲痛,他走到林中,見眾神和老婆過著快樂的生活,於是脫光衣服開始跳舞(濕婆也是“舞蹈之神”)。頃刻間眾神的老婆都被吸引,這惹怒了眾神,大家一起施法,祈求濕婆失去男性特征,也就是林迦。就這樣濕婆沒有了林迦,但同時大地也不再輪回,一切都失去了生機。面對此景眾神又開始祈禱,希望大地能回到從前的樣子,所以他們將林迦視為濕婆的化身供奉起來,萬物又恢復了正常。很多寺廟都供奉林迦,但是你無法想像,千年前的人們竟在原始叢林的河流中雕刻了成千的林迦,這就是千林迦河。
起初我沒太在意這個地方,認為那不過是一條河,只是對原始叢林充滿了好奇,覺得既新鮮又刺激。走著走著我們的司機手指旁邊的河流,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簡直不可思議。很難想像當時吳哥人為何又是如何在河裡開始這項工程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代表生死的濕婆無比崇拜!
不知不覺一天又要過去了,我們最後一站是崩密列,吳哥之行中最令我難忘的地方。在崩密列,你可以看到吳哥窟未被發現前在叢林中沉睡的樣子,早些年這裡還無法踏足,內戰時周圍埋了很多地雷,現在都已排掉了,除了地雷還有讓人生畏的叢林動物蛇。
到達崩密列已經是下午4點了,金色陽光灑在古老牆壁上,更凸顯了歲月的痕跡。崩密列的大小與布局和小吳哥非常相似,只是未被修葺,正是這份原始才有了探秘吳哥的感覺。我一下興奮起來,大呼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吳哥窟。在崩密列你只能手腳並用,大有探險的味道。大家上上下下,時而從宮殿的窗戶跳出,時而又走在斷壁之上,累了還可以坐在盤根錯節的藤條上休息。
在一片漆黑半坍塌的宮殿裡,迪不經意說了一句“這裡會不會有蛇神”,讓我頓時緊張起來,我不敢打開手電,怕一不小心看見一只巨蟒盤臥在地。向導說,那裡每天早晨都有很多蛇,但下午氣溫較高,蛇是冷血動物,一般不會出沒。
我們在亂石與樹藤間攀爬了兩個小時,雖然意猶未盡,但因為從崩密列回暹粒還有很長一段路,只能返回了。帶著對這座叢林中的聖殿的久久回味,我們結束了第四天的行程。
隨後一天我們又去了東梅奔,聖劍寺,龍蟠水池等古跡,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時間騎大像穿越南門了, 看來只能用“世間沒有完美的”這一哲理來安慰自己了:)
因為第七天要乘機回京,我們第六天又回到了金邊。金邊的王宮還是值得去體味一下的,那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震撼,發人深思?當你站在用5000塊銀磚鋪地的銀殿裡,你的腦海裡又怎能不浮現暹粒那些貧窮孩子的身影?吳哥的殘垣斷壁揭示了昔日的強大,而現代王宮的金碧輝煌卻掩飾不了柬埔寨今天的貧窮與落後!由於王宮裡禁止拍照,很多東西,如翡翠玉佛,還有鑲嵌9000多粒鑽石的金佛, 都無法給大家展示,但我卻可以通過照片讓大家看到那一個個天真無邪的身影。
這就是柬埔寨,一個讓人對它充滿復雜情緒的國家。欣慰的是今天走出戰爭的柬埔寨人民的臉上又露出了比高棉微笑更燦爛的笑容。

(日落前的吳哥寺)

(金色崩密列)

(古樹)

(吳哥通南門)

(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