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形容我的麗江之行呢?有人問我收獲,我無法回答,我喜歡麗江古城,我想一個地方讓人留戀的最重要的原因不光是風景,而是人,我喜歡麗江人和我麗江的朋友們。
到麗江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剛剛經歷撞車的豐田海獅帶著驚魂未定的我們在朦朧夜色中來到了麗江。在古城口轉悠好幾圈卻找不到那個著名的黑山羊火鍋,最後同行的一朋友下車打了一輛車,我們的車跟著出租才算找到,原來就這麼近。不過也不枉我們這麼執著的找,“黑山羊”味道很棒!
早來的一個朋友已經幫忙聯系到了住處,在麗江古城木府附近的自由生活驛棧,讓我印像最深的是客棧的院子,一個很適合發呆的地方,麗江最美是陽光,在這享受一整天的太陽然後喝茶聊天是很愜意的事情。客棧老板石頭是個很熱情年輕的小伙子,難怪我的朋友會每年都要麗江來自由生活驛棧找石頭,而且哪裡也不去,在客棧裡曬太陽打牌喝酒聊天,現在終於明白了。
安頓下來後就跟著來過麗江的朋友走,這就是麗江古城?我完全驚呆了,這完全是小說裡和電影裡的場面啊,腳下是光滑精亮的五彩石的路面,岸邊楊柳垂垂,路邊過道是木板搭起來的,河水潺潺流著,像路人訴說著古城的歷史。怎麼感覺到一種不真實,可麗江古城就這麼真實這麼近距離的呈現在我面前。同行的朋友一個勁問我,美吧?美!高興吧?高興!激動吧?激動!我知道我就這麼愛上了麗江。
很晚了,我不想睡,我想看看麗江古城,索性去了一家叫做“小巴黎”的酒吧,小心翼翼的踏著木板走上二樓,人很多,我們找了一個角落,我靜靜的從窗戶看著古城。外面還下著雨,人不是很多,雨夜的麗江,朦朦朧朧,不遠處的一個一個紅燈籠,暖洋洋的燈光溫柔的守望著每一位路人。
第二天一早,我跟朋友在古城轉悠,臨來之前已經有朋友給我看了古城的手繪地圖,可我依然沒有概念,直到我終於站在四方街。古城是以四方街為中心的,流水貫穿了整個古城,古城很小,卻四通八達,除了木府四周有牆以外,大街小巷都是相通的,連我這個不分東西南北的人也不會迷路,順著河水走,轉來轉去就會回到出發地。街邊都是店鋪,賣工藝品的,銀器的,木刻或者木雕,麗江古城好像是專給游人准備的,當地人逛街的很少,偶爾有勤勞的納西族婦女走過,她們肩挑日月,身披七星,她們背上披的羊皮披肩上有七個小圓孔,代表天上的星星,稱為披星戴月,據說納西族的男人心靈手巧,這種說法在我後幾天的生活裡完全得到了驗證,很多納西族的男人種花養鳥、棋琴書畫樣樣精通,就是不干家務和農活,所有的重活都壓在女人的雙手和雙肩上,她們一年只睡一天懶覺,是她們支撐起了每一個幸福的家庭和納西族美好的明天。
隨意走進一個小店,木魚鈴,沒想到我就這樣跟他們結下了麗江情緣。一個納西族的小伙子在做木魚鈴,就是用木頭做成鈴,再塗上納西族的各種圖案或者東巴文字,最後在底部掛上一個鈴或者核桃。雖然不響,但也別具風格,我覺得適合放在車裡做個掛飾。看他遞過來的名片,知道他叫阿全,他還開著一個與他同名的阿全客棧。還有一個男孩子在拿著一個木頭做成的人型做最後的加工,似乎他更愛說話,我蹲下來幫他,跟他隨便聊著,他說等我把這個刻好了,帶你們去泡吧吧,我以為只是隨便說說,等我們轉回來的時候,他告訴我們在“風的顏色”等他。我們去了,這是一間很平常的酒吧,甚至沒有音樂,我們上了二樓,望著傍晚的古城和依舊閑散的人群,隨便聊著什麼,我才知道這個酒吧就是他開的,也才知道他叫木少,東北人,大學一年級就輟學了,喜歡畫畫,來麗江一年多了,閑時在木板上畫上幾筆,找些木頭雕成木人。牆上掛著一些照片和他的畫,很大膽很有創意的作品,桌子上擺放著他刻的木頭“兒子”。聊聊天喝喝茶,我肆意享受著舒適愉悅的小資生活。
第二天木少帶我去了他的“小木府”,納西族的民居都是木結構的,而且都是兩層,小木府也不例外,這個房子上下共6間,推門而進,一張長桌子上是木少收集來的古瓷器或者陶器,木少告訴我他住在上面,我跟他上樓,簡簡單單的擺設,甚至沒有任何電器和家具,只是擺著一些藝術方面的書和雜志。如果喜歡你就住我這裡吧,書和雜志隨便看。他說。剛剛認識而已,他就這麼信任我。我詫異著,直到看到他若無其事但自然而真誠的眼睛我才相信了他的話。中午又轉到了阿全的“木魚鈴”,正巧他剛要回家吃飯,我說我去你家看看好嗎,他答應了,其實我是想了解納西族的生活,他家很近,幾步路就到了,首先迎接我的依然是盆栽的各種花草,這也充分體現了納西族人的閑情雅致,打量了一下他們的房子,阿全看我不講話,說,失望了吧,古城裡邊好多地方都被漢化了,包括我們這房子。不過還好,阿全親自下廚給我做了正宗的納西炒飯。
同來的其他朋友繼續前行,我留下了,我哪也不想去。麗江太舒服了,我在麗江繼續我的糟粕生活。直到又認識了尼雅畫廊。尼雅畫廊絕對是個我喜歡的地方,它位於大石橋的下游一點,大石橋也是古城的一個標志,據說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門前的河水緩緩流過,小小的陽台從畫廊伸出,正巧在河水的上邊,獨具魅力的陽台因此吸引了好多游人來此拍照。畫廊店面不大,卻到處充斥著我喜歡的藝術氣息:油畫、版面,古琴,木吉他,樹根做的小桌子,桌子上的一套茶璽。畫廊的主人是一對好朋友,雲南藝術學院畢業,其中一個叫李世瑾,在昆明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畫家。我喜歡靜靜的看他做畫,或者聽他彈琴,他的“漁舟唱晚”或者木吉他的聲音經常會引來游人推門而入,坐下來聽或者進來聊天,這麼隨意的認識也許就會成為很好的朋友。我喜歡這種感覺,自然,隨意,輕松,不設防。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關系就是這樣的吧,我想。
早晨起床,看看古城,看看閑庭信步的游人。或者去萬古樓看看鳥兒,萬古樓位於古城的獅子山上,是古城的最高點,可以俯瞰整個古城。每天早晨古城的老人會去萬古樓遛鳥,隨著老人與鳥的陸續來到,古城也在鳥鳴中睜開惺忪的睡眼,鳥鳴之間,一眼望去,東邊天際透亮,西邊隱約看的見拉什海,南邊是文華山,北邊則是玉龍雪山。或者什麼都不作,就坐在門檻,曬曬太陽。或者站在陽台上望望玉龍雪山。認識了幾個朋友,都是經營著自己的小店,自己一邊勞動一邊享受著古城的陽光。有時候我哪也不去,就跑到他們的店裡,看著他們干活,坐在一旁,聽他們聊著納西族少年的故事,一個下午就這麼悄然逝去。什麼都不想,任時光流淌,逝去的是光陰,我擁有的是幸福。在麗江,我才知道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
杜尚說,藝術為什麼不是生活本身?在都市,我們都活得緊張、充實、有目標。在麗江,你的生活可以極其簡單但十分放松。在這裡,你可以像杜尚一樣宣稱:我喜歡呼吸甚於喜歡工作。
來的時候朋友交代我去看看布拉格的貓貓狗狗,在大石橋旁邊,我找到了布拉格咖啡屋,一只大黑狗趴在門前,但是很溫柔的望著我,我蹲下來輕輕撫摩他,他依舊乖乖的坐著,向店員小妹打聽了貓貓狗狗的情況,發短信告訴了北京的朋友:小黑小咪們幸福的生活著,希望你在北京也一樣生活幸福。從現文巷出來有個大院,就是麗江孤兒院。孩子們正在跟老師做游戲,這裡的孩子都是1996和1998年麗江地震後的孤兒,他們都穿著納西族的民族服裝,我從口袋裡拿出糖果給他們,出乎意料的是,沒有一個孩子拿我手裡的東西。老師解釋說,每個人都有的東西他們才會要,哦,小小的孩子居然知道了好東西要大家分享,而不是獨享。
晚上,可以到四方街或者劍南春廣場去打跳,大火炭在廣場中央燃燒著,納西族的男女老少圍成圈圈拉著手跳舞,好多游人也加入到他們的隊伍,愉快的跳著,輕松的舞著。晚上,可以去泡吧,新華街翠文段的上半段基本都是酒吧,所以我們已經習慣稱之為酒吧街,甚至有個酒吧的名字叫做“三裡屯”,原來真的是個北京的小伙子開的。這裡的酒吧明顯和北京的酒吧有所不同,吧都很小,裝飾都很有特色,吸引人的不再是音樂,而是朋友間的溫暖。晚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應該去大研納西古樂會去聽聽古樂,每天晚上宣科先生在此主持,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講話很幽默,還能用不地道但很流利的英文介紹納西古樂,還經常把他27年的牢獄生活掛在嘴邊,或許你不喜歡這些源自唐朝宋朝的古樂,或許你對那些老人手裡有著幾百年歷史古董樂器沒興趣,但你絕對應該去現場感受一次,或許它會對你了解納西族古老文化有些幫助吧。
麗江古城是個不讓人寂寞的地方。人多的時候,游人也成為了你的觀賞對像,你可以冷眼旁觀眾人百態,人少的時候,整個古城又仿佛成了你家的後花園,你可以盡情的享受古城的陽光以及一切。你還可以到各個店裡,跟店主或者游人聊天,這裡隨處體現著人與人最原始的關系:自然、淳樸,簡單,不做作,不矯情。
在麗江,心靈得到了回歸,每一刻都是大都市黑夜才會擁有的心情,在這裡,你可以真實的面對一切。我愛麗江!
我愛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