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樟宜(《印像新加坡》之三)

作者: 來的都是客

導讀大年三十兒,真感謝這趟飛機,晚上11點半才起飛,讓我在家吃完了團圓飯。8點40,妹妹開車送我,路上真空,9點10就到首都機場的T3了,頭回送人去T3,開過頭了,停在了國內起飛,只好自己推了車往回走。如此半個小時也辦完了手續:10塊錢打了托運的拉杆箱(密碼忘了,又沒鎖)、從身邊放著自己買的餃子感嘆至今還在加班真慘的男孩處拿到了靠窗的機票、坐軌道車、辦出 ...

大年三十兒,真感謝這趟飛機,晚上11點半才起飛,讓我在家吃完了團圓飯。8點40,妹妹開車送我,路上真空,9點10就到首都機場的T3了,頭回送人去T3,開過頭了,停在了國內起飛,只好自己推了車往回走。如此半個小時也辦完了手續:10塊錢打了托運的拉杆箱(密碼忘了,又沒鎖)、從身邊放著自己買的餃子感嘆至今還在加班真慘的男孩處拿到了靠窗的機票、坐軌道車、辦出境手續、安檢,包括問申報處還需要辦什麼被人一擺手打發了。E15登機口在最裡面,一路走,免稅店都因為過年而關了門,兩個旅行團都不大,放春節晚會的電視倒真不少,今天整個大廳都很冷清。隔著大玻璃窗,外面是機場周圍農家綻放的煙花,此起彼伏,只是有景無聲,眼睛看著很清晰,但照像總是不大清楚,誰讓咱是傻瓜相機呢。11點4分登機,坐得挺滿,只有最後幾排稍有松動。起飛之時,正是午夜十二點前,地面上星星點點是煙花鞭炮,在飛機的轟鳴聲中,我似乎還能夠聽到鞭炮炸響的聲音。接下來又是發花生,又是送餃子,正好初一凌晨1點,正是吃餃子的時候啊。開始發入境卡,大多數不要,難道都是旅行社早已辦好了?入境卡是英文的,好在早有准備,從網上下了一張翻譯過來的樣式,照著填,發現許多地方都省略了,比如,左欄裡的職業,中欄裡的入境目的、在哪裡住宿,右欄裡的出生日期、護照號、攜帶孩子數等。然後機艙關燈,一覺睡到大年初一早上5點,飛機准備下降,新加坡到了。機長從起飛前的廣播裡聽到他有氣無力的聲音(真像每天上下班過鐵路道口時聽到的“北站火車已經發出”),但這會兒他人走過來,一個挺帥氣的小伙,說話也正常,原來一個旅行團的成員被開水燙了肚皮,機長要求導游和他留下來等醫生,“其它人怎麼辦?護照還在我身上。”“讓他們在入境口那裡等一下你們,醫生上來處理一下,外面的氣溫很好,我怕處理不好……”飛機已經飛得很低了,下面好像是河道(還是海灣?)裡面是一艘艘的船,船上是燈光閃爍,真是好看,希望回程時能看清。飛機落地,是T1,中國來的飛機都停在這兒。下飛機跟著大伙走,又是電梯,又是步行,來到一排櫃台前,朋友說了在標著ALL PASSPORT的櫃台辦入境手續,一個黑胖黑胖的女人接過我的護照和入境卡,啥話也沒說就打了一個戳讓我通過(上面是英語,回國後,才仔細看是三個月的停留,我哪裡用得著),入境卡的右欄撕下來給我,本該由她(移民官員)填寫的地方都空著,只有我的名字和國籍,當然是用英文拼寫的。參考網上的群眾經驗,一步步執行朋友事先告訴我的程序。入境大廳裡,電腦雖然只有幾台,但人更少,而且大多數人都有用電腦,跟著導游出門去。要是人多,我想我也不會排等了,既然沒人,干嗎不試試呢,在電腦上發信回家報平安,沒有中文輸入,英文又不會寫,只好來漢語拼音了。沒看到新加坡游客中心(singapore vistors center),只星巴克的服務員,懂中文的向不懂中文的打聽,兩人都不曉得,只好自己去找。這時路過了朋友讓代買威士忌的商店,進去問是否可用帶銀聯卡標志的卡。下樓就是取得李的地方了,我向另一個方向走,兩邊仍都是免稅店,在一個光線明顯不如售賣場所的角落,終於看到了游客中心。因為時間太早嗎?兩個服務人員好像不甚熱情(與網友們說的不太一樣),問有漢語的地圖嗎,她說有法語的,我吃驚地提高了聲音:“法”語?她解釋道:華語,我們這裡叫華語。也沒什麼優惠活動,還沒有新加坡全境的地圖,找到中文的市中心導游圖,還是銀聯卡做的廣告,滿紙的銀聯卡標志,好像中國人到這兒來就是購物的。後來發現,不用到游客中心,這些東西在入境大廳的過道裡有好幾處自取的小櫃。不過在游客中心問到免費電話的問題,開始在星巴克問過,服務員說要付費的,但朋友在信中說,只要在入境大廳內,就能找到桌上的免費電話,也有網友這麼說。游客中心說:到處都是啊,任何一部都可以,但只有打新加坡境內的電話才免費哦。普通話說的,台灣味兒,挺溫柔。掛在牆上的電話是看到了不少,而且還走過去仔細看了,都有插卡的槽,所以以為不能打免費的。出了游客中心,抄起就近的一部電話,沒理插卡的槽,直接撥,果然接通了朋友的手機,她正在來機場的路上。後來她說:現在進步了,原來免費電話和收費電話是分開的,這一點她還不了解。這時可以先下樓去取行李了,因為在樓上盤桓了半天,行李在轉盤機上等我呢。距離約定見面時間還早,可以慢慢看免稅店。推著行李,再上樓,先去賣酒的那家,正在一個拐角處,亮堂之極,服務小姐也極周到。我把朋友從網上下的酒瓶樣子拿出來,她便領我過去,價錢比兩三個月前便宜了六塊多新幣,沒問題,就是它。“我要用一下您的護照。是放假回國嗎?”(新加坡酒類管制比較嚴,市場上買烈性酒極貴,我妹曾說出差那裡,一位幾乎不相識的新加坡同事,執意要去接她,一見面就說借護照用一下,買瓶酒。)當知道我是來旅游的,小姐又問:“過了人日再走?”“不行啊,初七就上班了,大陸不像這裡這麼講究老傳統。”“人日很熱鬧的,家家撈魚生,不看看太可惜了。”小姐一邊說,一邊涮卡、打包,“祝你在新加坡玩得愉快!”一到朋友家,我就看到她家一摞沒有來得及在年前處理的舊報紙,頂上面便是牛年魚生特輯,有誘人的題頭的照片,有魚生的故事,有傳統和特色的配料,更有各酒樓的廣告,出報日期在1月23日,正是腊月二十八,急忙做剪報收藏。重新下樓,經過取行李的地方,便准備出門了,穿著長裙的朋友已經隔著玻璃向我招手了,還要過一道安檢。這會兒人已經很少了,服務人員也十分草率。出門先與朋友招呼,再找廁所,把棉毛褲和毛衣脫掉,這是朋友囑咐的,又乘電梯,這回真出機場了,天還黑著,但熱浪已經撲過來。五天以後,再到新加坡機場,這次整個的程序是倒過來的。早上5點半起床,6點出門,本來朋友說吃了早飯,我擔心時間謝絕了。因為行李不重,不用做小區內的短程巴士,走到地鐵站的巴士轉換站,坐上858。7點抵達T1,坐直升電梯,電梯按鍵到達層數邊寫著該層的功能,比如我是出境,便到DEPARTURE HALL,這是我事先做了功課的,竟還幫助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說華話,她是來機場送人的,我告訴她跟著我下就對了。到了出境大廳,她又問:我送去澳大利亞的飛機,在哪裡?正好我也要看我的航班辦理櫃台,便領她到大屏幕前:“去澳大利亞哪裡呢?”老太太讀了一個P打頭的很短的詞,很快找到了只有4個字母,告訴她第某某號櫃台,阿拉伯數字她還是認得的,便自己走了。我找到自己的航班,一個和靄的男孩站在通道口,問哪裡打包箱子,他看了一眼我規整而且看上不去並不重的箱子:要3塊錢的。“不是免費的嗎?”“那是從前了。”他還在笑。箱子裡沒值錢的東西,就算羽絨服丟了,有車到首都機場來接也熬得過。登機牌拿到依然靠窗,是52L,來時是51A,要是坐汽車來回,豈不看同樣的景兒嗎?好在飛機上什麼也看不到。9點半的飛機,照理應該提前半小時登機,但服務員特意提醒我在8點半登機。接著是出境,攻略上寫著要出境卡,但也沒人給我呀,也許現在省了這道手續?到了通關的地方才問,嘿,被請到一個特別的關口,連隊都不用排了,填個卡片(很簡單,填過入境卡,這簡直不在話下)便過去了。如此我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在新期間,妹妹來mail告訴我要買的東西的英文名字和價格上限,一是化妝品,一是巧克力。價格告訴我的是人民幣,我提前轉換成新元的價格,再算好1ml的新元價格,准備到機場看了一個包裝的量,再做乘法。結果化妝品和中國的包裝是一樣的,白讓我拿出小學那點筆算能力,算了好幾大篇。貴,比中國貴!轉看巧克力,也是個貴。得,亂轉吧,先去游客中心,那本《新加坡旅游手冊》,朋友說非常好,我就留給了她,沒想到出境的游客中心沒有了中文版,只好對付著拿一本日文版,算是新加坡游的之一遺憾,但多少能認得兩個字吧。再去計算機跟前,發信告訴妹妹,准時出發,還是用拼音。閑逛中,忽然看到了一家7-11店,那裡面的巧克力比妹妹給的價格低,但人家只收VISA卡,我的那張雖有銀聯標記,但沒VISA標記。悻悻出來,接著逛,看到兩替店,靈機一動:100塊換21塊,10塊一盒,正好買兩盒,多一元權當紀念吧。換了錢,返身去7-11店。溜了一眼店裡打出的賬單,上面的時間才7點59,怎麼可能,我逛了好久了。抬頭就見到機場的表,已經8點半了,急忙奔向登機口。這登機口像中國來新加坡一樣在最最裡面,一段段地乘平行電梯。怪不得提前一小時登機,這裡的安檢在登機口,所以很慢。起飛天已經亮了,來時引誘我的點點“漁火”蕩然無存,毫無詩意地離開了新加坡,當下面有綠色的時候,我想應該是馬來西亞的上空。之後便是雲,再後來見到北京的灰色,春節的長假結束了,新加坡之旅也結束了。



(機場的游客中心)



(候機室裡的筆記本)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