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印像

作者: remlp

導讀早春的陽光鋪滿臥室的地板,閉上眼睛,聞著陽光的味道,竟讓我覺得回到了在喀什的清晨。時間已經過去將近半年,沒有被衝淡的除了對陽光的記憶,還有那裡孩子們的笑臉、古舊的街道、為節日舞蹈的人群、美味的烤肉……。每一次旅行都像夢幻,有時候太過美好,如不曾真的經歷過。司機李師傅的一條短信,又把我拉回喀什並讓它在腦海中再度真實起來。尋著久遠的穆 ...

早春的陽光鋪滿臥室的地板,閉上眼睛,聞著陽光的味道,竟讓我覺得回到了在喀什的清晨。時間已經過去將近半年,沒有被衝淡的除了對陽光的記憶,還有那裡孩子們的笑臉、古舊的街道、為節日舞蹈的人群、美味的烤肉……。每一次旅行都像夢幻,有時候太過美好,如不曾真的經歷過。司機李師傅的一條短信,又把我拉回喀什並讓它在腦海中再度真實起來。尋著久遠的穆斯林傳說,據說喀什是愛夢想的人一定要去的地方。特意預定了有名的世紀賓館,只為窗口就可以看到喀什老城全貌。在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圍抱下,喀什老城像個智慧的老人,不急不緩地延續著自己的生活。沒有更深入的了解,不知居住在城裡的人們,是否已經為這日新月異的世界所改變。總算踏上老城的街道,小巷裡四處跑著玩鬧的孩子。他們極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拍照,走到哪裡,都有他們熱情的目光追隨。雖然語言不通,但跟小孩子溝通簡單極了,他們只想在相機裡看到自己,並不在乎是否能真的擁有照片。我想,其實他們才最懂得從過程體會快樂的意義,而我們大部分人都忘記了。除了熱情的孩子們,我們還幸運地遇到了熱情的一家人。有幸進入維族家庭與他們共享短暫的節日氣氛。這是個不太富裕的人家,房間很小,但收拾得很整齊。牆上掛著壁毯,占屋子幾乎一半的坑上也鋪著毯子,上面擺滿了應節的點心和水果。因為語言不通的關系,我們沒辦法深入交流,但是也搞清楚了家庭關系。有一個老奶奶,兩個女人分別是男主人的妻子和妺妺,剩下的就是他們的孩子。男主人話不多,只是笑呵呵的,從進屋就低著頭給我們削蘋果。我和小P人手一個相機,忙不迭地幫他們拍照,爭取拿出最好的水平,不讓他們失望。吃了點心、蘋果,喝了茶,我們記下門牌號碼,在紙上畫了個信封,表示會把照片寄給他們。回來之後,一直忙,直到春節前才把照片寄出,相信他們已經收到了,不會怪我們讓他們等得太久了吧。想像他們收到照片的那天,應該也是很高興的,能小小地帶給他們點兒快樂,也算不虛此行吧。到達的當天是開齋節,就像我們的過年一樣。在通往清真寺的街口,只靜靜待上一會兒,就會被眼前絡繹不絕的盛裝女子所吸引,她們身材修長而姣好,有的頭上蒙著面紗,更引人遐想。兩只靈動的眼睛露著笑意,在這個樂歡的節日誰還會去想煩心的事呢。沒敢貿然上去搭訕、拍照,怕不合當地穆斯林的規矩。但終於忍不住跟一個賣酸奶的女孩提出拍照時,她竟有點羞澀地答應了,而且拍照時大大方方地看著鏡頭,很端莊地微笑。隔著一條寬闊、現代化的馬路,對面清真寺廣場上滿是躍動、舞蹈的人群,維族特色音樂竄到廣場每個角落,仿佛空氣中都浸著節日的歡樂。根據穆斯林的規矩,只有男人能在清真寺前跳舞,女人們都站在周圍觀看著。我想她們目光正在追隨心上人或丈夫吧,心中一定為他們的舞姿感到驕傲。有忍不住想自己上場的姑娘,腳下跟隨節奏原地跳著,又不敢鑽進舞蹈的人群,就在外圍自得其樂。終於有時候也忍不住大跳起來,但只幾分鐘,又恢復端莊的模樣。維族姑娘的含蓄和熱情,都深深地讓我們著迷了。在廣場上看得到阿凡提模樣的大叔、胳膊下夾著好幾把冬不拉的大嬸、有著迷人眼睛的姑娘和戴著花帽跳舞的小伙子。從沒跟這麼多維族人在一起過,那些傳言、擔心、畏懼早就拋在九霄雲外,只想把每一分鐘都留在心底。去南疆之前,愛美的我知道那裡女人有包頭巾的習俗,所以也買上兩條民族特色的。但我時而包著、時而系在腰間,全沒按人家的規矩做。當我在廣場興奮地拍照、留影時,突然覺得後面有人拉我系在腰間的圍巾。回頭一看,原來是個頭戴白帽,留一把大胡子的老人,他指了指頭巾,然後往頭上比了比。我立刻明白了,他是讓我把頭巾包上。在這樣宗教節日的場合,真不應該忽視這些小節,不知這些頭巾對維族女子有什麼樣特別的含義,但我至少應該入鄉隨俗。照著維族女子的包法,我有點慌亂地包上頭巾。老人一直看著,直到包完,向我豎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漢語說“好看”,臉上也滿意地笑了。廣場的音樂是從清真寺上方傳來的,抬眼看去,原來是四個人在現場演奏。曲子的節奏特別快,舞蹈的人群分為幾個圈子,分別排成不同的隊型,跟隨節奏起舞。本來怕跳一會兒就結束,沒想到從我們到廣場時算起,竟跳了兩個多小時,真是佩服他們的體力。與廣場一牆之隔的大清真寺裡雖然也飄進了音樂聲,但卻肅穆得多。還有很少的幾個人在做禮拜,我們遠遠看著,沒敢走近。有時候自己也覺得讓我們這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進入宗教場所是種褻瀆,所以在裡面還是格外小心,怕引起人家的不快。清真寺相對佛教寺廟要簡樸得多,也沒有塑了金身的偶像。安拉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所以甚至每個柱子上的雕刻都不一樣。講經的阿訇會坐在一個稍高、但很小的椅子上,就像學校裡的老師吧。我猜這是一個反省自身的地方吧,把所有思緒都收進我們小小的軀體,從這裡出發,找到真我。當廣場上人群散去,小吃街更熱鬧了。從這天開始,人們度過了難熬的齋戒,重獲隨意享用食物的樂趣。記得有句說話,欲望只有被控制才能更有價值,我想安拉肯定是最早懂得這個道理的智者。隨便找了家飯店,裡面坐滿了人。點上烤肉和肉拌面,那滋味真是難以形容。美中不足的是,穆斯林是禁煙禁酒的,所以沒辦法像在北京一樣吃肉串喝啤酒了。但誰能想到呢,大概是安拉冥冥之中保佑,這個規矩其實給了我,或者說是肚子裡的新生命極大的保護,感謝真主!其實在喀什停留的時間很短,因為還要去中巴邊境的紅旗拉普。十月份大概是最好的天氣了,雖然也到了海拔4000多米,但沿途沒有走青藏線時的荒涼感。路兩旁的樹木葉子已經金黃、映著藍藍的天和村子裡飄散的炊煙,時間仿佛在這裡是停止的。卡拉庫裡湖也在這樣的好天氣下,水平如鏡,映照著慕士塔格峰雪山,一派壯麗景像。路上的美景數不勝數,但我的心中仍然留戀喀什老城中那份寧靜的歡樂。那是由人們的笑臉組成的,有煙火氣的、平淡的、樸素的、虔誠的生活。只是短短的兩天,我知道自己可能只看到了最好的一面,還有那些嚴酷的、無奈的生活是我無法了解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喀什旅行的司機李師傅,是他拉近了喀什與我們生活的距離,甚至到現在仍保持著的親密感覺。自從去西藏旅行後,我發現可能要找一個能帶我們融入當地文化、生活的導游是件不容易的事。從事這份工作的少數民族朋友很少,大部分都是漢人。因為長期生活在一起,他們中有些不像我們只是在短短的時間內體驗到最美好的一面,而是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不同文化、信仰、價值觀的差別。很難說誰對誰錯,但對我們外來的旅客來說,那些試圖了解並接受民族差異的人作為司機或導游是更適合的人選。至少,我們希望他是一個熱愛那個地方、那份工作的人。很幸運,李師傅就是這樣的人。在喀什出生、長大,說一口流利的維語,在他的眼中,維族人其實和漢族人沒有多大的差別。無論是哪裡的人都有人性最基本的需求,都要以誠相待。是他指點給我們喀什最有特色的地區、最有特色的餐廳、最值得買的紀念品。因為我提到新疆的棉花好,但怕沒有時間買了,他提出要給我郵去北京。實在不好意思麻煩他,最後還是他找了家老店,盯著人家做了床好被讓我們帶走。在一起的幾天,李師傅不怕麻煩,把我們的需要擺在第一位,我想這也是喀什給我們留下極好印像的原因之一吧。其實李師傅在網絡上已經很有名了,我們去之前就是因為搜到了極好的口碑才與他聯系上的。不過,我想如果有人打算在短時間內能更多了解南疆風情,並從文化中有所體驗,李師傅不只是個貼心的司機,更是這趟旅程最適合的向導。如果你去喀什,跟他聯系吧,相信會像我一樣滿意的。(李師傅電話:13199989243)現在,時隔半年,喀什對我而言,早已從夢一般的神話傳說中走了出來。李師傅問候的短信讓我再次想起那個城和城裡的人,也許相冊裡的照片、床上的被子、書案上的冬不拉和這些文字,都將是下一次喀什之旅的開始。



(維族小女孩)



(年輕的媽媽)



(熱舞的小伙子)



(阿凡提老大爺)



(夾著冬不拉的大嬸)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