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青海之旅, 當然不可錯過聞名遐爾的塔爾寺。塔爾寺, 離西寧市區約25公裡, 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羅桑扎巴(1357-1419)的誕生地, 同時位居六大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關於塔爾寺的介紹, 這裡就不一一贅述, 有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去瀏覽介紹及看我拍的照片。
游完塔爾寺, 不由就讓我想起了以前去過的同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位於拉薩西郊十公裡外的哲蚌寺。
關於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寺廟之間建築上的區別, 找到篇簡短的介紹文章佛教寺廟和大家分享。撇開其他的諸多不同之處, 我個人以為, 有一點不知是否是因為地域遼闊的原因。如漢族的廟宇相對都非常集中, 從頭走到尾就可以把整個廟宇覆蓋了。然而, 藏區的廟宇好像都座落在一個個的村落中,不似我們的一鼓作氣, 而是, 慢慢的游走在村落中, 才會參拜完整個廟宇。
每次看到藏區的信徒, 總會有種無名的感動。看他們虔誠地五體投地, 頂禮膜拜, 一遍, 一遍, 又一遍。聽當地人說, 磕十萬個頭, 才算是一個完整的頭; 拜十萬拜, 才算是拜一拜。當然, 你不用一口氣把她磕完, 拜完, 你只要在一個你自己設定的時間內把他做完就可以了。
至今記得第一次在普陀山看到他們時的震撼。去過普陀山上佛頂山的朋友都知道, 從法雨寺至佛頂山慧濟寺一共有1080級台階。如果你足夠誠心的話, 應該盡量一步一步地走上去才好, 而不是坐纜車上去。在和媽媽一起走上去的時候, 竟然看到好幾個喇嘛就那麼一步一磕頭地往上慢慢攀爬。要知道, 這不是平地啊, 你沒法像在其他有些地方那樣下方墊一塊類似被褥那樣的墊子。只見他們的額頭, 手掌都留有紫紅色, 如磕破出血後結痂的痕跡。
這次游塔爾寺, 我們請了一位導游陪伴我們。在幾個殿堂, 都看到她和幾個長者打著招呼, 很熟識的樣子。出來後, 她向我們介紹說, 那些個長者都是天天去那裡的信徒, 時間久了, 自然而然也就認識了。我很好奇地想道, 門票那麼貴, 他們怎麼會舍得天天進來呢?一問之下才知道, 原來, 當地的廟宇對藏民真的很好, 藏民只要出示當地的證件, 他們就可以免費進廟宇參拜, 什麼時候想來都可以。但當然, 廟宇不包你晚上的住宿。
有時想想, 自己和佛教, 和藏傳佛教, 和喇嘛, 可能多少也是有些緣分的。
如第一次入藏, 是1998年的國慶節, 當時是跟中智組的一個團一起過去的。在布達拉宮內隨著大家參觀時, 看到一個年紀偏大的喇嘛, 站在一旁。看到我經過時, 眼內似有一喜的神色掠過, 揮手示意我過去。我是那種膽子很小的人, 有點不知所措的過去後, 才知道, 他只是要給我本經書。我們三十個人的團內, 他只叫了我一人過去。原來是本各常用經書的集錦。
也想起以前有一次在普陀山, 和幾個喇嘛的偶遇。去過“不肯去觀音廟”的朋友都知道, 那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 而是一邊直接和大海相連, 煞是壯觀。那次, 在邊界處一塊碩大的石頭邊流連時, 遇到了三個穿著傳統藏袍的喇嘛。看我只是合掌經過, 他們就和顏悅色地對讓我一定要到那塊大石頭上去, 向著遠處的方向膜拜, 那樣會對我很好的。(不好意思, 具體方向我想不起來了,但猜想應該是東方。因為釋迦牟尼當時就是在菩提樹下,向東方盤腿坐著,思維解脫之道,最終覺悟成佛陀的)。我不善運動, 打量了石頭半天, 說我沒法爬上去。沒想到,那喇嘛就勢蹲了下來,讓我就著他的肩膀上去。看我不好意思的樣子, 他就很鼓勵地拍著自己的肩膀, 直說沒關系;旁邊的人也都善意地說沒關系的。看我直磕了三個頭後, 他們顯得很是心滿意足。但我同游的女伴拒絕上去, 他們也並不氣惱。(也好玩了,後來去五台山的時候, 在正門口的內側庭院內, 好像又看到了他們三個。看他們看我的眼神, 好像也是又熟識又遲疑的樣子。自己畢竟還是凡夫俗子,怕若不是他們的話, 這樣冒冒然打招呼,不是太合適就離開了。但現在想來,原來還是沒有緣分,但還是覺得有點遺憾的)。
“羊年轉湖, 猴年轉山, 馬年轉森林”, 以後, 等那天空閑下來後, 也一定想要像他們那樣,轉一次山,或轉一次湖,或轉一次森林。苦嗎?也許吧, 但一輩子, 轉一次, 也不為過吧!
待續...
yoyoujoyce
20081123
附: 照片鏈接:http://www4.kachayu.com/photolibrary/t_=133450828 因為雅虎還在升級階段,所以,沒法大批量上傳,這次就暫時上傳到哢嚓魚吧。 更多旅游照片鏈接,請參見:http://photos.i.cn.yahoo.com/joyce_yinjun/

-->

-->
關鍵詞:塔爾寺宗喀巴大師藏傳佛教寺廟漢傳佛教寺廟建築區別信徒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