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九日行之黛螺頂小朝台

作者: 單飛的日子

導讀8月25日一早先忙著換住處,小旅館的衛生間排水有問題,正好昨晚發現黛螺頂下有個2星的金界山莊不錯,標間90元,雖說是個半地下室,但是居然能曬到太陽,房間也比較寬敞。忙活停當後,快7點半,到停車場“沒碰到運氣”,一人包車上五個台實在有點貴,先上黛螺頂吧。 也許是文殊菩薩的有意安排,清晨登黛螺頂還真是不錯的選擇。一路向上,一路回頭望著昨日登上的 ...

8月25日一早先忙著換住處,小旅館的衛生間排水有問題,正好昨晚發現黛螺頂下有個2星的金界山莊不錯,標間90元,雖說是個半地下室,但是居然能曬到太陽,房間也比較寬敞。忙活停當後,快7點半,到停車場“沒碰到運氣”,一人包車上五個台實在有點貴,先上黛螺頂吧。

也許是文殊菩薩的有意安排,清晨登黛螺頂還真是不錯的選擇。一路向上,一路回頭望著昨日登上的靈鷲峰,朝陽給靈峰上的寺廟群鍍上了一層金光,起初只有山頂上布滿陽光而山下尚在薄霧的昏暗中,隨著太陽逐漸升高,最後整個山谷中的台懷鎮都在一片光明中醒來,這是五台山自然和人文美景的結合。從黛螺頂門口的平台上觀景一覽無余,下面是台懷鎮,標志性的大白塔和菩薩頂黃色琉璃瓦還有寺廟群的紅牆都清晰可見;正對著平台的山峰是中台頂,眼神好的朋友還能看到演教寺的黃頂;右側是北台,左側是南台。

四百米高的黛螺頂五方文殊殿內供奉著五台山五座台頂的五種文殊菩薩法像,分別為孺童文殊、無垢文殊、智慧文殊、聰明文殊、獅子吼文殊,人稱“五方文殊”,是五台山五大台頂的像征。信眾認為在此處拜五方文殊,其意義是類似於登五座台頂,所以上黛螺頂被稱為小朝台,這種說法應當自乾隆朝才開始流傳的,據說這位皇帝來了幾次五台都沒機會上台頂(兩百年前上台頂可不是有點決心有點財就可以的,真是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但是皇帝又不是隨時都有空的,他老人家行前肯定沒做好功課:P),於是佛家就想出了折衷的方法—在黛螺頂塑了五方文殊的像以滿足皇上的心願。徒步登五台是需要比較大的精力和時間的,因此這裡自然就雲集了很多信徒、游客,在登黛螺頂的途中也見到不少虔誠的朝拜者一步一叩首地前行。黛螺頂內另一主要建築就是旃檀殿,又稱站壇殿,殿內所供的釋迦牟尼佛不是常見的盤坐模樣,而是站立於佛壇之上,原來的站佛還是用旃檀木雕成的。殿內側壁上的堆錦也非常精美,值得注意。第三座後殿的台階下左側有一棵松,即是乾隆詩中所稱的“階下千年不老松”,邊上還有石碑一通,其實寺內千前不老的松柏很多。

從黛螺頂下來途中經過上善財洞,是依勢建在山壁上的廟,上山時一心登頂,竟然忽略了此處。規模不大,主要是進去可見一首相傳是順治帝出家後經過此地時所題的長詩,語句很平實易懂,含義是對出家前後的各種看法,不過即使是吾等未看透世事的俗人讀一讀也是蠻有意思的。善財洞的平台也是個俯瞰台懷的好地方。

下到山腳十點半剛過,好運來了:正有一司機在找人拼車上山。原來一位河南來的出家人想上五個台頂,但是覺得包車費450元太貴了,於是讓我出200元分擔一下,呵呵,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否就是佛說的緣分呢。不過坐車上台頂也算大朝台?我不懂也不去研究了,只是覺得一樣花了168元的門票而且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能去的地方就盡量去啰。小朝台和大朝台發生在同一天倒是我事前怎麼也沒想到的,出門在外計劃趕不上變化啊。我們的線路是東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

在五台山的介紹中是如此形容五個台的風光:東台看日出,西台賞明月,南台觀山花,北台望雪景(雲海),站在中台頂,伸手摸星星。雖說這些風景算不上稀罕,但時間跨度很大(從夏到秋,從清晨到夜半)估計也只有當地人或是堅持常來五台的信徒才有福享受,而對我們這些匆匆過客卻變得可遇不可求了,不過有時侯也會有意外的驚喜出現,那又成了一種游途中的樂趣了,此為後話待我慢慢道來。


(上黛螺頂途中所見的朝拜者)



(黛螺頂的不老松)



(黛螺頂上俯瞰台懷鎮)



(五方文殊殿)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