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婺源(一)

作者: dragonmam

導讀春染婺源(一)(照片不能多傳,喜歡游記的朋友可直接到本人博客http://***/dragonmam去。) “陽春三月下揚州”,三月中旬和四月也是去江西婺源的最佳時節。好在那?竊慢慢道來:“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的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又被旅游界稱為人生必去的地方之一,網絡上有關此地介紹美譽如潮,許多照片美的撓人心弦。心儀已久,卻總在夢中 ...

春染婺源(一)(照片不能多傳,喜歡游記的朋友可直接到本人博客http://***/dragonmam去。)

“陽春三月下揚州”,三月中旬和四月也是去江西婺源的最佳時節。好在那?竊慢慢道來:“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的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又被旅游界稱為人生必去的地方之一,網絡上有關此地介紹美譽如潮,許多照片美的撓人心弦。心儀已久,卻總在夢中徐游。今年第一次有了清明節放假,且為連續三天,於是心弦再撥。早早相約親朋好友,在網預定住宿,誰料清明三天已然人滿為患。好在今年還有個第一次可以帶薪休假,於是,大伙告了假,三月中旬周四便出發了。上海到江西婺源走杭徽高速比走杭金衢高速近50公裡左右。出高速安徽屯溪口,按牌索驥沿盤山公路直達婺源,小車行程六小時。迎面是江灣景點,因其票價最高,傳人造新景又多,口碑不佳,一掠而過。沿公路左轉便到曉起景點,我們時間有限,路書目標直指油菜花最佳景點江嶺和尚未開發的慶源古村落。——小橋流水的慶源——公路在江嶺到了頭,去慶源路,一邊是崎嶇山路,一邊是危崖峭壁,十分驚險;路面坑坑窪窪,開在上面如急濤搖舢舨,翻騰六肺,顛倒五髒,非常嚇人;黃泥碎石高低不平的路石,時不時擦車底盤,甚是恐怖。正後悔不該上來,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 慶源秘藏深山中舊屋馬頭牆,新篁油菜花。麻石鋪古場,深藏徽文化。慶源,村莊很小,深藏山嶴,三面環山,峽谷深幽,幽竹掩映,阻外溢中,一路通塵,游者不多,不售游資,勿謂村小,民風不古。——慶源徽式小樓——“到我家坐坐吧。” 肌腸漉漉在村頭停車。路首第一家農舍“小桃源”村婦恭迎。“住宿吃飯經濟實惠的,包吃包住一天30元!”一路風塵僕僕,6小時車程累的夠戧,再說中飯還沒吃。大伙在“小桃源”充滿徽派氣息的堂屋裡坐下,七手八腳地從背包裡拿出速泡面。“不好意思!我們還要去幾個地方,不在此住宿……”後面“想要些開水泡面”的話,到了嘴邊怎麼也說不出來了。——古藤纏繞的馬頭牆——“不要緊,能到我們小村來都是客人。”著藍布褲,紅夾襖,頭扎印花布小巧的婦主,已經眼中有活地遞來了熱水瓶,“你們衝面條,我再去燒點水。”——柴火為薪堆牆下——不住宿,不吃飯,不拒客,不惱恕,真是沒想到!可能由交通不便,山外惡俗未染原始山村的緣故?不過凡事都是柄兩面劍,交通不便也使慶源開發資金局限,不大的村落,轉一圈半個多小時足矣。很多古老民居卻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不過徽派特征明顯。——雖破敗,微派之心不敗——由此想起,這裡濃郁的“返皖”情節:婺源在春秋時是“吳楚分源”之界。唐開元年間為婺源縣,屬徽州。直到1934年,蔣介石為了剿匪,將婺源劃江西省管轄。此舉引起了徽州人強烈的不滿,發起轟轟烈烈的“回皖運動”,胡適等人也參與其中,最終因民意強烈而獲成功,婺源於1947年8月回歸安徽。——濃郁的微州風格農家——1949年, “二野”解放婺源,將它再次劃給江西,延續至今。雖處江西,不屬安徽。但婺源無論是人文風貌,還是建築風格,濃郁的徽州色彩一目了然。尤其是一說到朱文公——朱熹,這裡是這位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的故鄉,婺源文化自然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難怪在婺源人的心頭,充斥著難以割舍的徽州情節。爬上村後小山,踞高俯瞰山村,只見兩山挾持,山高氣清,峽深谷幽,整個村莊呈魚型,兩頭小中間大;青瓦灰檐,古木參天,一溪貫穿,人家升炊煙,周遭青茶香,腳下油菜黃,卻是個非常隱蔽的去處。——古樟平橋小溪浣紗——一打聽,此村建於唐開元年,因地處萬山之巔,與外隔絕,是良好的躲避戰亂之地。村口古亭有詩為證:“空山隱臥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哈!老村的入口處 “小桃源”居然是慶源的另一個別名,美哉!美哉!不過,此世外桃源尚未被世俗玷污,晚去了,只怕難見原始美麗啦。走馬觀花般欣賞完如此隱藏深山的古村,又沿著那條可怕的山路回歸。來時已經注意到在隔澗對岸有一條小路,於是車到岔路,便下車打聽,方知此小路原是江嶺去慶源的土路。路雖窄卻不會受顛簸,大伙執意要棄大道走小路。卻被告知留下買路錢,到還不黑心,香煙二,揮揮手放行。



(小橋流水)



(慶源古建築)



(古樸馬頭牆)



(浣紗清溪)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