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貴陽,酸酸的貴州菜。在《行前准備》我提到:地理和氣候條件決定了當地的飲食,貴州的氣候濕潤且多陰雨,故而吃些辣椒和酸的東西可以散發身體內的寒氣,還可以驅濕。所以,貴陽的餐飲以“酸,香、辣”為特色,口味偏重,多油。這裡的小吃種類繁多,如花溪王記牛肉粉、腸旺面、雷家豆腐圓子、絲娃娃、荷葉糍粑、怪嚕飯、烤臭豆腐等。從貴州八怪之一“辣椒當蔬菜”及當地俗諺“吃飯沿酸辣,龍肉都咽不下”中即可窺見。本次貴州之行,老凱李的酸湯魚,花溪王記牛肉粉,烤臭豆腐,腸旺面和腸旺面是我必品項目,嘿嘿。
每次旅行必有遺憾,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讓我的旅行變的雖不完美卻很真實。我並沒有完成之前的計劃,把上面寫到的美食都一一品嘗。

(絲娃娃)用皮把這些菜都包在裡面然後蘸醋吃。因面皮包好菜絲時的形狀酷似襁褓中的嬰兒,故名。菜是可以隨便加的,我比較鐘愛黃瓜和香菜,每人6元,但是面皮吃完了是要再買的。估計這個怎麼吃也吃不飽。

(老凱裡的酸湯魚)我要的是烏江魚,38元一斤,其實也很貴。不過超級好吃,味道很特別,有木姜子油的味道(福建的叫姜子根),特香。這裡還鬧了一個笑話,服務員把這魚端上來的時候,湯不是紅色的。按照我在上海吃干鍋居的經驗,這魚湯應該是紅色的。我還把服務員叫來問是不是上錯了,暈,後來才知道這湯是越煮越紅,也才知道原來干鍋居吃的不正宗。很奇怪,干鍋居打的是貴州菜的招牌,主打是干鍋,可我在貴陽似乎並沒有發現什麼干鍋,還有重慶雞公煲,打著重慶的牌子,可是我在重慶四天裡就沒看見“雞公煲”這三個字。

(酸辣燙,)網上好像沒怎麼介紹過。我也是通過貴陽當地人才知道的,確實很不錯,因為這裡吃的全是貴陽當地人。和成都的串串香很像,吃完了按這個串串的個數來買單,不同的是這裡由成都的麻辣改成了這裡的酸湯,看著湯夠紅的吧。

(黔靈公園裡的烤小臭豆腐)毛一塊。有的老板還會把它擺的很整齊,吃這個其實享受的就是那種氣氛。

(不知道貴州是不是盛產土豆)到處可以看到他們把土豆切成小塊,然後油炸了直接蘸辣椒粉吃。這張照片拍攝於從織金洞回貴陽途中的山村小店。
小貼士:
1.貴陽的小吃街很多合群路,省府路,鹽務街都是。但並不是所有有名的小吃都可以吃到,建議大家還是所有的小吃街都走走,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2.老凱裡酸湯魚我吃了兩家,一家是鹽務街的總店和省府路的分店。鹽務街有兩層,省府路的可以在門口外吃,很有特點,味道其實差不多,可以根據住的的地點來決定。
3.別看貴陽地圖大。其實貴陽很小的,如果時間充裕又有體力的話,建議大家可以拿著地圖步行邊走邊看,肯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這裡上傳的圖片有限
更多圖片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