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游記(八)(“東關街”和運河)

作者: yulinglongjennifer

導讀繼續沿著“東關街”走,我們來到了“謝馥春”門前。這裡以前是揚州著名的生產“鴨蛋香粉”的地方,這裡的香粉遠近聞名,在舊時,是富人家的小姐夫人們爭相使用的牌子。後來,有很長一段時期,“謝馥春”競爭不過現代發展起來的化妝品,曾經沒落了很久。但是現在,它又重新發展起來,作為揚州特有的品牌,不僅將以前的工藝繼續傳承下來,而且將保留下的“謝馥 ...

繼續沿著“東關街”走,我們來到了“謝馥春”門前。這裡以前是揚州著名的生產“鴨蛋香粉”的地方,這裡的香粉遠近聞名,在舊時,是富人家的小姐夫人們爭相使用的牌子。後來,有很長一段時期,“謝馥春”競爭不過現代發展起來的化妝品,曾經沒落了很久。但是現在,它又重新發展起來,作為揚州特有的品牌,不僅將以前的工藝繼續傳承下來,而且將保留下的“謝馥春”的創始人的家宅開放成“謝氏老宅”、“後花園”,聯合上生產部分的“粉妝坊”這樣的三部分供人參觀。

這天我們到門前的時候,看見上面寫著,春節期間免費參觀,平時要收費。好像是20元(記不清了)。不過,我們進去的時候,門口前的一大片空地還沒有完全整修好,還是爛泥地,想以後再回去,整修好了應該會更漂亮了吧。

越過那一大片空地,來到“馥園”。這是一個很小巧的宅院,亭台樓閣、曲折回繞。小樓裡面,有好多假人像,有“謝馥春”創始人夫婦的像,還有舊時揚州有名的幾個美女的塑像。另外,還有鴨蛋香粉的制作過程的展示。可惜的是,我們參觀的時候時辰已晚,現場制作香粉的活動已經沒有了。另外,游完“馥園”,繞到後面的作坊去看時,也都關上了門不能進去參觀了,但是,隔著窗戶,還是能聞到裡面馥郁的香氣。

離開“謝馥春”,“東關街”裡還有一處值得一看的園子,叫“汪氏小苑”,也是揚州保留下來的一處有名的鹽商院宅。可惜我們走到的時候時辰已晚,門口售票處已經關門。爸媽說,哥哥進去參觀過,說裡面還留有舊時的水牢。

走到“東關街”的盡頭,有一處古城門樣的建築,一圈殘破的磚牆、前面還立有兩門大炮、被周圍的枯草映襯著,真讓人一下子感覺回到了古時候的舊時光。

不過,用爸爸的話說,揚州總是喜歡“造假”,比如“瘦西湖”裡的白塔,傳說中就是乾隆下江南停留在揚州時,一個妃子推開窗戶,說是這裡的景色很像京城,添上一座白塔就更像了,於是當時的大鹽商聽了,為了獻媚,連夜用鹽堆起了一座和京城頤和園裡一摸一樣的白塔,第二天妃子一看很高興,皇帝自然也龍顏大悅,而等聖駕離開後,鹽商才趕緊真的造起一座白塔。再比如“瘦西湖”,其實和杭州的西湖一點關系也沒有,卻非要攀附人家的美名。而這裡的這座城門,雖然很顯然是後來修建起來而不是從古時保留下來的,卻也是假的,城牆都不是磚石建造的,是硬紙板和塑膠板。

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爸媽卻並不勞累,反而興致頗高,還要帶我到運河邊上去看看,於是,雖然雨已經越來越大,我們還是來到了“解放橋”下面的運河邊上。揚州如今的城市建設發展很快,除了我前面提到的“夜景”,還有一處明顯的變化就是運河邊的美景。凡是運河沿岸,都有長長的綠化帶,綠草鮮花、其中還掩映著亭台樓閣、或是反映豐富運河文化的碑刻石牌等,春天的時候沿河漫步,是很舒心的一件事。

這裡的運河邊上,就建有一個牌坊,為了紀念這裡古時曾是繁華的渡口,名為“東關古渡”,牌坊下面,緊靠河邊,還有一幅長長的壁畫,反映隋煬帝巡游江南的情景。

河邊上,一位漁人在自己的漁船附近撈“螺絲”,這也是我記憶中小時候的街邊美味之一。將螺絲用像做“麻辣小龍蝦”那樣的做法炒了,用一根針或是牙簽挑出它裡面的肉來吃(會吃的人就不用任何工具,一吸就能吸出來)。可惜後來擔心衛生方面的原因(比如寄生蟲什麼的),長大後就再也沒吃過。



(馥園的介紹)



(“馥園”外觀)



(舊城門)



(運河邊的長幅壁畫(右側),河邊的漁人在撈螺絲)



(從“解放橋”上看運河。可惜天太陰了)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