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周日,初七,這次回揚州前,就想著回了家要帶爸媽多在外面吃幾頓飯。因為平時我和哥哥都不在他們身邊,他們又生性節儉,總是自己在家簡單的弄些飯菜,從來不會到外面吃飯。
於是,我回家前就在大眾點評網上查了幾處揚州有名的餐館,准備帶爸媽一一去嘗試。其中一個就是算是老字號的、位於“四望亭”旁邊的“怡園”。
這天中午,我帶著爸媽慕名而來。
整個餐廳的環境還可以,就是我們去的時候,已經快過了飯點,服務員們就顯得不是非常的熱情。
我本來是衝著在網上查到的、這裡有名的點心來的,可是沒想到一問之下,服務員說,點心的種類在早茶時間是最全的,中午這會兒只有炒菜。於是,我們只好改成點炒菜,同時把第二天早晨要去“富春茶社”吃早茶的計劃改成了再次來這裡品嘗早茶。“富春茶社”的早茶確實很有盛名,不過我前一回回家時已經帶爸媽去嘗試過。而且,我覺得,“富春”都弄成套餐,種類沒幾樣,價錢還挺貴,最有名的“蟹粉干絲”做得也越來越不怎麼樣(而且這道菜還不在套餐裡,得加錢單點)(2004年先生和我一起回揚州,慕名去“富春”吃這道菜,曾經讓喜愛美食的先生贊不絕口。但是後來,我再去了幾次,就感覺不如當年了),還不如前兩天和爸媽、哥哥在“食為天”吃的“干絲”好吃。而讓我們驚喜的是,炒菜的味道也還不錯。(這裡插一句,在揚州的幾家餐廳吃下來,發現一個特點,不管什麼樣的餐廳,服務員都會給客人先上上一小碟醋,這讓愛吃醋的我很是喜歡。回北京後我逗先生,說是在揚州吃飯,哪怕必勝客都會先上上一碟醋!先生當然不相信了。)我們點了水晶肴肉(這是揚州菜裡的招牌菜,“怡園”這裡做得味道還可以,不過卻還比不上北京的“鼎泰豐”、雙井“松鶴樓”做得味道好,肉片切的也厚了點)、蟹粉獅子頭(不如“食為天”的,當然價錢不一樣,一分錢一分貨嘛)、鹽水鵝(我每次必點這道菜是因為小時候的美好記憶,可是可惜這次回來試了這幾家餐館,包括和同學好友一塊吃飯的“玉玲瓏”餐廳,所有鹽水鵝的味道都不怎麼樣,都還沒有記憶中街邊小攤賣的那種好吃)、炒蘑菇(忘了叫什麼蘑菇了,很好吃)、蝦仁漲蛋(這是網上盛贊的這裡的一道菜,果然不負盛名,雞蛋餅很香,裡面的蝦仁很嫩)。
這一頓飯118元。
吃完飯,我和爸媽走到正對著“四望亭”的小巷子裡,從這裡一直往東走,能走到“東關街”。近兩年,揚州建起了叫“雙東”的文化游覽區,指的就是“東關街”和“東圈門街”,是兩條悠長的巷子。巷子裡皆是青磚鋪地,兩邊的房屋皆是古時的青磚灰瓦樣式,很有特色。這天,我們選了“東關街”,沿著街慢慢走來、細細的看街兩邊一家一家的建築。這條街和北京的“煙袋斜街”和“南鑼鼓巷”有些相似之處,都是恢復了古時建築風貌的傳統街道。但是,我覺得,不同之處是,北京的那兩條街裡,只是一家接一家的店鋪,而揚州的這條“東關街”(“東圈門街”我沒有這麼細細的走過,但是情況應該也差不多),除了也有店鋪,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民間博物館、舊時商行的遺址、小小的文化館、道觀等這些頗有特點的地方,只要你有時間,每一家都有興趣進去看看,能消磨上一天的時間,也能發現不少有趣的事物和意想不到的景觀。只是讓我煩惱的是,這天又下著雨,讓我們手裡總得拿著傘,進屋、出屋就得不停的展開、閉合傘,很是煩人。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一座房子前,從門口看不出裡面有什麼,但是跨步進去一看,才知道裡面的天地。原來,這是一個民間私人的博物館,是一個叫季之光的人辦的,他愛好收藏火花。於是他把自己的收藏全部在這裡展出。只見這古香古色的房子裡的每面牆上、桌子上,都貼滿、擺滿了一張張的火花圖片,而且是很有規律、分門別類的擺放著,讓你禁不住地贊嘆、佩服一個人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竟能認真堅持到如此地步,這要花上多少年的心血啊!據說,季之光這個人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而且他被人們稱為了“揚州第九怪”。

(蝦仁漲蛋)

(這是舊時的“長樂客棧”,據說重修後真的會營業。這名字總讓我想起一部香港古裝劇裡的“長樂坊”)

(這是季之光的火花收藏,只能算是他的冰山一角)

(這以前是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不經意間走進這裡,發現這裡的庭院、門洞好美)

(美麗的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