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內古運河畔,近兩年新建成了一片依著古運河的文化休閑場地,叫“康山文化園”。東側借著古運河邊的綠化帶形成一大片綠地,倒也顯得清靜幽雅、綠意盎然;而西側,建成了酒吧區,據哥哥介紹,近兩年在南京火起來了叫“1912”的一片酒吧、餐飲休閑區,於是在揚州的這個地方也建起了這麼一片“1912”。酒吧我們都不怎麼感興趣,而且又是白天,大多不開門,我們只是在小街中漫步,看看兩邊沿街的酒吧倒也有趣的不同的名字。
而越過這片酒吧區,來到了近兩年才整修開放的一處叫“盧氏古宅”的地方。原來,這裡是光緒年間,一個江西鹽商盧紹緒修建的家宅。看這裡的介紹,得知這位盧紹緒是江西上饒人,到揚州後,曾任鹽場課大使,後棄官從商,為晚清揚州鹽商中佼佼者。而他的這所宅院,占地近萬平方米,有房130余間,是揚州現存最大的鹽商住宅。
我們走進這所宅院(門票20元/人),果然面積不算小,像古時有講究的房子一樣,一進一進的往裡延伸,讓人想起“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詞句。前廳是很大的一個廳堂,據說以前可容百席,叫“百宴廳”。而宅院後,還有一園林,叫“意園”。雖然非常小巧玲瓏,但是像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一樣,假山、樓閣、碧水、游魚、回廊等一應俱全。坐在回廊上憑欄,感受著湖面的微風,觀賞著水中的游魚,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也是很愜意的事情。
有趣的是,這個“盧氏古宅”的正門入口處,兩側的廊房被開辟成一個小小的“揚州飲食文化博物館”。櫥窗裡陳列著一道道揚州名菜的模型,還有詳細的介紹,想想愛美食的老公這次不能來揚州,趕緊多拍幾張照片回去給他看,雖只是菜式的模型,可也十分逼真,能過過眼癮。
而宅院裡面,有餐廳,菜式都是揚州經典名菜和小吃,據說還可以真正坐在正廳的廳堂裡用餐,感受一番以前主人的排場。可惜我們去的時候不是飯點,體會不到這種風采。

(盧氏宅院)

(“揚州炒飯”的模型)

(“獅子頭”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