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游記(二)(平山堂)

作者: yulinglongjennifer

導讀揚州雖說算是我的家鄉,但是這幾年,它的變化、發展非常的快,快到我每次回家,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而以前回來,時間短,還要忙著跟同學相聚,只能從揚州城越來越美麗的市容市貌上感覺它的變化。但這次回來,恰逢哥哥有了車,也有時間,就連接幾天帶著我和爸媽,在揚州城裡各處游玩。對於這個家鄉,我竟像成了一個外客,進行了一番“揚州四日游”。 非常奇怪, ...

揚州雖說算是我的家鄉,但是這幾年,它的變化、發展非常的快,快到我每次回家,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而以前回來,時間短,還要忙著跟同學相聚,只能從揚州城越來越美麗的市容市貌上感覺它的變化。但這次回來,恰逢哥哥有了車,也有時間,就連接幾天帶著我和爸媽,在揚州城裡各處游玩。對於這個家鄉,我竟像成了一個外客,進行了一番“揚州四日游”。

非常奇怪,不知為什麼,也不記得從哪年開始了,我非常喜歡去“平山堂”。每次回家,一定要去上一次。喜歡爬它那裡的石階、喜歡看那些大殿裡各形各狀的佛像、喜歡觀賞“歐陽修”修建的那座清靜典雅的廳堂。揚州城另一處最著名的景點是“瘦西湖”,因為號稱像杭州西湖的形狀,但是沒有杭州西湖寬闊,於是取了“瘦西湖”的雅名。但是,它無非是有假山、有水、有花、有草的一個大公園而已,雖說有“長堤春柳”這樣的景色、“徐園”這樣的雅園、“二十四橋”這樣的名勝,但是,小時候上學時春游年年去,再加上,近兩年擴大了公園面積(大到走完全園要整一天時間)、開辟了“萬花園”(只是人造的一片公園,有假山、溪水、綠地等等,只是在春夏滿園鮮花盛開時確實漂亮),但是因此門票也越漲越高(90元,北京北海才10元門票,故宮才60元),讓我對“瘦西湖”沒了興趣。相比較下來,我對“平山堂”執著的熱愛,就更為奇怪了。

這次回家,第一天、第一處游覽的地方就是“平山堂”。

記得小時候去“平山堂”,都是爸爸媽媽、哥哥和我各騎一輛自行車,從家出發,要騎上一小時左右才能到,但是在小時候,那也是一種美妙的樂趣,一路上看著路邊稻田裡的青青禾苗、感受著拂面的微風、伴隨著我們自行車的清脆鈴聲,一點兒也不覺得勞累。最美的事情,就是在“平山堂”游玩後,在返回的路上,就能經過“瘦西湖”的後門,於是一家子再進“瘦西湖”去踏青,這樣的一天,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這次去“平山堂”,有哥哥開車載著我們,以前覺著挺長的路,竟然好像不出十幾分鐘就到了,讓媽媽也不住地感嘆有了車就是方便。

不過,哥哥開著車,順著汽車道一下子就上到了正門口。以前我們來時,都是把自行車存在山下的停車場,再沿著高高的“一百零八”階石階(爸爸總這麼說,實際從沒數過到底多少階)才能上到正門。但是慢慢的走走那長長的石階路上,也是另一番樂趣。而據說真正誠心來燒香的人,是一定會沿石階爬上去的。

說是“平山堂”,其實這只是我們家人習慣的叫法,它的另一個、也更正式的名字是“大明寺”,而“平山堂”只是寺裡的一部分。而“大明寺”所處的地方,地勢較高,是揚州城地勢最高的地區,又叫做“蜀崗”。

在正門口,有一座高高的石牌坊,由兩座威武的石獅子守護,越過這座牌坊,就是“大明寺”的正門。正門口,往往是穿著僧袍的僧人在驗票。

進入正門,首先看見的就是供著彌勒佛的一座殿,周圍守護著四大天王。那四大天王的塑像,真是刻畫得惟妙惟肖。我每次都會饒有興趣的仔細看這四位天王的全名,不過每次都看完就忘了,記不住。

這座殿之後,如果順著主路走,就是隨著地勢升高的另一座大殿,就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自然供奉著釋迦牟尼和他的兩個弟子的宏偉塑像,但是這座殿裡更吸引我的,是在正面佛像背後,有一大片高達屋頂的雄偉的泥塑,叫做“海島觀音”。正中的觀音像端莊肅穆,腳踏鰲頭,而她身後的背景,是大片洶湧的波濤,波濤中浮現著各式各樣的人物,據說有106尊大小塑像。整片泥塑,以俯視的角度刻畫,當你仰面看時,仿佛感覺整個畫面向你撲過來,由不得肅靜了心情。

另外,這殿裡還有十八羅漢的塑像,每一座羅漢有一個特定的姿勢,一個個看下去,很有一番意思。據說,當你看到哪座羅漢正眼盯著你時,那就是守護你的那方羅漢了。

先前過了彌勒佛殿,如果不順主路走,偏到左側的路上去,就能看到高高矗立的“棲靈塔”。“棲靈塔”是“大明寺”主要的名勝之一。據說裡面供奉著真佛的舍利子,“棲靈”的塔名也由此而來。塔旁由“鐘樓”和“鼓樓”陪伴。這次,我們沒有上“棲靈塔”。但是以前有一次和爸爸來游玩時上過,每一層都供奉著不同的佛像,好像以緬甸贈送的三座玉佛最有名。爬到塔最高層,放眼四周,雖然沒有北京的中央電視台塔那種高度的高瞻遠矚的暢意,周圍也不像北京有那麼多的高樓大廈的壯觀,但是俯視著四周綿延起伏的“蜀崗”和遠處的瘦西湖水、青綠相間的水田、青色瓦片為頂的房屋,是另一番不同的感受。

記得以前“棲靈塔”北側,有“齋菜館”,是寺裡的“居士”們用飯的地方,也對游客開放,裡面的齋菜很好吃。但是這次一打聽,“齋菜館”已經不辦了,反倒是“棲靈塔”西面、也就是從主路通往“棲靈塔”景點的路旁,開了一家素食店,看上去很像快餐店的感覺,說是只賣素食,只有素面和各種素食做的菜。於是我們幾人簡單吃了點權當午飯。

然後,我們並不返回主路,而是又回到“棲靈塔”前,順著路往北面走,有“藏經閣”(不過不能進去參觀)和“臥佛殿”。再往北走,我們發現了一片以往沒有的地界,原來是新建成的“鑒真學院”。想想以前“鑒真紀念堂”去過多少次了,就沒有再拐進去看,而是向著這片“鑒真學院”走去。只見一片青松綠水之間,有幾座很新的建築,但是都是古式風格,那些建築裡,有些是辦公室,有些是教室,裡面設施還真現代化,桌椅很新、還都配著電腦。想想在這樣優美的風景中,天天在條件這樣好的“學院”裡學習,也是很美的一件事,不過不知道來這裡學習是不是都得當和尚。

從“鑒真學院”出來,我們回到主路,看了“大雄寶殿”,就往東面走去。來到“歐陽修祠”。裡面有一幅歐陽修的繪像。據說你不管從哪個方位去看這張像,他的眼睛都是在看著你的。

過了“歐陽修祠”,就能來到了“平山堂”。據說這是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造的。說是在這裡登堂南望,“江南諸山,合青吐翠,飛撲於眉睫而恰與堂平”,故名“平山堂”。堂上有一塊“遠山來與此堂平”的橫匾,更點明了堂名含意。而且說天氣好的時候,站在堂前的石欄邊,都能看見鎮江的金山。不過我們每次來都沒看見過,也可能是現在城市發展了,“蜀崗”的地勢顯得沒有以前那樣高了吧。堂前兩側的立柱上還有一幅對聯,“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植堂前楊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盅。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說是隱寓了歐陽修和其他失意文人對朝政的不滿和牢騷。

“平山堂”後面還有“谷林堂”,是蘇東坡任揚州知府時為紀念歐陽修而建的。

從“平山堂”向西,就可以來到一大片有假山、樹林、竹林、亭閣、湖水的園林,叫“西園”。這是除了“平山堂”,在“大明寺”裡我第二處最喜歡看的地方。這個園子雖然比不上揚州著名的園林“個園”、“何園”那樣的有江南園林玲瓏秀雅的典型氣質,但是,也許是它身處“大明寺”中的緣故,反正對於我,我總覺得走在這個園子中,能使人的心情格外的舒暢安寧。

這“西園”中,除了著名的兩座有乾隆、康熙題字碑的碑亭、以及號稱“天下第五泉”的一口井,還有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在一片竹林包圍的小小土坡上。那是“鶴塚”。據說是光緒年間,有一禪師在平山堂養有兩只鶴,後來一只仙鶴患足疾而死,另一鶴悲痛欲絕,最後絕食而亡。禪師深為感動,就將雙鶴埋葬在此,並立一石碑,刻上“鶴塚”。如今,在“鶴塚”前駐足的游人並不多,大多是瞄一眼石碑即離去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知道這塚下所葬的靈鶴的故事。而我,也不像以前一樣總要走上土坡,在碑前停留半晌,而只是在坡下望著石碑,為這兩只靈鶴的忠貞愛情再次感傷一番。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