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婺源(三)六、理坑才子多如麻牆掛虯龍千年藤,窗鑲藝雕小姐樓。浣紗春鴨共戲弄,清渠倒臥眾馬頭。由於向往已久,功課也做了不少,了解了婺源許多景點商業化嚴重,且人滿為患。此次出游選擇以古、野、僻、偏為主,不是偏遠村落,就是路邊野景。昨天去的慶源,就在婺源東旅游線路的盡頭,屬於還沒全部開發景點;今天所到的理坑則是北線最北頭的村子,翻一座山,就是安徽了。婺源的村名,有的極具詩情畫意:長灘、清華、曉起、江灣、思溪……;有的則含濃濃的田園特色:菊徑、桃溪、梅林、延村、嚴田……。在婺遠凡是叫“坑“的村落必定是在山坳裡,是取其山中盆地為“坑”吧!建於南宋初年的理坑,就像藏於錦峰秀嶺山間盆地中的珠寶奩匣,山青水秀,更具豐厚雋永的人文傳承。——理坑村口好風水的“水口“——走進村口,迎面是條小河,河上一座小巧端正的石拱橋,橋上建亭,橋亭合一,名為“理源橋”, 橋下青片石築壘的溪埠上,泉水跌宕,湍湍淙淙;清沏見底的溪流中,錦鯉戲嬉,從從容容。這種水中水上建築是婺源村莊的特色,叫“水口”,是風水旺的像征。——古樸自然的微派風光——漫步通衢的潺潺小河沿,埋坑逐漸展示著迷人的風采。古橋清渠與黛瓦粉牆映襯,桃紅柳綠與酒肆店招媲美;遠山近屋,蒼松翠竹,徽式民居,坦橋溪埠,一景一物幾百年來這樣自然地融合,產生了清麗脫俗的山村畫卷。——清明脫俗的漂亮民居——一排排浸漬蒼桑灰白的山牆,一列列充滿故事高翹的馬頭,像一本本老舊的線裝本古籍,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沿著溪徑,從村頭向村中遞次排開。黑白分明的徽派建築倒影在溪水中,仿佛與流水相邀淺飲,細語對唱。河水激流,對吟著永遠是新時代的物事;古屋肅立,訴說的老而彌堅歷史。——像線裝本古籍的微派建築——這裡的視覺愉悅是有衝擊性的,在這裡,留連忘返;在這裡,謀殺膠片,是極其自然的事情。佇立石板橋上,是那種高古悠遠的感覺,詳和親近的體驗,很像小時候牽著母親的手回老宅。沿河岸兩旁構築的明清府第,戧角飛檐,馬頭高昂,氣宇不凡,是官紳豪賈的痕跡。漫步其中,巨大古老書籍在眼前一頁一頁翻開。——氣宇軒昂的府第——這是個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的古村。一代又一代傳承祖訓,秉承勤學耕讀,造就人才輩出。先後有七品以上官員三十六人,進士、學士逾百人;著作三百多部,更有5部列入《四庫全書》;“尚書第”、“司馬第”、“進士第”、“大夫第”官宦宅第比比皆是。此地學風蘊藉,仕途沛然,可見一斑。——深邃狹窄的小巷——村中巷道深邃狹窄,一式的中間青石板,邊上鑲麻條石鋪就。經久磨礪,泛著幽冷的青光,雨後徜徉之上是種濕漉漉的浪漫。小巷兩側老宅年代久遠,牆體青苔斑駁,黑霉恣意地塗抹著陰森圖騰,逾顯昏暗詭秘,高深莫測。穿行在這氳氤著古老氣息的小巷中,就好像墜落時光遂道:長辮馬袍仕宦縉紳,華服高鬢小姐娘姨……都飄渺般不期而遇。——宅第氣勢軒昂的門頭檐——巷窄牆高,是埋坑宅第特點之一。房子都造得老高,對外的窗戶建在高牆之上,窗洞窄小,乍一看還以為是個牆洞。據說高牆小窗是為了防止女眷們“紅杏出牆”。余想當年此地氓流匪盜甚多,主要應該是為了防盜賊吧。繞過門前胖胖的石鼓,跨過高高的門檻,信步踏進官宦大院,全是浸滿柴火稍帶霉味的典型的徽派風格。院落大門都偏開斜向在房屋之側,房屋都是磚木結構,以中軸線對稱分列,中為廳堂,兩邊為室,廳堂前方洞開長方形天井,下接同形青石落水地,並置一口水缸,謂“四水歸堂”,一方面采光通風,另一方面下雨時“肥水不流他人田“。——百年小姐樓上的臨窗“美人靠”——整個房子方柱石礎,隔扇門窗,石板鋪地,木質構件不油漆。梁枋窗楹深鏤淺刻著斑斕絢爛的木雕,門套屋瓴細雕精鑿了栩栩如生的磚雕,石鼓廊柱等處則是精美別致的石雕。有祝福家丁興旺的“麒麟送子“;有贊美生命的“松鶴延年”;當然離不了寓意財富的“劉海戲金蟾”;最要緊的是禮制和仕途,就有“二十四孝圖”和“連中三元”、“魚躍龍門”……堂屋、軒齋、天井、格扇、欄杆上的“三雕”工藝精湛。有的瑰麗雋美,有的細膩纖巧,它們就像是在歲月長出來,與馬頭風火牆妥貼地生在一起,與水磨青磚壁恰當地融在一起,形成了儒雅古樸之美。——斑駁古老的風火牆——很讓人扼腕嘆息的是,許多的木雕、石雕和磚雕都不再齊全,不是砍了頭便是鑿去了手。就是保存完好的雕刻作品也是理坑有識之士在當年那個浩劫年代用泥土糊在雕刻上,再刷上石灰水,外面寫上“毛主席萬歲”大紅字,沒人再敢“太歲”頭上動土,得以保存至今。看著這些歷經歲月的煙熏火燎,劫後余生的“三雕”,心中祈求的是人類永遠和平和善和睦的想念。離開理坑回望被煙雨籠罩的古村莊,感覺到這裡決沒有安徽宏村、西遞的徽派建築那麼高堂華屋,寬敞氣派。也許宏村、西遞是經商人家,富可一方,日收鬥金,其家宅自然躍富亮財風光無限;而理坑多為文職官員,也許是表明謙卑,把自己於窄巷高牆後深隱,但余願意相信這是自律廉潔的亮節清風。至少從商人和官員的建築的張揚和收斂風格上,說明了當時官員尚存敬畏之心,還有廉正之意。不像現在有些官員,動不動賄收千萬不義之財,來不來蓋造 “白宮”“天安門”……已經沒了忠義孝悌的起碼官腔了。這是離開理坑又一想念。照片不能多傳,喜歡游記的朋友不如直接到本人博客http://***/dragonmam去看

(理坑)

(清渠倒臥眾馬頭)

(古樸自然的微派風光)

(清明脫俗的漂亮民居)

(深邃狹窄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