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6點,我出發過海去南普陀和廈大。島上空氣清新,陽光明亮。晨霧裏的小巷寧靜安詳,與昨天中午來時很不一樣。碼頭那棵大樹下,晨練的,帶小孫散步的,各各悠閑自得。
在渡船上,不時有快艇從旁掠過。我聽說有遊船去金門海上一遊,可以聽聽那裏的雞鳴狗吠,還能看到那邊守備士兵向你招手,但遊資不菲,160。倒是想去金門島上一遊,又被告知非本省公民不能辦理,作罷。
上岸。早餐。是那種規範的早餐流動供應車。封裝的花生湯,單個包裝的各式包子,3~4元足矣。在碼頭門口坐17巴士直達南普陀寺。這裏也是廈大的正門處。趕早去看了放生池和寺廟裏面,其中以大悲殿最爲人眾,這天是觀音娘娘生日,引來無數信女,還有不少的善男。寺後的五老峰是不爬了。出來,寺院大門口的牌樓下眾多的茶桌已經坐滿,男女都喝那種工夫茶,一邊欣賞滿溏的蓮荷。 囬到廈大門口,見網上熱評的那條街已整體歇業,說是有關方面要動遷,業主不從,於是停電停水。進入校區,這所嘉庚先生創辦的大學,環境果然優美,到處綠樹紅花。本來嘛,地處南國,如不漂亮,倒不應該了。上次來時曾聽說,兩岸炮戰年代金門的炮彈擊損過廈大一高樓的翹檐。 中午飯在一學生食堂用。他們的面與我們真是不一樣,都是把熟面或熟粉用水燙一下,加一勺沙茶面湯,上面再放幾只燙熟的蝦,或者本來就熟的魚肉之類,沒法找到我們這裏的辣醬面或大排面。飯後橫穿校園,到達白城校門。
一出校門,就見一極優美的過街天橋,形似一片白帆,對面就是白城沙灘。沙灘之大,幾乎想用“無邊”這一字眼,可見當時之狂喜。這裏干淨,砂子細軟,海水微蘭,視野也比鼓浪嶼那裡開闊許多。在沙灘的右盡頭,見有兩條白練,那是在海裏築起的兩條雙向高架道路,一直可通到碼頭附近的演武大橋處。這是一種新思路,既借海拓展了新通道,又較少改變陸上原來已有的交通格局。左面的盡頭就是胡裡山砲台。我無意趕熱鬧去看那尊克虜伯大炮,也有意先克制一下想立刻下到水裡去的衝動,先沿著繞山建在海水中的木棧道走了出去(此項免費)。海水就在腳下湧動,幷在左面的山崖衝撞發出轟響,這才想起那尊大炮的炮筒就在頭頂上方。走出去有2KM了,趕緊折返,囬到沙灘,在一家小店的水房換了泳褲(10元),即刻就衝進了海裡。我游到離岸大約50M的一塊石礁處,這裡水深正好及肩,爬上去,平躺下來,背對著潮湧的來襲,四肢伸到清涼的海水裡,閉上眼睛曬太陽,只覺得一片金黃。身上曬得發燙了,跳下去,游一會兒,再上來,再曬。大約一小時,排浪向後退去,礁石漸兀立,適時返囬。衝洗換衣後,叫了一壺茶(30元),就是那種工夫茶,一大堆茶具,可供4人用。埋在茶椅裡,呷著鐵觀音,眯縫著看海景。那種感覺,祘是一種釋懷的日子了。往日裡一些耿耿於懷的是非,若在此時被想起,會顯得很蒼白單薄的。
返程時想去那海上高架走走,得知巴士不能上去,就叫了輛的士。風馳電掣。到碼頭13元,司機笑指車門扶手處一告示:燃油附加稅,+1元。
囬到島上,遊興尤濃,乃再遊走一遍。重又到昨天的海灘那邊轉一轉。進了菽莊花園,看那個12洞天和44橋,所謂的藏山藏水。那山由海裏的溶石堆砌而成,卻顯得嶙峋尖礪,全無江南園林中太湖溶石那般圓潤而有靈氣。看來那林氏兄弟在美學方面還缺一點悟性。去了毓園,看林巧稚大夫紀念舘。在街頭遇見紀念清華馬約翰教授體育生涯的胸像。到了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因暑期沒人未聽到琴音。那個優美的鼓浪嶼音樂廳,則因爲維修閉門而未能進見。
島上到處是巨大又奇妙的榕樹,無數支像觸須樣的東西會從樹枝的每一個枒扠處長出來,然後倒垂下來一直到地面,說是氣根。 在路邊看惠安女用金剛鑽在磨光的石板上敲擊作畫,石畫的線條,明暗處理,全由敲擊的輕重和疏密而成。聽說此技傳女不傳男。 不時能遇見胸佩上崗證件的賣藝人,或吹薩克風,或拉琴,此舉應該是管理方的一種懷柔政策,其實倒正好是一道很好的風景。
這裏金門過來的香煙不敢買,條頭開價100,一還價,50,40,甚至可以10。 找到了那家大名鼑鼎的肉脯店,店主果然豪爽,讓每個人都大快朵頤。在“好汁純”品嘗 了他們特別的燒仙草,這家台灣冰室居然也和大多數店家一樣沒有冷氣,敞著門,只用那種老式吊扇。晚餐無從選擇,還去昨晚那店,一樣的菜式,只是米線換了炒飯。
囬到旅店,庭院裡正放映著投影電影。進房換洗後出來,外面已一片靜謐,只有一個老外還在遠處埋頭奮戰一台筆電。我坐在那架蕩椅中搖晃,打量著那幾只許是別處來的貓咪上樹下樹地忙著,心裡不禁泛起一陣久違的愜意。

(在鷺江道碼頭看故浪嶼)

(南普陀寺,稱山門還是牌樓?)

(椰林中看廈門大學的主樓)

(這樣的天橋!)

(白城沙灘!遠處是海上高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