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亞旅游簡直已經成了個風尚,我也是難以免俗,恰好公司去年的多余年假眼看快要過期,三四月又據稱是三亞旅游黃金季節,於是一個月前就開始做計劃,訂機票……
凡是出門旅行過的人都知道,旅游之前不做好功課,到了景點不但會多花冤枉錢,而且玩得不爽。我跟bf於是之前在網上搜羅了很多三亞旅行的攻略,其中有一篇很經典的,估計很多人也有搜到過,其中有講到關於必備物品啊,水果海鮮價格啊,交通啊,注意事項啊等等的。那篇全文估計有5000字之多(可參見http://www.sanyaweb.cn/sanyabbs/tiezi.asp?/18.html),看得人頭暈。後來我花了一個周六下午加晚上的時間把文章好好整理了一下,分門別類用Word的目錄章節分好,便於搜索有效信息;然後又用baidu map把關鍵的地址搜出來,拷了圖,並把所有的交通路線根據我們訂的旅館的位置做了具體的標識。這份東西最後我們打印了並隨身攜帶,事實證明其作用巨大。但是經過我們最近一周的實踐,發現老攻略上很多信息已經過期了,尤其是價格,基本上都應該是CPI漲之前的價位。如今的價位通通高出50%~100%。具體我後面會詳述。
下面先來談談這次整體的花費。兩個人總共花銷1萬不到一點,也就是人均5000。其中大頭是機票。我跟我bf都不喜歡熬夜不喜歡早起,所以我們訂的是時間段特別好的飛機,所以機票價格較貴,往返共計2180/人(含機建燃油)。網上有很多三亞優惠票價,有些標價低至1200左右,但是我仔細看過一下,首先這個1200價格不包括機建燃油費;更重要的是這種價位的票子都是時段特別差的,比如頭一天夜裡23:55才抵達三亞機場,最後一天早上6:30就要飛回之類的;且不談睡眠受到很大影響,這樣等於說五日游就只有當中三天是真正在三亞的;而旅館卻也要訂四夜,相當不合算。我訂的機票是下午3點40從上海起飛,6點30到三亞(HO1129);這樣頭一天晚上我跟bf就有了時間去享受了一頓海鮮大餐!回來的時間是下午5點05分從三亞出發,7點55分到上海(CZ6781);這樣等於最後一天也有蠻充分的時間,到家又不會太晚。當然如果有又優惠時段又好的機票那就更佳了。
旅館方面,不得不說三亞的政府還是挺黑的。我跟bf一般出行都會選擇連鎖酒店,例如如家啊,錦江啊這種。但是我們搜索後發現,這些全國著名的連鎖酒店居然沒有一家在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亞擁有連鎖店,這不得不懷疑是地方政府為了支持地方酒店業務而拒絕這類產業入駐三亞。請大家注意了,有個叫做三亞如家xx酒店的,不是真正的如家的連鎖,是冒牌的。三亞的酒店業相當發達,到過三亞就立馬知道,開個車沿著三亞最大的兩條市區公路:三亞灣路或者新風路溜一溜,基本上三步五步就是一家酒店,其中很多看上去很豪華。至於亞龍灣的酒店就更奢華了,清一色五星級,住一晚最低價都是四位數。攜程網上推薦的那些酒店,最便宜的也都在300以上。我們選啊選啊選,最後決定住蘭海花園的家庭旅館。蘭海花園是三亞市投資較早的一個海景公寓小區,其中有不少業主加盟了一家叫做“浪漫公寓”的家庭旅館公司。根據海景房位置不同價錢在150~400不等。他家有專門的網站可以預訂的,不過我是淘寶粉絲啦,所以我是在他們的淘寶店上訂的。在此也可以把我訂的那個房間的淘寶網址跟大家分享一下: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on/trade_detail.htm?tradeID=1476520037&itemID=17059562eaf23653dd6c1505d405c74a&xID=0db2 這個房間是198/晚,我們住了四個晚上也就是不到800元,從住宿角度來說算是比較省的了。住的還是很不錯的,淘寶上這個圖片基本上跟實物完全相符。生活設備很齊全,提供垃圾袋、泳圈、晾衣服的撐子等等很貼心的小東西。小區出門對面就是三亞灣海灘,傍晚時分直接穿個泳衣背個游泳圈就去泡海水了(我不會游泳,所以稱之為“泡海水”,嗯……泡得很爽的。)。小區門口就有吃早飯的地方,所以早飯也不用太操心。住在這裡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好處是交通比較方便,因為附近有綠海田園、碧海藍天等多個海景小區,所以市內旅游巴士在這裡都有站,最遠一個站頭也就是步行200米左右。去南山/天涯海角的話,向北坐車;去亞龍灣/蜈支洲島的話,向南坐車;都約1-1.5小時。假如你住在亞龍灣,那麼你要去南山游玩,路上需要2-2.5小時,比較遠。
旅館是兩個人一起住的,所以劃下來人均400。這樣機票+旅館就人均2600。我們大概在吃海鮮上花掉了人均500-600,水果+購物花掉人均100,其余的都是花在門票+水上項目上了。水上項目是最最花錢的!!一個岸潛就是380/人,兩人就是760瞬間沒了!!!舊攻略上的報價好像是260,整整少報了120元。而且其它的項目也是都比預期價格高,害的我們差點帶的錢不夠。一個人一個水上項目的花費基本上夠兩個人吃上一頓海鮮了——這當中肯定是賺足了鈔票的。還好我之前做足了功課,在一個叫做“哥妹旅行網”的網站上訂了個蜈支洲島套票,根據套票的說法是可以拿到“底價”;所謂的底價就是比原價低20%-30%的價格。但是到了那裡才搞清楚,這個價錢不是當時就給的,而是先按原價支付,等到回程的時候再由旅行社的負責人退還差價給你。所以去蜈支洲島身上一定要多帶點錢!!!我跟bf當時玩了三個項目,岸潛、香蕉船、拖傘,具體價格記不清了,反正最後統共返還給我們280元,應該說肯定還是比完全自己去要合算不少的。哥妹旅行網的套票是133,含接送、蜈支洲門票(門票的原價是128)以及水上項目折價返還。好像淘寶上也有類似的套票,應該都是三亞的私人旅行社搞的,大同小異吧。對哥妹旅行網有興趣的可以參閱一下這個網址:http://www.gmtrip.com/zhuanti/wzzsj/wzzsjb.htm 。水上項目其實都還是挺好玩的,特別是潛水,沒有潛過的,很值得一試!你可以看到漂亮的熱帶魚兒就在你指尖游過!我的腳尖還有踮到可愛的珊瑚!感覺超級棒。不過我bf強烈建議,乘坐飛機耳朵非常敏感(例如在飛機降落時候耳鳴耳痛很嚴重的)的人還是不要去體驗了,潛不下去的,浪費錢——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他潛到水下2米左右就受不了了,只能遠遠看看那些魚兒在腳底……
上面既然提到私人旅行社了,不妨順帶提一下三亞獨特的“車牌號碼旅行團”文化。頭天去蜈支洲,非常疑惑為什麼哥妹旅行網的負責人在送我們上島之前一再強調,凡是玩耍水上項目,一定要在登記時在“車牌”那一欄裡面填寫他們接送車的車牌號碼。直到後來回到岸上,看到一大堆接送游客的中巴車,我們才仿佛明白了原委:一定是這裡島上的老板跟各私人業主有協議,誰拉了幾個客可以得到多少回扣;按照車牌號碼為算。而這些車主又可以從這筆回扣當中再分出一部分來返還給協議游客。“車牌號碼旅行團”文化在我們第二天去南山游玩的時候得到了更深刻的體現;我們本來打算去南山直接坐旅游巴士的,結果卻被一輛停在小區門口的中巴招徠了過去,他們號稱150元可以包接送、包門票以及南山素齋費用(南山單獨的門票費就是150/人)。我們大半信小半疑的上了車。車開到南山後,車上導游說,我們這輛車的車牌號碼是6253,從現在開始,我們這個團隊就叫做6253了。我叫喊大家集合的時候,就喊“6253的集合了,6253的集合了”。我跟bf當時聽了都覺得這個叫法很可笑,為啥不給旅游團起個好聽點的名字?結果到了南山景區我們才注意到,這裡所有的旅游團都是用車牌號碼做名稱的……就聽到金玉觀音殿門口有此起彼伏的喊聲“2382集合啦!”“5575集合啦!”那是一個熱鬧。看來,車牌號碼文化真的是三亞旅游文化一大特產。
下面再談談吃海鮮和水果。我跟我bf兩人都很能吃,而且都很喜歡海鮮和水果。到三亞不多吃這兩樣簡直對不起那2k多的機票。舊攻略上的水果價格普遍偏低,典型的是椰子,說是市場裡面可買到2元一個的椰子;而事實上我們市內小攤、第一市場都逛過,最便宜的椰子也是4元/個。景區當然更貴。內地過去的新手吃椰子要注意了,椰子除了汁水之外,裡面還有一層約0.5釐米厚的椰肉,浪費了比較可惜(我跟bf一開始就浪費掉好幾個……直到被本地人教化後才學會),一般用力砸砸可以砸開吃。在景區有些店裡還提供幫助開椰子的服務,你在那買好椰子,喝光椰汁後,可以把椰子送還給店主,店主會免費用專用的儀器切割開來,挖出椰肉給你吃。在亞龍灣吃到的金椰是我跟我bf覺得最好吃的一種椰子,而且我們在市內沒怎麼看到賣,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亞龍灣才產。就是比較貴,要8元一個。另外,有傳說說紅椰最好吃,但是千萬別認為那種外殼是紅褐色的就是紅椰!那種是老椰子,水少肉也不能吃,大概只能用來雕刻,我買過一次,上當!紅椰其實外形跟普通的青色椰子沒很大區別,只是青色之上微微泛紅。不是很懂行的還是不要輕易買,免得上當了。
海鮮的價格也比舊攻略上要高一些。我買過的最貴是石斑魚,65/斤。在春園買的,一條稱下來110元。清蒸的吃法。雖然貴了點,但是味道真的超好吃啊,想想這麼大的石斑魚在上海不知道200塊能不能買到呢。除了蒸炒,我們還去吃過一次外貿街上的海鮮燒烤,也非常贊。總之來三亞了,吃海鮮還是不要省錢了!前面說過了,少完一個水上項目經夠兩個人大吃一頓了!只要不去什麼水晶宮大酒樓,在春園啊,一品鍋啊,街頭小攤這種檔次的地方吃,隨便怎麼吃,都是旅游費用的小頭。
我跟我bf本來有“吃遍各種水果攤上買得到的熱帶水果”的規劃的,結果我們玩了五天,每天都吃水果,還是沒實現這個目標。熱帶水果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我們這裡常見的蘋果啊鴨梨啊在他們那邊屬於只有大型超市才買得到的罕見水果,而他們的水果攤上遍布的主流品種都是我跟我bf壓根見都沒見過,每一樣買的時候都要問清楚回家怎麼吃法才敢帶走的。有個叫做“雞蛋果”的玩意兒,外面看有點像長得比較圓的小芒果,剝開來,裡面干干的一個黃色圓球,真的就像煮熟的雞蛋黃,實在太可愛了,真差點把我們給樂死了。“山竹”外形像大荸薺,裡面剝開像大蒜。“紅毛丹”長得就像長長毛的荔枝,但是果肉沒有荔枝嫩。“蛇皮果”的皮真的很像蛇皮。“脆蜜瓜”是粗糙表皮的香瓜……總之新鮮玩意兒太多了。有時間的話不妨都嘗試一下。不過作為江浙滬的代表口味(我是江蘇人,我bf是浙江人,我們倆在上海分別呆了4年和8年,應該很能代表‘江浙滬’了),我比較推薦的是當地人稱為“鳳梨”,在台灣被稱為“釋迦”的一種水果。外形是綠色的多面體,按上去軟軟的就是熟透的,掰開即可吃果肉,非常甜蜜可口,口感基本上可以形容為是“超甜蜜的獼猴桃”。
最後說說交通和購物吧。都說海南的出租車不能打表,其實只要不去景區,打不打表,與跟司機談下價格也差不多的。我有一次毛估估了一下從某處打車到旅館大約8-10元,bf跟司機講價講的是10元,結果我看到司機打的表上到達的時候才9.10元。但是去景區還是坐雙層巴士比較爽,我們去亞龍灣那天坐上了雙層巴士的頂層的第一排,開入林蔭道的時候感覺樹葉就劃過我們頭頂,爽得一塌糊塗;才8元錢/人。去南山是10元/人。另外,椰子糕什麼的,我們看過好多家店裡,價格都差不多,一般都是5-9元一包,一包裡面大概10-18塊的樣子,也就是約5毛錢一塊糕。海南的糕點類產品真的價格低廉,我在明珠廣場裡面逛了一圈都沒看到超過20塊的。所以我們盡管買了很多運回上海,實際上基本沒花多少錢,跟其它支出相比實在就是零頭的零頭。有一點倒是需要告知大家的,傳說中三亞很有名的“萬福隆”超市已經改名了,叫做“南國佳品超市”,可以坐8路車到“旺豪超市”站下,在旺豪超市的斜對門。附近還有個解放路步行街也可以逛逛。
目前基本上想到這些。其它的以後想到再補充吧。祝大家都有一個愉快的三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