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百裡峽的路上,都是搭乘驢車去的,在驢車上晃悠了一陣子,在我們看著堵塞的車流和通暢的驢車道的對比後,心中很是陰暗的得意了一下。到達了百裡峽的入口。依舊是要不能免俗的照入口留念照。
進門還是要走一段路才能到正式的景區。雖說有電瓶車可坐,然我們還是喜歡步行的,沿著路邊小小的水流一路前行,不時與眾多游人擦肩而過,越發深入,不時會看到招攬滑竿生意的。此時,心中想到的第一點是,果然十一的時候,哪裡都是人多的。倒也並不指望會是清淨的旅行。
最先看到的景觀應該是金雞啼日(?名字不確定),以我們各個近視的眼力來講,想要看出遠處的一塊石頭是什麼形狀還是略有難度的,於是只看到一行人各種眯眼搖頭伸脖子,或者借助著相機的放大功能,終究還是看出造型所言不假。所以重新啟程後,這塊石頭很快就落在我們腦後。
在峽谷中行進,這時候逐漸感覺到氣溫的下降,不由慶幸衣服穿的足夠厚實。沿路有很多地質地貌表征,還有眾多植物,作為地大的基地,每一種類型都體貼的標著標簽。那些沉默了數千年乃至數萬年的岩石土層,即使在今天看來,哪怕是零星著的,孤寂著的,也都可以讓人感到敬畏,對於時間的敬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其實人在時間的面前,也是如此渺小的個體,然而之於人本身,卻是全部。
植物在這樣的峭壁岩石間生長著,青嫩的顏色,瑟瑟的在秋風涼意中,招搖著堅強的生命力,這個時候或許不現實的懂得,每種生命,都值得尊重,因為生命本身,意味著執著。
這些事物本身都是靜默的,然而不甘冷清的人們,會給眼前出現的靜物們加以美好的故事和名稱。所以,便有了青蛙、螃蟹和烏龜共同鎮守的故事。而有著波痕的攔路石,則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
那時距離現在有點遙遠,所以後面,我只好天馬行空式的講述。
前行。在連心瀑細小的涓流下,出現了三岔路。走過連心橋,向十懸峽的方向行進。不遠處,便是抻牛湖。又是一處有著傳說的地方。但是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是之後的疊瀑洞天,因為過水潭需要走木樁,經常會有一些不注意的人華麗麗的摔到水裡(我再一次為自己幸災樂禍的損耗rp哀悼下)……
途中曾經過一處水簾洞,然而面對擁擠著的眾人,果斷的放棄了進洞的念頭,倒是之後又碰到一處水澗,因為是在小岔路上,走過的人很少,走上去的我們得意的發現,這才是真正的水簾,盡管不是洞,有風經過,於是細小的水珠隨風停留在臉頰上,清爽撲面。後有一處回音峽,從很遠處便聽見勇於嘗試的人群歇斯底裡般發出的呼喊。
不見天、怪峰、擎天玉柱……地質奇觀大抵都是這樣一些吧,卻依然要感慨時間的作用是如此的神奇,時過境遷,有誰可知當初的容顏?
終於走到了連接十懸峽和海棠峪的通道。2842級台階。竊以為出行中我最痛恨的就是爬山,不過好在有眾人相陪,否則我定是望而卻步。台階上很多數字旁都記載著以數字為年份記載的大事。不過和預想不太一樣吧,比如我以為1840會出現鴉片戰爭,然而並沒有出現,倒是經常出現一些名著的誕生時間或者作家的生卒年份。爬山是最痛苦的歷程,好在幾番波折下最終還是到達了頂峰。
休息了一陣子,大家繼續向下山的路走去。下山的速度遠遠超過上山的速度,不過想到下山對於膝蓋的磨損,心中小寒了一下(此後遺症在回學校後表現了幾天……)
海棠峪據說是百裡峽中的精品路段。諸如天橋一線天等等奇觀。不過此時天色漸晚,同志們想到旅店等待著我們的烤全羊,都不由的加快了腳步。這時候似乎游人也稀少了起來。抬頭看到峽谷這個罅隙外的藍天,峽谷內生長的植物,沒有了人聲鼎沸,頗有一些世外桃源的氣質。走到回首觀音,這種肖形的景觀想來要憑機緣,在好友的提示下,我們才恍然大悟果真如此。從賞心瀑下的山洞走出,豁然開朗。傳說中的海棠姑娘靜默著,神情安然。
剩下的路程並不長,沒走多遠,便已經回到了最開始的三岔口。想到旅館的誘惑,腳步輕快的,大家迅速的向著回去的路走去。依然是驢車,盡管內心還是對小毛驢有點愧疚,不過還是在疲累的提醒下,搭乘著回去。
晚上的時候點篝火。 隨著背柴人的腳步,走下還帶著馬群走過後留下味道的台階,聽到河水嘩嘩的水聲,在暗夜的狀態下,這種水聲似乎可以放大到心裡,在用竹排搭成的橋面上戰戰兢兢行走的我們,橋面在眾人走過的時候有著微微的顫動,橋下的河水因為有些許落差聲音凸顯出洶湧
在河對岸的一片顯然已經經受過許多次篝火考驗的土地上,架好木柴,生火,我們的夜才剛剛開始。
起初大家只是圍著火隨意的站著。此時夜晚的小鎮也展現出嫵媚的一面,黑夜給予了這裡另一種真實而虛幻的美麗。遠處不時有煙花飛天,還有古老的孔明燈,一盞盞的升起,紅色的光芒,逐漸升上天際,湮沒於黑暗中。這時候有些回想起曾經在西塘的時候,也是夜晚,水鄉小鎮的艷麗,大紅燈籠的真實與倒影相依,小橋下經過的木船,以及,在岸邊放走的,燃著小小燭火的紙船。流水的夜色裡大抵都會有這樣的色彩吧,無論用著古老的方式,還是現代的演繹。孔明燈是古老的,也許山水也是古老的,然而璀璨的煙火和花燈,還有篝火旁的我們,都是匆匆流年裡的真實。
夜色愈濃。周圍的人逐漸多起來,有人手拉手牽成圈跳舞,有人用煙火勾勒著未知的圖案,這是出世亦入世的世界,火光下溫暖的面龐,都在此刻,銘記成冊。
看著續過的柴火也逐漸只剩下零星的火星,然後終歸沉寂,歸程。
第二天清早,車子在公路上七拐八拐,終於到達了魚谷洞。看價牌,哀哀的想,又逢漲價。不是很大的洞。據說有五層(是吧?),不過總結起來就是從一進去我們就有種失望的預感。導游說到第一層的時候——嗯?有什麼嗎?我們如是想。直到三四層,似乎才有了一些可看的東西。不過我還是比較爽的,因為終於本人的個頭有了誇耀的地方,看著幾乎一直要彎著腰走的好朋友,我心裡這個得意啊(不禁想唱到——當裡個當~~)。石柱、石筍……千萬年時間的造化裡,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神奇吧?洞中比較好看的是仙人指路和石花(?),不過當某個小朋友生發出“我怎麼覺得那仙人指路的手跟長瘤了似的”感慨之後,我只有爆笑的衝動。比較有趣的是最後要出洞的時候,居然聞到了陣陣酒香,原來當地人利用石洞中的環境儲存當地特產的魚谷酒。
出洞的時候發現已經從剛入洞時的山腳下不知不覺間爬到了山上,下山的路有兩種,台階穩當,滑草刺激。除了某一只隊友臨陣脫逃之外,我們都選擇了滑草。坐在上面時候,有瞬間感覺到自己還真有勇氣,剛開始下滑的時候略有膽戰心驚,不過後來覺得真是很爽啊,坐蒸汽小火車,看了據說谷雨季節噴湧出魚群的泉眼,再出洞的時候,剛剛下起的小雨居然有變大的趨勢,不禁讓我們為能否順利乘竹筏有了一絲擔憂。
好在老天是夠厚道的,乘車回到旅店的時候,雨停了。旅店的主人說還要過一陣才能做好飯,大家便馬不停蹄的向乘竹筏的地方趕去。依然是過昨天經過的橋,不過這時候我們都已經呈現“熟練工種”的優勢。七個人曾經還討論過筏子如何分配的問題,剛開始,還是破費了一番功夫。過大的筏子讓我們無所適從,而這時某兩人已經劃出去很遠並且十分囂張而得意的對著我們大笑。
沒想到這筏子是看著容易劃起來難,幾個人拼死拼活,終於讓筏子逆水行進了一段距離,然而稍一懈怠,便是那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眼睜睜的望著定下的目標離自己愈來愈遠。
原本以為很容易的事情,在我們感受到手臂肌肉出現不爽狀況之後,只好選擇了返航,又是一陣手忙腳亂,待停靠到岸邊的時候,大家都發現肌肉無力,並且,那句老話也是對的——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更何況我們不是在河邊,而是在河上……
ps:百裡峽其實游覽一天左右就足夠了,甚至半天就可以,不過竹筏和篝火還是很有意思的,
魚谷洞我們感覺一般,不是很推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