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到22日(上周四到周日),我們一行兩人從上海出發,在陽朔度過了愉快的四天。盡管在桂林遇到一些小插曲,會在另外一個帖子上詳述並提醒大家注意,我們基本上還是非常愉快。這首先要歸功於網上很多熱心旅友的攻略,大多很全面。記得有個帖子好像叫桂林旅游全攻略的,彙集了很多攻略的信息,算是比較全面的了,因此這裡也就不班門弄斧了,只是把自己偶遇的美食分享給大家。
(1)吃的――米粉。
大家都說桂林米粉好吃,但是也不盡然。陽朔西街裡面的米粉鋪子也吃過一些,大多沒什麼印像,或者有些是難吃。不過,西街外的米粉鋪子,倒多有不錯的。很多是當地人在那裡吃的。有一家叫“老油條甲天下桂林米粉”的店,在芙蓉路(近府前街,離西街很近),因為很多人光顧,所以料也很新鮮。而且湯頭是高湯的,很新鮮,可以自己添加。非常鮮美,清淡,價格也和普通米粉鋪子的差不多。一兩,二兩,三兩都可以買,隨性也好吃。值得推薦。有些網友的攻略裡面寫過這個鋪子,但很多攻略裡沒寫。所以特別誇獎它一下。
(2)吃的――扁食
知道扁食一詞是很多年前在去南寧出差的時候。扁食其實是餛飩,據說因為這種餛飩的陷子要手工剁很多下,使得陷子很有彈性,因此叫做扁食。去桂林的人多知道米粉,但對扁食也許沒有什麼印像。據說扁食是南寧一帶的土話,扁食陷子的做法也很當地化。這次在陽朔的一個晚上,四處覓食獵奇,發現一個小餛飩鋪子叫“超記――功夫雲吞”,忽然心裡靈光一閃,莫非這個鋪子是賣扁食的麼?和朋友進去嘗了一下,果然!陷子非常Q,比貢丸的肉細嫩。小餛飩的做法,但陷子不少,和很久以前吃的一樣好吃。本人喜歡清湯的扁食,你也可以嘗試加一些調料或香菜什麼的扁食。超記也不在西街,在離細節很近的一條小馬路上,旁邊就是娜娜自助餐廳(這個餐廳大概地圖上找得到,你應該也不難發現)。
(3)吃的――漓江魚
啤酒魚的威名已經遠播了。不需贅述。關於漓江魚,我倒是覺得不一定要執著於啤酒的。這次去陽朔,吃的最好吃的魚是在興坪的小飯店黃燜的漓江魚。也許因為加的調料更少的關系,清澈水裡魚那種沒有一點土腥的嫩魚肉完全沒有被調料所掩蓋。這正是城市裡菜館吃不到的。楊堤到興坪水邊賣的烤魚也不錯。不過我沒嘗試面拖的魚,感覺水邊的魚還是新鮮的好。
陽朔城內很多飯店賣的26一斤的啤酒魚,其實是用飼養的魚做的。也許因為廣西水質好的關系,還是會覺得比上海的好吃一些。不過要吃漓江長的魚,還是要在江邊的飯館,會比26塊貴一些,相對的魚的鮮也更純正。
本人不是很懂得吃,不過感覺新鮮的江魚和好的海鮮大概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那就是:自然的新鮮就是沒有什麼很特別的味道,只是淡淡的,像純淨的流水從嘴裡經過一樣,細致純淨。那個大概就是河海的鮮。
(4)吃的――土雞
連陽朔本地人都承認,現在幾乎吃不到真正的土雞。那些所謂的土雞,也只是從市場裡買的,散養在山坡上的吃合成飼料的雞。我在遇龍河漂流的時候,路過舊縣,參觀了那裡的古建築。另外還在黎老根餐館(網上有多處攻略提到過)吃了一頓黃燜土雞。味道不錯。不過黎老根餐館最好吃的是素菜,小白菜,豆腐。尤其是豆腐,方方的做成香干大小,很好吃。土雞倒還是其次。
(5)順便說說富裡橋
很多旅友的攻略都已經寫得很詳細了。我想補充的一點關於遇龍河漂流的,其實我更喜歡的是下半段(從遇龍橋往下)。上半段的富裡橋很漂亮,但是從金龍橋到富裡橋水路要1小時,沿路的風景沒有後面的那麼好,優點就是相對人少。時間充裕的旅友可以走水路,時間要是不夠的話,據當地人說可以直接走陸路(摩托車)到富裡橋,看看,然後回金龍橋開始漂流也可以了。遇龍河可以和大榕樹、月亮山一起游玩的。下船以後順便去一次大榕樹和月亮山,可以不走回頭路,只是時間有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