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新疆最早與中原中央王朝建立戰略聯系的重地。立國於伊犁的烏孫以及後來的悅般、西突厥的牙帳、察合台汗國的首都、亦裡把裡、准噶爾汗國首府,上下兩千年,縱橫數千裡,伊犁一直是名勝之地。清代,伊犁曾是新疆的首府。伊犁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素有人種、民族博覽地之稱。
伊犁是全國唯一有錫伯自治縣的地區。
伊犁是全國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最多的地區。
伊犁是全國使用民族語言最多、地方民族語別最多的地區。
伊犁昭蘇聖佑廟是新疆現存最大的喇嘛廟。
“伊犁九城”是清代全疆第一的城府建設之區;伊犁惠遠古城是新疆唯一現存的清代古城。
伊寧市的陝西大寺是新疆最古老的回族清真大寺。
《伊犁新疆日報》1934年創辦,是新疆歷史上唯一的用漢、維、哈、蒙;四種文字出版,漢維兩種文字共出一報的報紙。
《人民導報》是中國新疆史上的地區級唯一的俄文報紙,發行於40年代。
伊犁惠遠城是俄羅斯國第一個在中國地區設外國領事館的地方。清鹹豐年八月(1853)正式開館,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設外國領事館的地區。
伊犁是中國西部最早實行屯墾的地區。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漢政府在烏孫中部伊犁河谷屯田。
伊犁是新疆近代史屯墾最發達的地區,有旗屯、兵屯、回屯、民屯、遣屯。
“伊犁四營”(錫伯、索倫、察爾、厄魯特營)是中國從事戌邊屯墾的最老、歷史最長的八旗組織,1938年1月14日才被伊犁屯墾使宣布撤消。伊犁屯墾使是中國屯墾史上唯一的地方屯墾機構,1938年栽撤。
伊犁惠遠城是中國西部第一個對外開放商埠,1853年最早設立俄國貿易圈。
伊犁霍爾果斯口岸是中國西部最大最早的口岸。
伊犁尼勒克古銅礦遺址是新疆已發現的最古礦井,全國罕見。
伊犁皇渠(今人民渠)是新疆歷史上著名的水利設施,灌區面積全疆第一。
伊犁乳品產量全疆第一,占自治區總產量60%以上。
成立於清乾隆年間的伊犁馬廠,時間之早,規模之大,全疆第一。
伊犁是天馬的故鄉。烏孫種馬輸送內地,新疆第一。伊犁種馬場成立於1942年,是全國最大的種馬場之一。
伊犁鈾礦是中國第一批建成的鈾礦基地之一。
伊犁是中國最大、最早引進高級香料熏衣草的產地,熏衣草油產量全國第一。
伊犁是新疆提供商品糧油最多的地區。伊犁昭蘇榨油廠產量新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