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夢寐以求的吳哥之旅,終於在2月成行了.
D1機場-柳葉酒店-景區售票處-巴肯山-日落-酒吧街-RED PIANO晚餐-BLUE PUNKI冷飲D2上午:酒店-吳哥寺日出-吳哥通王城-(通王城內 南門-巴戎寺-巴方寺-王宮-空中宮殿-癩王台-鬥像台)-酒吧街午餐-酒店
下午:酒店-勝利門-周薩神廟-托瑪儂神廟-茶膠寺-塔布籠寺-皇家浴池-酒吧街晚餐
D3上午:酒店-豆寇寺-斑黛喀德寺-比粒寺-東梅奔寺-塔遜寺-涅盤宮-聖劍寺-酒吧街午餐(BulePunki 二樓就餐)
下午:酒吧街-吳哥寺
D4酒店-班提色瑪寺-女王宮-崩密列-羅洛士群(羅萊寺-神牛寺-巴公寺)-
D5酒店泳池游泳-Old market-酒吧街午餐-機場
D1 廣州-暹粒 CZ3053 當地時間 14:45到達暹粒機場,感覺居然有點像到了亞龍灣的度假酒店.指示牌上還有中文,很是驚喜. 航班途中,空姐派發了出入境登記卡, 在飛機上填寫好了,進入機場入境大堂後,就是排隊等候辦理手續. 大堂很小,但環境裝修滿精致,隊伍不長,就三五人,目睹前面幾位旅客很快就通過了,也沒有傳說中的索賄1美金的情況。很快就到我了, 我把護照和登記卡交給工作人員.她低著頭,耐心地把護照前後翻來幾遍,嘴裡開始發出聲音,我努力聽著沒聽懂,就沒理會,她繼續murmur,同一個音重復了幾次,似乎是“向前”,我以為要向前看攝像頭照相,就把頭扭向櫃台另外一端,卻沒找著攝像頭。回頭看工作人員,臉色開始發黑,聲調開始上揚,雖然我依然聽不懂,卻明顯感覺到她的不滿和怒氣。只見她怨恨地填著我的入境登記卡,砰砰地幾下在護照上蓋印,從她手中接過護照和出境卡後,就算合法入境了。 往前幾步就是機場行李流水線旁,取回自己的箱子。大步往前走,經過檢查通道,通道只有一個檢查工作台,對於沒有正申報的行李,以抽查形式檢查. 我停下腳步,工作人員反而示意我可以通過。 到了出口,我們打算找的士前往酒店,突然有人拿著打印著我英文名字的A4紙問我,才知道這是我之前在網上向他詢價的TUKTUK車司機,由於是出門前一天才聯系的司機,時間太緊,價錢沒有談好。他靦腆地說先用他的TUKTUK載我們到市區,到了市區以後再談價格。心想這司機太會做生意了,待會兒如果價格不算太狠,也就算了,一是免得再花時間找,在街上在找司機,運氣不好的話也許更差;二是通過e-mail溝通,看來他英文不錯,大家溝通也方便一點。來到TUKTUK車旁,有點小驚喜: 車子很新,乘客坐的軟座墊是用簇新的白底金線大像圖案的織布覆蓋,看上去非常干淨而又富民族特色。艷陽高照,雖然是二月中旬,即使我們有備而來,只穿一件袖子是鏤空花的薄衣,在機場外站了一會兒已酷熱難忍。但當車子開起來後,微風迎面吹來,感覺卻是非常的舒服。離開機場前往市區,路是平坦的水泥路,路邊就是紅色的泥土,窄窄的泥路後不遠一段接一段的鐵絲網將大片荒地(看不到任何莊稼或建築)與公路隔開。路上的車不多,沒有出現塵土飛揚的情況,坐在TUKTUK車上,呼吸著吳哥的清新的空氣,很是愜意,(心理暗笑:之前准備的墨鏡帽子紗巾等全副武裝,也太誇張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啊)車子來到第一個丁字路口,有一個小型的女神石雕像,四周有小花圃圍著。繞著女神往左拐,進入另一條一條筆直的路,這裡路上車子多了起來,兩旁的建築也多了起來。多是3到5層的中型酒店,應該是新開業的吧。多是白色的外牆,紅色的屋頂,金色的窗門邊框。一座漂亮的酒店,一片凹凸不平的紅泥地,又一座酒店,又一片荒蕪的泥地。 在路的兩旁,它們就這樣子交替地出現,沒完沒了。當車子慢下來後,發現不知何時開始每兩座酒店中間的泥地越來越小的,路兩旁開始出現感覺有點髒髒的小攤,喇叭聲不絕於耳。車子再往右拐了一個彎,只見前方有道路施工, 滾滾沙塵,撲面而來,我們迅速地抽出紗巾帽子,化身成為伊斯蘭少女。TUKTUK歪歪斜斜地使勁地碾過翹起的水泥塊,我們狼狽地一手扯著扶手,一手捏著紗巾,腳攔著行李箱,生怕被拋到車外。熬過幾條窄窄的街道,終於來到柳葉酒店。 與司機約好16:30前往景區買票,然後就進入酒店CHECK IN了。服務生非常熱情,第一次真正感覺到“賓至如歸”。運氣不算太好,沒有分到面對游泳池的房間,而是面對停車場的二樓房間。不過看看酒店的大堂和房間,也已經很對得起278元了。感覺這裡是三星級的房間 四星級的大堂和五星級的游泳池.
放下行李,輕裝上陣,我們搭TUKTUK來到景區售票處。當天的門票還沒有開始售賣,各膚色的游客幾經在窗口前排成幾隊了。隔了兩條隊伍,看到一群同胞叔叔從一輛越野車走下來,每人手中的相機都鑲著長長的白灰外殼的紅圈鏡頭,羨慕ING。。。。。。(我四十歲的時候,也要這樣出游,哈哈)我們備好60塊美元和各自1寸的照片等待門票開售。買票時發現原來現在已不能使用自備的照片,只能在現場照,然後直接打印在門票上,看著打印的照片,估計攝像頭像素不過20萬。也好,自己難看的樣子這樣模糊化,也看著舒服一點。繼續坐上TUKTUK車前往巴肯山。 在一個上山小土路口的一塊小平地,TUKTUK停下了,說游玩完畢後,到馬路對面大樹底下找他,他會一直在那兒。在通往上山小道的右手邊,有一個大樹,在樹身離地兩米多有一個木平台,有一把木梯子與地面連接,兩位金發美女正在台上站著。這裡應該就是“泊像”的地方吧,我想。正想為“泊像”台拍照時,無意識的回頭一看,兩頭大像正慢悠悠地向我走來,距離不到5米,我嚇得馬上往後撤,我姐居然鎮定地迎著像鼻子一站,拍了大像的正面,還用閃光燈!我從未試過如此接近大像,驚恐之余,又不免有一點興奮。金發美女騎著大像出發了,我們也開始上山了。這裡兩條小道上山,“像左人右”。游客不少,走在小道上,有一點點像在白雲山上。當然,這裡路近多了,不一會兒就到了山頂。映入眼簾的,不是古樸的巴肯寺,而是在一層層階梯上坐滿的游客,與在越秀山等待球賽開場的樣子無異。想起我們說要早點過來,找個好位置細細欣賞巴肯山日落,不免覺得可笑。終於來到巴肯寺腳下,階梯極窄極高,而且邊緣已經被磨得非常圓滑,階梯就更顯狹窄了,把相機放好在背包,手腳並用,小心翼翼地,爬上巴肯寺。平日的無神論者,現在懷著虔誠的心,願神靈保佑,不要摔下來。待登上古寺的中心,也就是巴肯山的最高處,才強烈地感受到我們正在慢慢地靠近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