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太短,夏天的暑氣還未全散盡,秋的腳步已經來臨。風裡夾著涼爽,可是雨是很吝嗇的,只能滋潤一下久已干渴的土地。太陽曬在身上依然是熱,不過沒有夏天那麼得毒了;樹葉依然是綠,只是沒有那麼得飽滿,讓人有“伊人將逝”的感覺。心裡還在回味著秋天,卻要匆匆地送走它;冬的寒風悄悄吹來,干燥的空氣裡裹著沙,讓人畏懼嚴冬的恐怖。這使我想起了家鄉的秋了。
杭州的秋,真的是一片金色,滿眼的桂花自不必說,幾場秋雨之後,微微泛黃的樹葉在成熟的綠中顯著金燦燦,連那碧波的西湖也會在宜人的陽光下來助興,為你的心裡渲上一層金色的溫暖。
也許是在夏天的悶熱中憋得太久,8月下旬那沁人心脾的空氣充滿了成熟的氣息,可著實讓人想說“好個秋高氣爽啊”!此時在西湖上劃船是很好的,水波散著陽光,明亮而不刺眼,渾身有一種暖洋洋的舒適;稍稍有點熱了,湖上吹來涼風,浮動的水面輕輕地晃動著船身,就想一直沉浸在此,更想煮上一壺酒,擊著船舷,和著曲調,對酒當歌,遙想當年蘇東坡作《赤壁賦》的意境也只如此。好朋友們一起泛著幾葉小舟,有嬉笑,有細語,都讓那湖光山色做了一邊的陪襯,真想感嘆“詩情畫意”這個詞的妙處了。湖邊的蘇堤充滿著閑情意趣:草坪上,或是情侶兩兩,或是一家融融:坐在岸邊的長凳上看著,保俶塔和著周圍矮矮的山,一點也不突兀;不遠處水上的幾根木樁上停著幾只水鳥,水裡的魚兒悠閑地游著,幾簇垂柳微風中細舞,真的願意就這麼在這整整一天,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只將自己融於這一片美中了。
十月桂花開得最盛,就在滿覺隴那,是不得不去的。滿山的金黃,沒有半點雜色,宜人的芳香,談談地散在空中,不濃,不俗,只想深深地吸上一口氣。路邊要一碗放著桂花的藕粉,舌尖留著滑爽,齒間透著香甜,都不想那山珍美味了。買一枝桂花回家,希望帶一份清香回去,只可惜桂花離了枝干,幾天內就會謝完,慘兮兮的,還是回大自然中去享受吧。
夜晚的靜謐,要去“平湖秋月”。一輪明月當頭,靜瀾的湖面,沏上一杯龍井,獨自一人,心裡的萬千波瀾都被熨平,口中輕輕吟起《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朗朗夜空裡,“三潭映月”依稀可見;“阮公環碧”上,隱約傳來悠悠曲調;蘇堤上柔和的路燈成了一條玉帶,孤山上又有重重疊疊的樹的影綽。秋天的夜晚,祥和籠罩著整個城市,白天的喧囂都在它之中退去了。
八月十八看潮,已經流傳了千年,去六和塔固然好,登高處可極目四方,氣派壯觀一覽無遺;可要是能在四堡那住上一所農宅,吃著美味的螃蟹,聽著潮起潮落,也別有一番風味。
再過幾天,重陽登高,或爬玉皇山,或爬北高峰,看著日落,天的那邊映著金輝,天的這邊映著紅霞,你的臉上映著笑容。我曾經去過北京的香山,清晨的紅日被午後的陰沉逼走,那寥寥的零星紅葉也因為慘淡的陰沉失了色,天早早地黑了,寒冷和失望包圍著我。我相信那天我回來時整個人都是陰沉沉的。我不願回憶 ,我期待那杭州的燦爛的重逢。
等你滿意地享受完了整個秋的贈與,它也要漸漸地走了。心裡有幾分依依不舍,卻充滿了來年與它再聚的希望。一場秋雨一場寒,落葉蕭蕭,多少悵然,全都散在那即將誓去的秋中一起去了。淅瀝的秋雨,雖沒有四月煙雨凄迷的嫵媚,卻也能讓人發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感嘆。
郁達夫自有他故都的秋,可我的心裡卻獨愛我那永遠的杭州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