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三月,春節剛過不久,覺得是旅游淡季了,各種費用相對較低,天氣又是春花開放的時候,遂整理行裝,帶著老婆離開武漢,踏上我們的桂林之旅。由於相機問題,照片比較模糊,請勿見笑。
乘火車到達桂林。1627次17點15分漢口站開,次日05點30分左右到桂林。
桂林是一座以山水秀麗和文物古跡眾多為主要特征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岩溶地貌最為發育,最為典型,轄區內洞穴、石峰數以千計,大小湖塘數百個,其間河谷開闊平緩,山多平地拔起,孤峰、流泉、峰叢、峰林環布,漓江依山勢流轉,江中為洲,間有險灘、流泉、飛瀑,是桂林山水精華之所在,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漓江使這裡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形成了桂林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自然風光。
桂林市像山景區位於城市中心,它包括像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三座山相距不過二三千米,瀕臨漓江,半枕陸地,半沉江流,山水相依,是桂林山水的精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秀,加之千年的開發游覽,早已成為一方旅游勝地,遠近文明。
像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它是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組成的。明代孔鏞有詩贊道:像鼻分明飲玉河, 西風一吸水應波, 青山自是饒奇骨, 百日相看不厭多。
“三山”中的像鼻山位於桂林城南的漓江西濱,桃花江與漓江的交彙處,是桂林城的像征,桂林的城徽即以像鼻山為標志,也簡稱像山。像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億6千萬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組成。山形孤拔陡峭,岩石古蒼。在像鼻與像腿之間有一水月洞,有如一輪明月靜浮水上,形成著名的“像山水月”。此景集清山、秀水、奇洞、美石、倒影於一體,成為歷代詩人吟詠不絕的千古題材,是游人至桂的必游之地。
在像鼻山的像鼻與像腿之間,有一東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繪:“飛崖自山頂尺跨,北插中流,東西俱高剜城門,陽江從城南來,流貫而合於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復內外瑩波,像山水月之稱以此。”每當月朗清風,水平如鏡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輪皎月浮江,江中二圓月並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的絕妙意境,這就是桂林最富盛名的標志性景點--像山水月。山頂有明代所建普賢塔, 為喇嘛式實心磚塔, 高13.6米。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無普賢菩薩”之像。遠看塔似劍柄, 又像寶瓶, 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
像鼻山與穿山、塔山分布漓江兩岸, 山形、塔影、明洞構成美麗的“三山景色”。穿山月岩與像鼻山水月洞遠近相映, 呈現“漓江雙月”的奇景.像山公園以像鼻山為主體,還有“像山水月”、仿古建築雲峰寺、愛情島、明代建築普賢塔等景觀,像鼻山是桂林重點的旅游景點。有道是:桂林之旅,從像山公園開始。
像鼻山在桂林市東南漓江西岸,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像而得名。像山原名漓山,又叫儀山、沉水山,簡稱像山。像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像征,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品多以像山作為標記。 “桂林這個城市的美麗是當之無愧的。”連佩雷斯•德奎利亞爾這個到訪了世界各地,見多識廣的聯合國前秘書長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看來桂林之旅不會讓人失望了。
像山又名像鼻山,它位於桃花江與漓江彙流處,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像,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引作桂林市的城徽。山體前部水月洞,彎如滿月,空透山體,清澈的江水從洞中空鼻而過,波光洞影,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像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景觀一絕。
往往是還沒有到桂林就被她“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所吸引,總想精心准備一個假期、一份心情去細細體味這裡的山水、人情、風俗和悠閑舒適的生活。
七星(岩)景區位於桂林漓江東岸,漓江支流小東江畔,距市區1.5公裡,因七星山七星岩而得名,是桂林市最大的綜合性的生態景區,占地面積約134.7公頃,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於斯,儼然成為桂林山水的縮影,自隋唐時期起就已成為游覽勝地,如今更成為世界旅游組織推薦景區、中國首批AAAA級景區、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桂林的核心景區,七星(岩)景區游覽內容豐富,主要自然景觀有“棲霞真境”七星岩、“壺山赤霞”駱駝山、破壁而飛“龍隱奇跡”普陀石林、月牙山、天然空調元風洞等;人文景觀有“月牙虹影”古花橋、“桂林名樓”月牙樓、 “華夏之光”七彩壁畫、 “千年禪院”棲霞寺、天然盆景奇石館等;眾多革命、歷史及文化遺跡:丹桂岩史前遺跡、普陀山石刻及“壁無完石”桂海碑林石刻博物館、玄武閣代精品石雕“龜蛇合一”、清代雷酒人墓、顏真卿逍遙樓碑、抗戰八百壯士墓和三將軍墓、解放戰爭陳光烈士墓等;其他景觀有月牙樓(特色素食)、桂林動物園、游樂園、樂水瀑.
七星(岩)景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華夏之光”以藝術和科學的廣角,薈萃中華民族七千年文明之精華,釋古歷今,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彩色花崗岩石雕壁畫。
神仙洞府”七星岩是中國歷史上開發最早的游覽岩洞,洞內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像一條雄偉壯觀、氣勢磅礡的地下畫廊,自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唐時就已成為游覽勝地。
始建於唐代的西南名寺棲霞禪寺經重修,於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八日新寺落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唐式建築風格的寺廟。
棲霞寺,位於桂林七星公園內。高僧曇遷大和尚,隋開皇十年(587年)雲游桂林,於普陀山七星岩壁題寫“棲霞洞”三字(“七星岩”的別稱),意思是指七星岩內鐘乳石色彩繽紛,好像錦衣彩霞。自此,唐代始於山麓建有了“棲霞寺”。可惜,棲霞寺在鹹豐年間毀於戰亂,至光緒十八年(1872年),廣西巡撫張聯桂集銀二千六百兩,於當年三月至七月,歷時五個月,將原有建築盡悉修復,主體外圍建築也修復了渾融和尚修建的“聽月亭”、“伴日亭”。渾融修建的棲霞寺,凝結著濃烈的民族氣節,其“聽月亭”、“伴日亭”,是各取“明”字之半,寓意期盼明朝的復興。
棲霞寺根據歷史記載規模在原址再次進行修復擴建,設天王殿、大雄殿、觀音殿、藏經閣,中軸北翼借用江南造園手法,設曲廊、白蓮池、素食齋、方丈院、聽月亭。寺內精美的唐式佛像、名貴的東陽木雕、國內最高的立式漢白玉觀音,再現“棲霞真境”勝景。2002年9月28日重光之時,獲中國佛協領導和諸山長老高度贊譽,稱之為“中國最完整、最精致的唐代風格寺廟”,從此名播四方。
西南名寺棲霞禪寺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唐式建築風格的寺廟。桂林的古八景、續八景中,就包括了七星(岩)景區的“棲霞真境”、”“壺山(駝峰)赤霞”等二處景觀。
駱駝峰(克林頓環保演說處、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七星公園是桂林的經典景區,有很多特色景點,比如華夏之光、駱駝山等。是桂林最大的綜合性公園,還有兩只可愛的熊貓!還有,它也是桂林市最大的生態公園,一進去就能感覺到空氣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