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本來是去年年底的計劃外行程,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行。但是此次的旅行卻是受到了去年計劃的影響,在未出發前就注定了會有很多的遺憾,事實也的確如此。去年年底的時候是朋友的年假快要到期,急於用完就想叫上我一起去麗江。其中的一位朋友已經是第二次去麗江了,因此我們就沒有做任何功課,打算跟著他走就好。當時他的意見就是在昆明呆一天,其余時間都留在麗江,而且是去了麗江後再做打算。我想也好,反正我不打算休上半個月,把一年的假都在年初用完,所以這次我就是先確定休假時間,再根據休假時間訂的機票,再做的功課和行程。這種安排使得我在做行程的時候特別地被動,功課做得越好越仔細,越感覺到此次旅行由於時間安排而帶來的缺憾。出發前一直都覺得很郁悶,直到真正踏上了雲南那片七彩沃土。
D1,3.07,周六,南京-昆明
挑在三月份去是為了躲避旅游旺季,淡季看風景也許會有些遺憾,但是走到哪裡都不擁擠。旅游,說白了就是圖個心情,而不是花錢去找罪受,受過旅游旺季罪的人相信都能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況且淡季哪裡都便宜,所以選擇淡季是我一成不變的原則。
為了盡量能把行程安排的圓滿些,之前我就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怎樣才能既玩得好又省錢。比如能否像在陽朔一樣通過導游拿到優惠的門票。我在網上詢問的結果都是,不能。再比如我恰巧網上遇到一個旅行社的導游,她非常熱情地要幫助我安排行程,可是報出來的價格確是貴得嚇人,並且還告訴我說,這樣的價格她們已經是沒有利潤可賺。可是事實皆非如此。一通了解之後,我在去雲南之前只訂好了昆明的住宿-大腳氏國際青年旅社,和麗江的住宿-納西淨地客棧。我們對這兩處的住宿都非常的滿意。
先來介紹一下“大腳氏國際青年旅社”。說實話,一直很想去體驗一下青年旅社的感覺,一是因為便宜,二是因為想知道為什麼老外很熱衷於住在這樣一個地方,三是曾經路過青年旅社的時候,那種非常溫馨、友好、樸實、朝氣、有個性的氣氛和感覺一直牽引著我,四是住青年旅社的人基本上素質都不低,很容易有志同道合之感,令你身心愉快。唯一的擔憂就是男女混住和衛浴分開,可是後來我卻發現這恰巧成了青年旅社最吸引人的地方。來自各地的朋友住在一起可以暢快地交流些奇聞廣見,交各國的朋友。衛浴分開,這樣就不像住標間的時候兩三個人排隊用洗浴間。因為大家的作息時間都不一樣,所以基本上我們一行人可以同時進行洗漱,加快了效率。再有就是它24小時提供熱水,熱水質量很好,不像我們住的客棧,水流小,還時冷時熱。
我們住的大腳氏地段很好,屬於鬧中取靜的那種地方。大腳氏的生意也真是很好,雖然是淡季,我們6個人仍然沒能如願以償地訂到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三人間或是四人間(因為沒有混住過,所以才打算這麼訂的,可是青年旅社唯獨沒有三人間,單間,標間,四人間,六人間,八人間)。事實證明很多事情是不能想當然的,雖然我們分住在兩個房間裡,可是感覺卻是非常的好。多人間的房間都是高低鋪,我住的那間裡有還住了一個日本人和一個白種人(他回來的很晚,我們已經睡下了,而我們又起的很早,他還在睡,所以不知道他是哪個國家的人)。由於我們的行程太緊,所以沒能有時間再仔細地體會到青年旅社的溫馨與舒適。進進出出的時候看到老外們悠閑自在地看電視、上網、打桌球時,不禁能感覺到一種家的溫暖。這在旅游途中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順便要提一句的是,大腳氏有自己的茶社,價格公道而且質量不錯。10寸的皮薩只要25元,口味遠遠勝過必勝客。
由於打折機票的緣故,第一天我們很晚才到昆明,昆明機場離市區很近,打車一二十分鐘就能到。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坐上出租車之前收到先行部隊的消息,要我們上車就關窗戶。不明就裡的我們並沒有太在意,沒想到車子一開,就有守候在路邊的人往車窗裡一把一把地塞廣告名片,名片好像還不是一般的紙張,有點塑料的感覺,像一把把的小飛刀朝我們劈頭撲來。我們先是一驚,然後狂笑,真是很有意思。
到大腳氏已是深夜,趕緊洗漱入睡。
D2,3.08,周日,石林一日
昆明其實沒有什麼可玩的,比我在昆明多呆了一天的現行部隊並沒有對昆明做出多麼高的評價,與他們之後對麗江的留戀的態度比起來是大相徑庭的。除了石林還值得一去外。我原先的計劃是6個人正好租輛面包之類的小車,把九鄉和石林一網打盡,當然九鄉是排在順便的行列裡。
我猜可能是先前部隊受到了價格的誘惑,提前報了一個石林的一日團。報了就報了吧,出門在外以安定團結取得好心情為主,不必太過計較。這也是我們一路上能玩得很開心的關鍵所在。
石林的門票是140,導游說她拿的價格是105(我們暫且相信她吧,想想團費120包括車費、午餐(午餐吃的還不錯)、門票和免費足部按摩半小時,是不是心裡會有很多的問號???)。當然這樣的團是免不了進店的,我們一共進了三個店(想想進店不買東西導游都能拿回扣,根據定理“羊毛出在羊身上”,求解“店裡的商品一件要被宰多少錢”?),的確損失了很多時間。劃算不劃算說不好。因為我們的導游的確很不錯,很能說。一路上都跟我們介紹了很多知識(雖然我都忘得差不多了)。
非常感謝老天爺對我們眷顧,在雲南的日子裡,除了雪山上,其余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石林的美景相信大家在網上都已經領略過了,但那張照片其實就是石林最經典的一副畫面。當然我不是說石林不漂亮,它已經開發成了一個地質公園,天然的景觀配上人工的裝飾,整個公園裡春暖花開、小橋流水、綠茵掩面、美不勝收。唯一覺得稍微有點不爽的就是正好碰上了38節,公園裡還是人滿為患,尤其是在石林經典造型處,摩肩接踵,可謂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石林回來天色已晚,為了抓緊時間,我們沒有享受旅行社贈送的足部按摩,就直接去了金馬碧雞坊。金馬、碧雞二坊曾是昆明城內著名的人文景觀和城市的標志。它位於昆明城傳統中軸線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與正義路交叉口,始建於明代宣德年間。東為金馬坊,西為碧雞坊,二坊相隔約數十米,均為門樓式木構牌坊,飛檐翹角,勢欲騰飛,氣勢雄偉,與忠愛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金馬、碧雞二坊建成後,屢遭兵燹,又多次重建。光緒十年(1884年)雲貴總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馬碧雞坊,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被拆除。舊時,“金碧交輝”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相傳在特定年份的中秋這一天傍晚時分,太陽西沉,余輝照著碧雞坊的倒影向東移動,而此時,月亮東升,月光照著金馬坊的倒影向西移動,兩坊的倒影相向而行,逐漸靠近,最終會交接在一起,這就是“金碧交輝”的奇觀,據說六十年才會發生一次。
金馬碧雞坊留完影,打聽了一下去吃附近享有盛名的“橋香園”的米線。“過橋米線”其實是指菜、湯、米線分別端上來,將菜和米線倒入湯中燙熟的米線,否則就不能叫“過橋”。米線店裡生意超級好,我們從最便宜的開始點了不重樣的四種共六份米線。說句實話,我沒感覺到有多麼的好吃,不如我在路邊小攤上吃的那種像下面條似的米線好吃,不知道為何“過橋米線”那麼有名。“橋香園”裡有表演,可以邊吃邊欣賞。
吃完飯,四處溜達消食,感覺昆明似乎要比南京更現代些。
回到大腳氏,一行人坐在大腳氏的茶社裡說說笑笑、分享心情和喜悅,不禁想到,人是否可以選擇這種生活?假如真的過這樣的長期生活會是什麼感覺?還會那麼愜意輕松嗎?
D3,3.09,周一,來到古城
今天的安排就是安頓下來後計劃在麗江這幾天的行程。
在網上和書上看到了太多的對於古城的描述。比如,麗江是小資的天堂;一百個人來到麗江會帶走一百個麗江;無論你是哪種人,都能在麗江找到你所向往的東西;麗江是靈魂的淨地等等。也許是為了驗證這些他人的感受和描述,我們都對麗江都極具期望。
初到古城,請原諒我的遲鈍,說句實話,沒有感受到什麼特別的氣氛。去過中國很多這樣類似的古鎮,除了在規模、氣勢和花樣上比起其它的古城更勝一籌外,乍一看這樣的古城還是很像近現代的仿古建築群,只是仿得精致,仿得鮮艷,“淨地”的感覺是絲毫也沒有能體會到。
“納西淨地”的老板娘還是很不錯的,你可以和她詳細地咨詢一下行程安排。基本上,她給的意見還算中肯。上網搜一下就可以了解到,客棧的主人也非本地人,是三年前來到麗江後被麗江所吸引而辭職,舉家搬遷來這裡開客棧,如今已從一間院子擴展到了9間。他們從來不接待團隊,所以業務的增長就是靠人脈。做事和做人,其實是分不開的。也是在她的建議之下,我們決定棄瀘沽湖而去梅裡。雖然後來上了這條賊船的人也後悔過,不過誰又能焉知去了瀘沽湖就不會後悔呢,何況我覺得後悔是一方面的希望與現實的不對稱,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梅裡之行也還是不錯的。
晚上去聽了納西古樂,還行,值得一看,我是說如果你喜歡音樂的話。
D4,3.10,周二,挺進梅裡,麗江-虎跳峽-香格裡拉
去梅裡不適宜單獨行動,還是跟團比較好。這條線景點比較分散,路途又很遙遠,情況又比較復雜,出於“安全第一”的考慮還是跟團為好。我們報的是“滇馬戶外”,中間有很多徒步的行程,建議不願意吃苦受累的同志就不要去了。
虎跳峽分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有專門徒步虎跳三日的團隊,像我們這樣只徒步一段的通常都走中虎跳。一般的旅行社只到上虎跳,下車照相就回頭了。虎跳徒步了三個小時,對我們來說強度不算大,可以搞定。只是走勇者梯的時候遇到了大風,修整了一下才繼續前行的,基本上不能算有什麼危險。勇者梯指的是直上的階梯168級,像腳手架那樣搭起來的,90度,看上去很嚇人。走在上面的時候不敢往下看,心裡默默地數數,越往上爬腿越軟,要不斷地自己鼓勵自己。還好168級分成三段,不是很長,忍一忍都可以過來。反正我們一行爬的那麼多人,沒有打退堂鼓的。那種情況下,只要你決定上了,就沒有後路可退了。虎跳峽的景色一般,可能是因為我看過這樣的峽谷,沒什麼稀奇的。但是徒步看風景和坐車看風景的感受相去甚遠。我覺得可能是有苦才有樂的原因,所以有時候,吃苦並不是一件壞事,它能讓你更加體會到什麼是甜,並且能在苦難中磨練人的意志,激發人的鬥志和生活熱情,我想這也許就是那麼多人喜歡徒步的原因吧。
汽車送我們進虎跳的公路上,能碰到一些老外,他們才是真正的徒步者,公路上也徒步,估計會有風餐露宿。這就是精神追求的差距。
香格裡拉現在不是季節,到處都是灰禿禿地,不十分好看。領隊說到了5、6月份滿地各種顏色的野杜鵑開的時候會美不勝收。盡管如此,藏區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那麼地新鮮,無論是人、景、建築、文化還是牲畜。
晚上去了藏民家裡看表演。也許出來旅游的人就是來high的,所以大家都很輕松很有情致,唱唱跳跳地很好玩。同行很多人都喝不慣青稞酒、酥油茶,吃不慣奶酪,我覺得還好嘛,不能算難吃啊。尤其是青稞子,像微型爆米花,挺好吃。領隊還教我們將青稞粉倒入酥油茶裡坐一種像面團一樣的東西吃,做的時候比較惡心,吃的時候比較開心,哈哈!
D5,3.11,周三,松贊林寺-白馬雪山-飛來寺
松贊林寺也被叫做“小布達拉宮”,雖然我沒有去過布達拉宮,但是我覺得還是很像的。藏族的建築都是那種特色,從外表遠看金燦燦的,有神秘感,走近後發現它的牆面還是斑駁普通的。可能我也不太懂吧。
去松贊林寺的這天正好趕上了他們藏民的“迎佛節”,一年一度的,我們貌似也算走運。這樣的特殊時刻防備都比較森嚴,在離松贊林寺還有一段距離需要換乘當地的大客車的時候就看到好多的警衛,到了松贊林寺後也到處都是的,還有拿著報話機的便衣。等著領隊買門票間隙聽到領隊被詢問他帶的隊伍裡有沒外國人,老外是不允許進入的。進了寺廟後,本來就為數不多的游客即刻就被淹沒在浩浩蕩蕩的藏民群中了。在儀式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就先進寺廟裡轉了轉。
前來寺廟朝聖的藏民絡繹不絕,他們都很虔誠的往桌台上、相框上、祭祀台上放。家境不好的放了10塊會自覺的拿回來5塊。但那絕對不是小氣,因為寺廟對藏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藏民一生三分之二的錢財都會捐獻給寺廟。除了捐錢,他們還會圍著寺廟做順時針轉動,嘴裡念念有詞,不曉得在說什麼,還有的在做那種全身的膜拜,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行為也有專業名詞。同樣是寺廟,可是在藏民的寺廟裡和我在那些名山大川的佛教寺廟裡看到的人和感受到的情完完全全地不一樣。我像著了魔似的,看得很陶醉,好像他們念的咒語在霎那間已經將我捕獲,將我的身心完全凍結住了,無法呼吸和動彈。我就這樣忘乎所以的呆呆地站在那裡,看著身邊來回穿梭,視我為空氣的藏民們的一舉一動,心靈有種在默默地被洗刷的感覺,悄悄地不知道什麼時候,淚水從我臉龐滑落,我仍舊木吶著。我不知道是什麼力量在控制著我,是神靈嗎?世上真的有所謂的神靈嗎?我感覺我的心裡很平靜,可是我在流著淚。
出了寺廟,來到地勢高一些的地方觀看他們的儀式,看不懂,也不曉得如何去描述,發幾張照片算做交代吧。
今天的行程比較漫長,基本上除了看松贊林寺外就是在趕路,翻越白馬雪山趕到飛來寺,准備看“日照梅裡金山”。翻越白馬雪山要到達制高點4292m處,一直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有高反,還好,能跑能跳還能叫。
飛來寺因為在一夜之間就建成了而得名,其實我們並沒有看到什麼寺廟。上山之前,領隊讓我們帶些干糧,以防在海拔高的地方吃的東西都不熟。雖然我們照做了,但是入住飛來寺的時候還是覺得想吃點熱火的東西,因為確實很冷。我原來擔心飛來寺的東西一是會和黃山上那樣貴得嚇人,二是還是夾生的。但是實際情況要好得多,80塊錢的火鍋,分量和山下的差不多,覺得要麼就是藏民的確很窮,要麼就是他們還算是樸實的,並沒有宰客。熟我覺得也還是熟了,反正第二天也沒有人拉肚子啊。
D6,3.12,周四 飛來寺-奔子欄
高山頂上的沒啥可玩的,早早地我們就都睡了。這一覺睡的那個難受啊,導游說高反最嚴重的是出現在夜裡,真是一點也不假。白天還活蹦亂跳的我一躺下就不行了,估計是半夜2點鐘的樣子醒了,覺得頭好疼。然後就是迷迷糊糊地一會兒睡,一會兒醒,一直折騰到天亮。好容易起了床,以為會好點,發現除了頭疼,心還發慌,覺得很餓,還很想吐。我是硬逼著自己把東西吃進去的,吃點東西後果然就好了些。但是還是覺得搖搖晃晃地,喘不過氣來,摸到窗口吸了幾口冷空氣,又凍回來了。大家說要給我吸氧,我打死也不肯吸。因為大家都不吸,我要是吸了不是太沒用了,再說我也沒覺得我快不行了,我覺得我還能撐住。
高反真是奇怪,昨天有反應的人今天個個都比我強,是不是我反應遲鈍啊?!看著大家都歡天喜地地去打雪仗了,我只好黏著。
下了一夜的雪,大雪封山,“日照金山”是看不成了,我們原計劃的徒步梅裡雪山20公裡也立刻泡湯,連能不能下山都成了問號了。領隊啥也不和我們講,我能理解,現在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了,說啥都不好,影響情緒。可是我這個問題寶寶是不會如此輕易地放過他的,他快被我的問題問瘋掉了,哈哈!
一路上的確很難走,因為漫天飛雪,除了白色啥也看不見,而走的又是山路,很容易就會滑下深淵。前面還有幾輛藏民的往來大客車,它給了我們幫助和麻煩。大車能幫我們開道,可是也會堵路。反正我們的小命都交給司機了,我們就只管聽領隊講故事了。
領隊說,梅裡是聖山,無人能攀登。自90年中日考察隊在山裡有去無回後,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不許登梅裡,我們也就是在梅裡山脈上看“日照金山”。其實“聖山”也不是那麼容易看到的,只要天氣不好就看不到,可是能等到好天氣是多麼的不容易。領隊講曾經有兩個女孩在飛來寺等了一個月都沒有等到,也不曉得他是不是在吹牛,呵呵。反正“梅裡”的“聖”還是表現得讓人那麼地不容置疑。也有說,一遇到大的藏民的節日,第二天一定大雪封山。呵呵,我還以為去松贊林寺碰到他們過節是件幸事呢?看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還有說,只要是有日本人,“梅裡”就不會露出它的真顏,話雖說得懸,但是我們前面的一輛車裡的確是有日本人唉。而且不僅如此,我們下山後,別人問我們有沒看到,我們說沒有的時候,別人一下子就說,是不是有日本人在。真是好有意思。
車子一直開到下午4點多都沒有翻過4292的高地,我們正在擔心天黑了怎麼辦?這個時候車上就開始有人後悔跟了這個團隊,浪費了時間,啥都沒看到不說,還擔驚受怕的。我心裡也在想著各種可能的情況,是不是要徒步下山,不然的話,雪越下越大,越下不了山,彈盡糧絕怎麼辦?凍死了怎麼辦?
還好這一切都是有驚無險,沒想到度過了最難的一段路後,一下子天氣就變了,山那邊不下雪。真是“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不下雪的路就好走很多了,本來就不遠,就是路難走才慢的。晚上7點不到的樣子我們就回到了奔子欄住下了。
D7,3.13,周五,拉市海-麗江
由於下雪,香格裡拉也受了凍,地面結冰路很不好走。本來可以早點到拉市海的,結果耽誤到了下午4點多了才到。由於我們的錯誤決定,沒有去茶馬古道,還是應該去的。拉市海是候鳥的棲息地,但是據當地人說,因為這幾年旅游過度,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來這裡過冬的候鳥也沒有以前多了。人類估計較鳥兒遲鈍些,反正我是感覺不出來的。雖然是早春,拉市海的景色依舊是那麼地美麗,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湖面。忘了交代了,“海”是這裡最小的水域,拉市海其實就是一個湖,可能都沒有咱的玄武湖大。領隊說拉市海的夕陽是最美的,一點也不假,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去程不去拉市海而在回程的時候才去的緣故吧。
拉市海離麗江就很近了,15分鐘就好。
回麗江,開始夜生活。麗江有個酒吧一條街,也就是艷遇多發地帶。因為這將是我們在麗江的最後一個夜晚,所以也就毫無爭議地一起去了酒吧。對於我,也就是想體會一下當夜幕降臨,人們是如何摘掉面具的。
酒吧的音樂震耳欲聾,我安靜地呆在角落裡,欣賞著眾生百態,感覺時光交錯、猶如夢境。這時候的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麗江的魔力,讓人恍惚,令人陶醉。這裡有迷人的湖光山色,神秘的少數民族文化,古色古香的亭台樓宇,形形色色的眾生。白天陽光映照著雪山婀娜多姿的身影,暖風陪伴著游客從容旅行的腳步。晚上,這座古城搖身一變又成了一個紙醉金迷的世界,迷魂著多少男男女女重復著俗地不能再俗的求偶、尋歡、買醉、賣醉、以及男歡女愛的似愛非愛的故事。或者是千變萬化一瞬間的,或者是一見鐘情定終身的,或者是逢場作戲尋開心的,亦或者是隨了一種魔力,一種人性的本能。如此徹底地,如此放縱地,如此淋漓盡致地,又如此地讓人琢磨不透。這是一個怎樣的人世間,這是一個怎樣的麗江?!你如何去區分?一個我派生出來的無數個我,哪個才是我,我又是誰?不奇妙嗎?不虛幻嗎?然而又是如此的真實!
D8,3.14,周六,麗江-昆明
很多人來麗江的願望就是在院子裡曬太陽,就要回昆明了,12點退房,曬太陽的最後期限。爽!
下午去了束河,來麗江是一定要去束河的,而且我們應該住在束河。這是我計劃行程時的失策。麗江的商業氣息太濃,人也太多,熙熙攘攘,即便是淡季。束河是比麗江還古老的一個古城,更幽靜,更舒適。來到束河後,我才想到了“淨地”這兩個字,但是我覺得這仍然不能算是我心目中的“淨地”。“淨地”在我的感覺中應該是靈魂棲息的地方,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無法描述出來,但是我的靈魂一旦見到它一定能夠感知到。現在的人世間,欲望太都,太浮躁,令人窒息。
束河的大門口不遠處就是久負盛名的“滇緬玉石城”。在玉石城的門口,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旅游團大巴,我相信這應該是團隊必到之處。盡管已經有了一定的心裡准備,進了玉石城,我們一行六人還是忍不住同時發出了驚叫聲,“哇噻”,真是大的令人嘆為觀止。玉石城很容易讓人有購物欲,意志薄弱的人建議就不要去了,否則回家一定後悔。建議不要買貴的玉石,便宜的可以適當的買一些,A貨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但除此之外就不好說了。不過玉石城的服務還是不錯的,導購員態度都很好,售後也很好,經過我的測試,你要是不滿意,可換可退。
從束河回到麗江後,時間所剩無幾,吃吃飯,帶帶禮物,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我們的麗江,假期終究會結束,但是我們還會再來。
D8,3.15,周日,昆明-南京
機票便宜就是這樣的,昆明飛南京,在重慶轉機,時間5個半小時。但是我覺得還好,重慶機場裡最近的商業區打車5分鐘,5塊錢,不像南京在鳥不拉屎的地方。5個半小時,夠我們美美地吃一段火鍋加逛重慶的超市,給俺娘帶了些花椒,那個香啊,算沒白來。
後記
說句實在話,國內城市去了雖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頭一回有這種強烈地想再來的願望,是什麼在吸引著我,我說不清。在麗江碰到的人,大多數也是不止一次地來麗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