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途旅行—揚州印像

作者: sunny耀

導讀杭州未去,無錫變故,來了揚州。對揚州最初的認識來源於“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出發前不久朋友告訴我,三月是農歷的三月,大抵也就是四月,原來讀了多年的詩竟誤解到了現在,還時不時的會談論。3月22日又一次早上5點就起來了,阿姨喊了一聲就起來開了門。和去年去鎮江一樣,走到文苑路口,外面有些蒙蒙雨,還有些微冷,讓我有些擔心。第一班97路准時到來,本以 ...

杭州未去,無錫變故,來了揚州。對揚州最初的認識來源於“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出發前不久朋友告訴我,三月是農歷的三月,大抵也就是四月,原來讀了多年的詩竟誤解到了現在,還時不時的會談論。3月22日又一次早上5點就起來了,阿姨喊了一聲就起來開了門。和去年去鎮江一樣,走到文苑路口,外面有些蒙蒙雨,還有些微冷,讓我有些擔心。第一班97路准時到來,本以為首班人會不多,沒想到到了南郵上來了一大幫子,到了南師竟再也擠不上了,仙林的人口可見一斑,而更感慨的是大家出去的熱情,比較之平日周末的睡到三杆,都5點起床真是可以。司機後來便是狂奔了,6點半不到便到了火車站,車票是昨天就買好了,卻被告知晚點半個小時,這也難怪了這趟從漢口來往泰州的火車行程1000多公裡沿途經過很多車站。還好於7點25分坐到了火車,K382,臥鋪加硬座。車廂裡人少的可憐,我們便從車尾走到車尾,看了看臥鋪的情況。

火車9點半到達了揚州。揚州火車站還是蠻大的,就是人不多。建築樣式和南通泰州的一樣。三層,二層買票,一層出站。未做多少的停留便上了26路公交,來之前就已經查過南京的公交卡是可以在揚州刷,但還是問了一下司機,司機竟然說不知道,讓我先試一下,還是可以的。揚州的公交車還不錯,半成新,帶空調,新聞裡說市區公交已經突破1000輛了。在車上站我旁邊的一叔叔在看地圖,便上前搭了話,他們一大幫子人竟然和我們同坐一輛火車從漢口過來,本是去江陰出差的,趁此機會正好到揚州無錫蘇州旅游。大家交流了很多,最後還邀請我去武漢玩。這也便是旅游的快樂,認識了很多人,談談天南海北。我們一起在石塔寺下的車,他們要去瘦西湖,我們則去個園,沿著文昌路一直往東,揚州的街道還算蠻繁華的,天氣陰陰的路上人挺多,最為感嘆的是看到了金鷹!文昌閣坐落在十字路口,只是一座小閣但我還不知道它的歷史。繼續前行,在下一個十字路口左拐便到了東關大街,這是一條老街,整個一片都是老街區,在google發現覆蓋了揚州城的大部,毫無疑問這是我所喜歡的,過了小城門開始往東走,路兩旁都是小店有些老字號有些是新店,我們拐進了一條巷子,摸摸灰色的牆,竟還有草從牆頭爬出。這裡的巷子就像南通十字街通中附近的那一片,但這裡的規模實在是大多了,我們本著條條小巷通大路的思想在裡面不停穿梭,最後竟走到了個園。

個園是兩淮鹽商黃至筠所建,因為園裡有許多竹子所以取為個園,與拙政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我們是從它的後門進去的,一進去見到的不是園林,而且廳堂,總共東、中、西三路,我們從東路進去,本以為人不多,沒想到還真是低估了揚州的影響力,進了第一個堂就碰到了絡繹不絕的旅游團隊,我們就這個導游聽聽,那個導游轉轉,可是最後發現什麼都沒聽到,出了東廳便是書房,聽了三個導游介紹,覺得也沒什麼。從書房繞出便是它的特點所在,大片的竹林,品種很多,聽見有個男導游說全國有多少多少種竹,個園就有多少多少,(不好意思忘了)。不過我覺得這竹看來看去都一個樣。看完竹我們又繞了回去,看個園最經典的四季景,首先看到的是夏景,一座假山,一片湖水,先爬了山,山頂一座松鶴亭,後來聽一男導游講了個典故“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從山上往下看全是人,我們便沿石路登上了抱山樓,一座二層樓很大,在樓的最東又是一座假山,這是秋景,這座假山是全園的至高點,在上面可以看到瘦西湖。最絕的是它下山的道路,是個洞,而且只有暗洞是通的明洞不通,叫做“明不通暗通”從小洞裡面鑽下去,又發現裡面有很多小岔路,到底之後,是一個大洞,裡面有石桌,石床,上面還有天井采光,在旁邊還有個石頭做的吧台,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人的藝術思想。出了假山往南到了宜雨軒,這是春景的一部分,它是主人下棋會友的地方,進門的地方有石頭台階卻做的像浮雲一樣,給人平步輕雲的感覺,而它的窗戶都是用的玻璃,玻璃在當時是稀有的要進口,是一寸玻璃一寸金。出了此軒就到了它的中部廳,這裡我們碰到了個導游,一個人只帶了一家三口解說,於是我們決定跟著她,除了她帶的人少以後還有個原因就是她長的真不錯,這是我和老儲後來討論一致認為的結論。我們跟著導游把中廳,西廳全看了,還有中間的火巷,古井,和古井旁邊牆壁上的拱形磚,真的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思想啊!後來又跟著她去看了春景把一些前面沒聽到都給補上了,特別是宜雨軒前面的石頭的形狀,很是維妙維肖。在夏景處又講了夏景的精華所在,特別是一石頭三個孔,看上去像“月”字,又像“醜”字。跟著她看完夏景之後覺得差不多了,便和老儲准備離開,這個園還在很是有點意思。

出了個園,又走上了東關街,在路邊一個小攤上買了些特產,然後便去填飽肚子。每次出去旅行吃的都是很簡單的,一碗面或是簡單的炒飯,畢竟咱可沒那麼多錢,這一次也是在汪氏小苑旁的面店吃了碗擔擔面,這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味道麼還行就是少了點,呵呵。解決完吃飯問題便繼續我們的行程,准備去東關門口的,可是那一段在改造,有點掃興的,不過沒想到的是竟然路過了瓊花觀,可惜大門緊閉,據說三月是看瓊花的好時機,這次是沒的看了。便繞了去看運河古渡口也就是東門外,是個城門遺址,不大,也有些小攤,還有幾個孩子在放風箏,未曾想像當年此地的繁華,粗略的看了一下之後便離開了。

第三站何園,我們走在文昌路上尋找去何園的巷口,不經意間發現了朱自清紀念館,窩在一個小巷裡面,待准備進入時卻告知要收費的,我記得江蘇省對這些場館是免費開放的,門口正好一個老人出來拿了個地圖是小巷中尋找,他說裡面還是值得一看的,感受一下朱自清的民族氣節,可是最後我們還是離開了,在巷子裡拐來拐去,看到了許多千奇百怪的巷子名,什麼羊肉巷,醉仙居巷,都很有意思,其實來時在攜程網上問過一些驢友關於揚州巷子的問題,這次親眼看到還是覺得有意思的。走出巷子走上廣陵路之後何園就在眼前了。

何園是湖北道台何芒艦離任後歸隱揚州後修建的,門口有一巨大的時刻寫著晚清第一園林。原名“寄嘯山莊”,這次我們是從正面前去的,用學生證20,還算便宜,進去後並沒有個園人山人海的感覺,沒看到一個導游隊伍,都是散客,我們也就自己走走,爬爬假山,假山又和主人的書房連在一起,書房內部倒是沒有什麼,關鍵是書房的地理位子特別好,左有假山,前有復道,復道是一條走廊,說有1000多米,而且實在樓上就跟陽台差不多,站在復道上可以看到整個何園的美景,復道中間是一潭湖水和一座戲台,據導游說當年園主人就在上面聽戲。但何園的規模沒有個園大,假山也沒有個園的精彩,應該說要遜色很多。何園的前面還有關於何家歷史和園林歷史的展覽,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圖片,一些不值得一看的實物,明寶在和我之前去南京總統府的時候就對裡面的圖片展示表示不滿。看完這些略顯無聊的展示之後到了何園最原始的地方,“片石山房”,何園就是園主人在片石山房的基礎上擴建起來的,這裡有了假山流水,假山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有個洞在水裡的倒影看著就像一輪明月,很多人在旁邊拍照。看完這些之後已經將近4點,人也疲憊不堪了,准備返回。

在文昌路上等公交車,很多人,就跟回來時坐97路一樣,原以為去火車站的人不會多,畢竟已經是傍晚了,顯然我又一次低估了揚州的人口。到火車站是4點半,驚訝是竟然有工作人員拿著手動的售票器在站外售票,而且只售南京的,應該是為了學生返回的方便。我們來時在火車站已經買好了返程的票但是6點的,所以准備改簽一下,改到了5098次,5點12分。沒想到的是這班車也晚點半個小時,我在旁邊一對啟海情侶不斷的甜言蜜語中昏昏欲睡。火車終於在7點40發車了,而工作人員又把車廂號給搞錯了,估計之前的晚點就是由於前面車站的工作人員犯了同樣的錯誤。這班車人不是一般的多,我只能擠在過道處,而旁邊的一位不停的向大家抱怨要在南京趕7點的車,還好司機開的飛快,6點45便到了,我和老儲還幫那位家伙把行李拎上了天橋。

一天時間搞定了揚州,雖然沒去瘦西湖但也沒有遺憾,應該也無外乎就是假山園林和流水,對於五亭橋我想我也不感興趣。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