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春游富春江,江上春來似圖畫。滿江桃花水,岸綠芳草茵;沙洲新篁初綠,疏籬桃李爭艷;嫣紅的杜鵑花、團團簇簇,布滿夾岸青山,舟行江上好似進入畫圖。富春江春色多濃!
富春江位於錢塘江的中上游,素以水色佳美著稱。那水,遠看是綠,近看也是綠。那綠像春草,像青蘿,像綠綢,像碧玉……水裡倒映著四周的青山、天上的白雲、江岸的翠竹和樓台亭閣,它們一起在水中起伏、搖晃,顯得那麼神奇、縹緲。
我們登上游艇,沿富春江而上。但見兩岸青山雄峙,一江碧水浩渺。舟行江中,猶如置身於氣勢宏偉、色彩艷麗的畫廊:層巒疊嶂,雲氣沼沼,千仞石壁,臨江突起。有泉水叮咚,琴韻悠揚;有湍急飛瀑,響遏行雲。飽覽兩岸奇景,不禁使我吟誦起古人的名句:“兩岸畫山相對出,一脈秀水迤邐來。”
富春江兩岸名勝中,最吸引人的是嚴子陵釣台。我們舍舟登岸上了釣台,倚台而望,一江春水如碧玉,白帆同彩雲映襯,群魚與碧波相逐。置身其間,仿佛成了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葉淺予的《富春山居新圖》中的畫中人。現存的東西釣台,雄峙江畔,台高數十丈,背倚青山,下傍綠水,掩映在蔥籠的古木叢中。此為富春江上風光最幽美的處所。如今,新建了由趙樸初題字的“嚴子陵釣台”石坊和“嚴陵碑廊”。盡管風雨滄桑,世事變遷,而今釣台下執竿君子依然濟濟、千古釣風不衰。
由釣台溯江而上,江面漸見深邃,兩岸奇峰林立,遮天蔽日,怪石嶙峋,景色幽美,這裡就是著名的七裡瀧,又名“七裡揚帆”。七裡瀧,可說是富春江畫卷上最壯美的一軸。它類似小三峽,故有“小三峽”之美稱。過去,這裡“兩山峽峙,一江如練,中流鼓棹,帆飛若駛”,故有“有風七裡,無風七十裡”之說。七裡瀧的得名也由此而來。唐代詩人方干有詩雲:“一瞬即七裡,箭馳猶是難。”道出了七裡瀧兩岸高山夾峙,溪流急湍,船馳如箭的情形,故名“七裡揚帆”,使之成為“嚴陵八景”之一。自從建成富春江電站之後,江被壩所截,高峽出平湖。昔日船夫艄公搏風擊浪之處,如今碧波萬頃,帆檣如雲。一江秀水,平明如玉;兩岸青山,林木蓊郁,如錐、如盔,如牛之飲水,如熊之登山。人們贊譽,此中風光兼有三峽之險,漓江之秀,恐也並非溢美之辭。游艇行駛在“小三峽”江面,峰回水轉,舟移景換,令人陶醉。行在江上望兩岸,只見千嶂染翠,峰峰嶺嶺盡是綠;立在船頭看江心,雲絮朵朵浮游江面。一個個碧樹掩映的港灣,足令你勾起多少思古之幽情。
富春江富有春色。這春色,不只表現為綠樹、紅花,而在於它的山它的水都是春的情之所鐘,春的著意安排。富春江,這條充滿春意盎然的江流,古往今來曾使多少游人為之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