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之行--感受佛教盛宴(1)

作者: ZH叮叮走天下

導讀本次無錫之行,公事歸公事,既然來了,旅游當然不可錯過。於是,靈山大佛就在計劃之中。靈山大佛位於無錫的西南角,車行途中,會經過一段沿著太湖的高速公路,很美。 我到過的與佛教有關的寺廟和造像不少,大足石刻,龍門石窟,少林寺,靈隱寺,寒山寺,但只是看了看,了解下,這次這是下了大功夫做足了功課。 一起來感受下一場華麗佛教盛宴吧。 (被譽為“華 ...

本次無錫之行,公事歸公事,既然來了,旅游當然不可錯過。於是,靈山大佛就在計劃之中。靈山大佛位於無錫的西南角,車行途中,會經過一段沿著太湖的高速公路,很美。

我到過的與佛教有關的寺廟和造像不少,大足石刻,龍門石窟,少林寺,靈隱寺,寒山寺,但只是看了看,了解下,這次這是下了大功夫做足了功課。

一起來感受下一場華麗佛教盛宴吧。


(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長約40米,最達8米。照壁面向太湖的一面題有“湖光萬頃淨琉璃”七個大字。“琉璃”是佛經中常提到的“七寶”之一。寓意著與太湖交相輝映的靈山勝境,就猶如一方晶瑩剔透的琉璃世界純淨美好。



(照壁對面,柔美的“五明橋”橫跨玉帶河上。“)。“五明”是古印度對人類文化的總括以及對人類知識、學問的分類。分別為內明,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走過“五明橋”進入靈山勝境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知道,佛教絕不只是不聞窗外事,相反,正信的佛教是積極主張利用一切有益知識和技術造福人類。大家可選擇走不同的橋,圓滿不同的願望。



(通過“靈山勝境”大門樓,門樓反面,另一梵文書寫的“靈山勝境”匾額。)靈山原指印度靈鷲山,因山頂形狀似鷲故名。可見,無錫靈山與印度靈鷲山確有著一定的因緣。據說,靈山之稱源於唐朝初年玄奘法師從天竺(印度)取經回國,游歷東南經過無錫,見馬山景色秀異,便賜名為“小靈山”。此後,靈山歷經滄桑變遷,直至97年小靈山的千年古剎恢復重光,並建成了高達88米的中國第一大佛,小靈山也達到千余年來前所未有之盛,也才成就了今天這方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



(淨化心靈之後,前行靈山的第一個景點“佛足壇”。)這兩只長1.2米,寬0.6米的巨大佛足印,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留下的足跡。據說,佛祖在世時,不主張世人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將寂滅時,於印度摩揭陀國留下腳印,說:“見到足印,如同見我”。日後,信眾便以佛足作為膜拜之聖物。另外,在西安大雁塔、玉華宮也保存著刻有釋迦牟尼足跡的石碑,那也是依玄奘法師當年在所刻的佛足石復制而成的。



(靈山五智門又名“智慧之門”。)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對大字。“六度”通俗的說就是學佛之人達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為准則。

布施:就是叫人放下自私心,多為別人著想,把有價值的東西施舍給別人。

持戒:從根本而言就是在引導眾生遵循自然規律、遵守倫理道德、堅持做人准則。

忍辱:要甘於忍受痛苦和屈辱。

精進:是要修行人努力不懈、持之以恆、勇往直前。

禪定: 讓我們學會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學會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件事情。

這裡上傳的圖片有限

更多圖片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

感受佛教盛宴(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3047.html

感受佛教盛宴(3)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3049.html

感受佛教盛宴(4)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4063.html

感受佛教盛宴(5)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4065.html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