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春天的旅程——婺源游記流水帳篇之三

作者: qwe_lkjhg

導讀3.22 靈岩洞-柱口宗祠-大鄣山臥龍谷-思溪22號的行程很緊湊,因為我們要趕下午5點的大巴回上海。同行的夫妻已經趕早上的大巴離開了。這一天,就是朱哥哥、我,還有詹師傅三人的旅途了。 在朱阿姨家吃了豐盛的早餐,8點整出發。第一站靈岩洞。其實所有的自然景觀中,我對洞最沒感覺。大概想像力匱乏,總覺得不像介紹的那麼回事。不過在靈岩洞看到的關公可真像, ...

3.22 靈岩洞-柱口宗祠-大鄣山臥龍谷-思溪22號的行程很緊湊,因為我們要趕下午5點的大巴回上海。同行的夫妻已經趕早上的大巴離開了。這一天,就是朱哥哥、我,還有詹師傅三人的旅途了。

在朱阿姨家吃了豐盛的早餐,8點整出發。第一站靈岩洞。其實所有的自然景觀中,我對洞最沒感覺。大概想像力匱乏,總覺得不像介紹的那麼回事。不過在靈岩洞看到的關公可真像,連胡子都有耶!

請了導游,沒走幾步就有幾個人來蹭導游,因為我們就兩個人,所以看得很明白。私下裡嘀咕著要平分導游費,其實也是說著玩的。如果有免費的導游,我也願意蹭。

感覺靈岩洞裡的岩石還是很少,就那麼幾個點,像關公、西廂三人(張生、鶯鶯、紅娘)、定海神針、雷鋒塔、金山銀山,反正10個手指能數得過來。如果去過別的洞的人,就不推薦了。洞裡有拍照的,說1人免費送一張小照片。我以為有錢包裡3寸那麼大呢,結果只有一個指甲蓋大。而且拿照片的時候一個勁要你放大,當然這個就不是免費的了。鬼才要呢,把我拍那麼醜!我就不明白了,看見我們手裡有相機還拼命要我們花錢拍照,到底是我們傻還是他們傻啊?

靈岩洞的特色應當算是免費乘船經地下河出洞吧!看過幾本盜墓小說,所以導游一說地下河我就想起這些小說。地下河下面是水,上面是石洞頂,黑漆漆的,只有人工的燈光在導航。這時朱哥哥說起水怪來,老娘才不怕呢,老娘怕鬼不怕怪。

出了洞,詹師傅帶我們直奔柱口宗祠。在婺源,最有名的宗祠當屬汪口宗祠。不過詹師傅說,柱口宗祠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在柱口宗祠保存的僅有建築,以及幾塊牌位一張畫像,而宗祠裡應當有的拜祭場景一概沒了。這家宗祠的門檻相當之高,高度快到我的大腿,話說那“高攀不起你家的門檻”就是由此而來吧!

大門旁還有兩扇石鼓,據說大人物過來時,小人物都必須躲到石鼓後藏起來。

參觀柱口宗祠不需要很多時間。很快我們又到了大鄣山。靈岩洞和大鄣山的旅游業已經比較完善,也許正因如此,炮友們不大願意來,大部分都是跟團而來的游客。一瞬間,卡片機又唱主角了。

一位到過婺源的朋友說爬該山多麼的累,我覺得和黃山比起來,一點都不算累。因為它的石階不是一直連續的,每幾個石階後會有一段平路可以調整,所以腿不會覺得累。就是爬得多了會熱,那種累是路走多了的累,不是爬山的累。山上每走幾步就有一處瀑布,形態各異。就單個瀑布而言沒什麼特別,勝在數量多。

和婺源其他的水比起來,這裡的水頗有聲勢,一路嘩嘩嘩嘩衝下來。感覺在這裡並非看風景,而是將人融於山水之間。享受的不是山水之美,而是在漫步其中的感覺。

相比較其他景點,這裡的提醒語很有意思,比如在一處傾斜的樹前,它引用毛澤東詩詞“景色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越往山上去,有人越少。好多人半路返回,我們也沒到達山頂,因為時間來不及了,就走了下山的道。這裡說下山可以坐免費的班車。剛坐下品味周到服務,就被告知到達終點,剩下的路要自己走。人生最可怕的事不是沒有希望,而是給了希望又將它抹煞。

一位游客大聲說下車要走450米,不小心被我這櫻木花道的耳朵聽到了。大喜,嚷道:“不就450米嘛!”走了之後才知道,她說的是垂直距離!

下山後買了一些竹筒酒,回上海對酒當歌。

下午2點多才開始吃午飯,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糊豆腐,味道不錯滴!

最後的景點——思溪。這次是個12歲的小姑娘做我們的導游。以下是小姑娘的介紹:“思溪原來叫泗水,因村裡的人多數姓俞,音同魚。魚無法活在死水中,故改名思溪,魚兒思念小溪”。思溪的風格同理坑差不多,只是前者是商人的故鄉,後者是官者的故鄉。

下午4:35,我們在婺源北站,3天的行程結束了。原作:njuxiaoj...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