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海還看不到一絲春色的時候,婺源的油菜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放了。從3月初就開始關注油菜花花期情報,最終把行期定在3.20-3.22。19日晚,裹著夜色,帶著一半未知,我和朱哥哥駛往油菜花的聖地——婺源。 對於油菜花,我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其實對它並不陌生,兒時那是我最熟悉的一種花,用它和柳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當時並未覺得它有多美,直到它漸漸消失在我的視野中,開始懷念它,就如同懷念其他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美好的事物一樣。因此,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婺源,憧憬著這樣一次旅程。
­
3.19 啟程
深夜1點不到,大巴抵達婺源,比我預計早了2個小時。原打算臨時找個處所對付2個小時,這時不得不臨時找旅館。所幸這是星期五的凌晨,否則就得風餐露宿了。抓緊時間洗了個澡,裹著自帶的床單睡了。
­
3.20 慶源-江嶺
清晨7點,和剛剛認識的旅伴夫婦在旅館門口彙合。接下來的兩天,我們將一起拼車認識婺源。
請旅店老板介紹了一位司機,談好價格一行人上路,婺源之旅真正開始。
其實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月亮灣,怎奈必經之路的橋成了危橋,只好直接奔赴慶源。同行的夫妻不願意花180買通票,因為覺得不會玩很多地方,買了不值得。於是我們也陪著舍棄了李坑、曉起、江灣這些知名度高、人流量多的景點,只在路過的時候看那麼一眼。對於這些景點我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為聽說這些地方已經很商業。
­
司機帶我們走了一條老路,可以繞過收費站,這種路也只有當地人才會知道。只是這一路並不好受,我們在車上被顛得七葷八素。這算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吧,但凡偏僻一些的地方,都是這樣的路,由泥土和碎石塊組成。開始以為婺源人喜歡這種自虐方式,於是在路上仍那麼多破石頭,後來司機解釋石塊是為了防止車輪打滑。我在後來的實踐中終於認識到石塊的重要性。
顛了許久,終於看見平坦的水泥路,仿佛看見親人一般。繞過江嶺,直接奔赴慶源。目前到慶源還不需要門票。到達慶源發現早有人捷足先登,小汽車那停得一輛又一輛。事先預定了住宿,放下包,離午飯時間還早,就在司機的帶領下逛了逛這個小村落。
­
說到司機,我得隆重介紹一下。此次行程他除了是司機,還是導游,帶我們見識了最美的婺源,而這些是我在很多攻略上都沒有看到的。我們當時談好的價格遠低於後來的行情價,因為隨著周六、周日的到來,集聚婺源的人驟增,包車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我甚至擔心過他會甩下我們另尋有錢的主兒,但是這完全是多慮。這一段旅程給我的印像非常好,除了景美,更重要的是有個舵手一樣的司機同志。在這裡為他做個廣告,當然是我自願的,他的手機號是13870304457,詹師傅。如果想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婺源,就找他吧!
慶源甚至整個婺源的雞都是滿地跑的,它們顯得很悠閑,而且一點不怕人,明顯是見過世面的雞。鴨子在河裡自由自在的游泳,村民在河裡洗菜洗魚洗雞。古老的銀杏樹、羅漢松,古老的民居,還有隨處可見的土狗。這裡的土狗長得全都一個樣,開始我還以為它們掌握了失傳已久的乾坤大挪移,後來才知道他們的基因是如此相似。也許這些土狗也覺得我們人都長一個樣吧!
­
村子裡雞屎、狗屎、豬屎的氣味混著泥土、樹木、花草的氣味。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裡的確落後,可是城市裡的人前赴後繼而來,為的就是追尋這種原生態。
不知道隨著外來人的湧入,這種原生態還能保留多久。現在村子裡家家戶戶都已經成了一個小旅館。
從田裡轉過回來,終於可以吃午飯了,一口氣點了土雞和紅魚兩道特色菜。物以稀為貴,這裡的土雞賣到60元一只,土雞蛋1.5一只,物價已經趕超上海。但是不吃的話,一定不甘心。
據說這裡的雞已經不是真正的土雞,很多都是從農貿市場買來再散養。大家過來都要吃雞,可是哪有那麼多雞啊,不過嘗個鮮罷了。可惜那家的飯實在難吃,因著這頓紅魚,同伴把全婺源的紅魚都排斥了。我覺得大家說好的一定不會錯,只是我們沒撞上好的而已。
­
午飯結束後啟程去汪槎。網上有人描述這裡很棒。在土石混合的山路上顛簸了好久,最終還是放棄。因為迎面而來的一輛車剛從泥裡拔出來,司機說他在這條路上折騰了好幾個小時了。雖然有些遺憾,但不能強求。也是這次,我體會到山路的艱險,有點坐瘋狂老鼠的感覺。好幾次覺得車已經在懸崖邊緣了。
轉道去江嶺。詹師傅帶我們繼續走老路,不用買通票。其實我們無所謂,因為第三天的景點都需要買票,早買遲買都一樣要買。但是同行的夫妻不打算去這些景點。顛簸著到達了山頂,風景盡收眼底。由於是陰天,色彩少了些鮮艷。詹師傅說今年的油菜花沒有去年開得旺,因為之前買到的是假化肥。去年的這個時候滿山都是一頂頂的帽子和大炮。
順著小路往山下去,下到沒多久滴了幾滴雨,詹師傅立刻將我們召回。還沒到山頂雨已經停了,可是詹師傅沒有停下的意思。我還嘟噥,既然雨停了還可以再玩會兒嘛。事實證明詹師傅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剛回去停好車,雨就打了下來。
­
先去了詹師傅的叔叔家,因為同行的妻子要買土雞。結果那個村子去年剛鬧了雞瘟,雞全部死光了。在那裡我見識到這裡最原始的農民的生活。詹師傅叔叔的家裡還有很多文革時留下的痕跡——毛主席的畫像好幾張。讓我們覺得比較現代的東西是桌上的一瓶營養快線。詹叔叔一邊說話一邊在綁著掃帚,這是他們收入的來源之一。在城市,大部分人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安享晚年,可是在這裡,真正的退休是在安息以後,因為沒有養老金,為了生存只能一生勞動。在詹叔叔家喝到了很香的茶,詹師傅說山裡的茶才會如此香。
從詹叔叔家出來,雨已經停了。山裡的雨來得快也去得快。回到慶源在房裡窩了一會兒,在村裡閑逛了一會兒,晚餐時間又到了。同伴怕麻煩還是決定在原先的那家吃。結果換了幾道菜——粉蒸肉、紅薯豆腐,馬蘭頭等——口味還是那麼差。點了份土豆絲,總算填飽了肚子。除了我,其他幾個人都不願意吃了。
吃完飯出來,村裡正在放露天電影,馮小剛的《集結號》。山裡的夜特別黑,我們走在路上格外小心,生怕一不留神就到河裡洗澡去了。
­
早早回去洗澡睡覺,記不得多久沒這麼早睡過,鄉村沒有夜生活。雖然住宿不算貴,可是條件著實艱苦,我們的房間兩張單人床緊挨著,然後僅有一張床頭櫃,包什麼的都扔地上。房間隔音特別差,隔壁的人呼嚕打得震天響。我一度以為這一晚將無眠,幸好他暫停了下。夜間依稀聽見雨沙沙的聲音,我是那種睡著就睡得比較死的人,打雷都不會醒。原作:njuxia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