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7:一月三十一日,正月初六
今日即將結束貴州的旅行,前往湘西文化古城鳳凰。
從黎平到鳳凰,最近的路線應該是先上202省道,過草鞋鋪後下到縣級道路,進入湖南境內的平茶鎮,走一段湖南222省道,然後從靖州駛上209國道,就可直達鳳凰。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的貴州省地圖冊顯示,從黎平到平茶鎮為縣級道路,而且從平茶鎮到靖州沒有公路。受其誤導,我們從黎平取202省道北上,一直到錦屏。從錦屏到鳳凰,這份地圖上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從一條未標名稱的省道進入湖南境內,二是繼續北上,在新晃與320國道相接,再上209國道。我們選擇了路途較近的前者,誰知又第二次被誤導:所標示的那條省道實際是一條狹窄的縣級道路。當發現時,已經走出了很長的路,只好硬著頭皮開下去。一路上翻山越嶺,穿村過寨,所幸山不算高,坡度也較緩,路面還算平坦,終於在11點半到達黔楚分界的黃連山頂,12點半駛上209國道。
駛上209國道後,明顯感覺村鎮越來越稠密,人和車輛越來越多。經會同,過江市鎮,沅江一下子展現在眼前,不知為什麼,寬闊的江面,浩渺的江水,讓人頓時覺得這裡的山川形勢與眾不同,古時侯不是軍事要衝,就是商旅雲集,貨物聚散之地。果然,車過洪江巿區,黔城鎮街道鋪設的青石板,明清風格的民居,山頂上的古塔,證實了我們的判斷。事後,經在互聯網上搜索查詢,得知這裡是沅江和潕水交彙處,地處湘黔邊陲,古稱五溪蠻地,歷來都是軍事重地,漢武帝時開始設縣制轄,稱現在的黔城鎮為鐔成,唐代易名為龍標。唐時,“七絕聖手”的王昌齡曾被貶至此地任龍標尉,寫下《芙蓉樓送辛漸》的著名詩篇:“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大詩人李白得知好友被貶後,賦詩表達了深切的思念之情:“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同直到夜郎西。”
黔城地區是漢、苗、侗、土家族等多民族居住地,悠久的歷史和長期的民族交融,在這裡留下了諸多的名勝古跡,以致當地人把黔城鎮稱為“楚南上游第一勝地”、“湖南西部文化重鎮”、“湘黔邊陲經貿重鎮”,並且認為,就歷史的久遠性和文化的多樣性來說,鳳凰古鎮不過是小家碧玉,而黔城鎮才稱得上是大家閨秀。可惜我們對黔城歷史一無所知,從南京出發時沒有列入計劃,致使經過黔城鎮時對它只是匆匆地掃了一眼,留下了失之交臂的遺憾。
過了洪江市,很快就到了懷化,又經過被稱為長壽之鄉的麻陽,5點半到達鳳凰古鎮。住宿在建設路東門城樓外的鳳凰大酒店。
今日行程360公裡,用時8小時。